搜索
 

绍剧之“白玉兰现象”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绍剧与上海,诉不尽的城市情缘。16位绍剧演员摘取18朵“白玉兰”,傲立中国戏剧界

绍剧“白玉兰”集体亮相。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简称“白玉兰戏剧奖”。虽然这是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影视管理局等单位主办的地方性奖项,但是从参赛的范围以及奖项的专业性来看,这是仅次于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的专业戏剧奖,也是无数中国戏剧演员为之追求的奖项。

在这样一个得之不易的奖项的获奖名单上,绍剧演员的名字出现了18次。18朵“白玉兰”同时绽放于一个地方剧种上,不仅在浙江省内,甚至在全国戏剧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为什么“白玉兰”如此厚爱绍剧?上海市场对于绍剧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的台前幕后,记者试图寻找这些答案。

绍剧又添4朵“白玉兰”

●记者

徐霞鸿

文/摄

绍剧又添4朵“白玉兰”

4月7日晚,上海大剧院,第二十七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现场,“绍剧”的名字被念到了4次。这意味着,绍剧又添4朵“白玉兰”。

章金刚,绍剧《龙虎斗》中赵匡胤的扮演者,荣获此次“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提名。他在塑造赵匡胤时,在舞台上展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性格和形象,前者逞强,后者示弱,大起大落,两个极端,体现出一代帝皇的复杂性格。他在演唱技巧上继承了前辈的风格,并融入自己的特点,加上对人物的情感体会,把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深受欢迎。

杨钦锋,在绍剧《火焰山》中扮演红孩儿,荣获此次“白玉兰戏剧奖”配角奖。红孩儿顽皮任性,醒悟向善。第二场“诓僧”中,杨钦锋不仅从语言上拿捏准确,还用大量的肢体动作来刻画稚气未脱的童真、趾高气昂的蛮横。他的唱腔不多,但是动作凸显,“小翻”“前扑”“飞脚”“旋子”等交替轮番使用,显示出扎实的武功基础。

在绍剧《火焰山》中扮演孙悟空、猪八戒的王浩爽和朱丹贤,则分别获得“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

南派猴戏讲究神、人、猴三位一体的表演风格,此剧中王浩爽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以神为辅、以猴为基的表演方式,与北派猴戏的大气磅礴相比较,绍剧猴戏独有的细腻婉转,更近生活,细品之下回味悠长。

而朱丹贤扮演的猪八戒虽采用了传统妆扮的方式,但在唱腔上和形体上有一定的创新,在唱声上,他借鉴别的剧种方式来演绎,在做功上他继承传统猪戏程式的同时,着重突出一个“灵”字,做到手势巧捷,身姿柔媚,步伐轻健,同时还适量加入出手技巧,让八戒这个角色更加生动活泼。

一个院团,竟然一次收获了4朵“白玉兰”,实在是难能可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届的“白玉兰戏剧奖”,共有112名演员参评各奖项。他们分别来自48个剧团的57台剧目,其中戏曲类38台,话剧11台,音乐剧2台,歌剧1台,舞剧2台,儿童剧1台,滑稽戏2台。参评“主角奖”的有50名,“配角奖”的有49名,“新人主角奖”的有4名,“新人配角奖”的有9名。后经过广泛、充分、民主、公正的评议,才从中产生了主角奖提名演员16名,配角奖提名演员7名,新人主角奖提名演员2名,新人配角奖提名演员4名。

“竞争相当激烈,主角奖提名的名单中甚至还有不少梅花奖得主、戏剧界的大腕,比如浙江昆剧团的林为林就是‘二度梅’。”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的国家二级演员章金刚告诉记者,虽然有些遗憾,但这次能入围“白玉兰戏剧奖”已经是对自己38年从艺生涯的一次极好的总结。

18朵“绍剧白玉兰”唱响上海

实际上,绍剧的意气风发,在“白

玉兰戏剧奖”往届的获奖名单中,早就已经显山露水了。“从赵秀治开始,到如今,绍剧已经获得18朵‘白玉兰’。特别是近4年,连续四届花开数朵,绍剧已成为‘白玉兰’的大赢家,刷新了浙江专业文艺院团在这一奖项中的新纪录。”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朱燕手里,就有一份记录着16位绍剧演员摘得18朵“白玉兰”的获奖名单。

