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治水剿劣 小微水体一个也不放过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当标杆·提品质

新闻会客厅

主持:全媒体记者

周国勇

裘玮

石皎月

“打好劣Ⅴ类水和Ⅴ类水剿灭战”“消除劣Ⅴ类水体和Ⅴ类水断面”……在昨天举行的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马卫光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屡屡提到了打好污水剿灭战。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后五年要强化生态治理,着力提升绍兴环境品质,全市所有水体达到Ⅲ类水以上。2017年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纵深推进“五水共治”。打好劣Ⅴ类水和Ⅴ类水剿灭战,巩固深化河长制,大力实施治水“八大行动”,完成清淤1000万立方米以上,实现128个地表水水质考核断面自动监测全覆盖,Ⅲ类以上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0%以上,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6%以上,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和Ⅴ类水断面,确保再夺“大禹鼎”。

今年2月6日,全省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一结束,我市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迅即打响了劣Ⅴ类、Ⅴ类水剿灭战。这项面临的现状如何?难点在哪里?应该怎样“多快好省”地推进剿灭工作?

昨天,记者邀请到几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记者“面对面”,就市民关切的这些话题畅所欲言。

量大面广,难度超断面

按照市委办下发的《绍兴市劣Ⅴ类和Ⅴ类水剿灭战役行动方案》,我市剿灭工作将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动员普查,要求在3月20日前摸清全市劣Ⅴ类、Ⅴ类水体“家底”,为全面剿灭工作打好基础。

那么全市情况到底如何?

方林苗透露,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摸排各类水体5万多个,其中劣Ⅴ类和疑似劣Ⅴ类水体2752个。其中,平原河网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也是剿灭工作的重点地区。从上报情况来看,这些水体基本都是小沟、小渠、小溪、小溇、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其原因,一是流动性比较差,二是本身面积也比较小,都只有一亩、两亩的面积。而且,这些小微水体周边往往是集中的工业区和生活区。

无论是农村生活污水,还是城镇生活污水,或者工业小区生产性废水,尽管在做截污纳管,但很多污染特别是工业性污染已经进入了地表水和土层下面。一下雨很容易跟着雨水慢慢地渗出来,造成周边水体污染。

“绍兴的许多大江大河经过整治之后,水质都有明显改善。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在人口密集的城区、路程偏远的农村,那些地方的湖塘小河仍旧没有告别脏乱情况。”姚爱芝说,而这些小桥流水偏偏正是老绍兴别致的风景,