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退休的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赵秀治,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绍剧演员。1998年,她以饰演《葫芦案》中的贾雨村获得了第九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届的评委会主任是袁雪芬。在看完我演出的第二天,她还把电话打到了后台。电话里,袁雪芬充分肯定了我的表演。她说,我的戏不仅将绍剧的本体表现得很好,还将角色人物的性格把握得很细致。同时,她也提出让我在这个戏的结尾部分再磨一磨。”说起那一年的参评,赵秀治依然记忆犹新。

被誉为“江南美猴王”的国家一级演员刘建杨,则是以在绍剧经典《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出色表演荣登第二十四届主角奖。“刘建杨版的孙悟空,已经演到骨髓里了。他不是在演孙悟空,而是在演他自己。”这是当年获奖时评委会对刘建杨的一致肯定。而他回忆起那场演出时,也用了“悲喜交加”一词来形容。喜的是宝刀未老,50多岁时的表演依然得到专家肯定,悲的是岁月不饶人。

然而,令赵秀治、刘建杨等绍剧老艺术家们欣慰的是,绍剧代有新人出。29岁的青年演员应林锋,正是风华正茂。两三年前,他就凭借《硃砂球》和《于谦》中的出色表现,分别获得第二十四届新人配角奖与第二十五届新人主角奖。这颗绍剧的新苗,正在“白玉兰”的滋养下,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老中青三代演员,每一代都有“白玉兰”绽放,这样的绍剧“白玉兰现象”,也引起了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的关注。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在第二十七届的颁奖晚会上,特意安排了那样一个节目,让18朵“绍剧白玉兰”集体亮相。当“贾雨村”赵秀治、“佘太君”施洁净、“于谦”应林锋、“翟璜”胡建新、“赵匡胤”章金刚、“乐羊”章立新、“花蛇精”马超英、“高翠兰”祝红英、“曹彩娥”杨炯、“杨文广”周泽泽、“猪八戒”姚百青、朱丹贤这些曾获白玉兰戏剧奖的绍剧人物在舞台上一一亮嗓时,满台锦绣,满堂喝彩。

是“白玉兰”厚爱绍剧,还是绍剧厚爱“白玉兰”

那么,为什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会如此厚爱绍剧呢?该奖项的两位评委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绍剧能摘得18朵‘白玉兰’,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我们偏爱绍剧,而是因为绍剧的文艺创作工作确实做得好。”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府参事,研究员。说起绍剧,这位专家脱口而出的就是一串绍剧演员的名字。

在他的眼里,唱腔高亢昂扬的绍剧是江南地区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剧种。特别是近年来,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注重剧目创作和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梯队,以及一整套有效的机制。在剧目创作上,他们又非常关注听取专家的意见,每次有新剧目,都会在北京、上海、浙江请专家研讨、加工修改,因此保证了剧目能达到相当水准。所以,确实是因为绍剧人做得好、唱得好、演得好,才能赢得上海观众和“白玉兰”评委们的心。

同样的,另一位评委,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也肯定了绍剧的努力。“这几年,绍剧院无论在剧目建设还是演员培养上,都做了非常扎实的努力。任何一个剧种,任何一个剧院,只要能够这样扎扎实实地推出人才,拿出好戏,‘白玉兰’一定会关注的。”这位上海戏剧学院原院长,现任的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甚至说,不是“白玉兰”厚爱绍剧,而是绍剧厚爱“白玉兰”。因为绍剧每年都来上海演出,不仅满足了上海的绍剧观众的看戏需求,也让上海的舞台增加了许多好看的演出以及出色的人才。

对此,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朱燕心里自有一种坚持,兼顾领军人物与年轻传承人的培养,是他们一直坚持的“两条腿走路”。“在我看来,获不获奖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给不给那些可能获奖的演员一个机会。在我们团里,其实有很多有一技之长的年轻演员,也许他们到最后也成不了‘台柱子’,但一定要给他们一个希望,这个剧种才会有希望。”朱燕说。

今年,绍剧新添四朵“白玉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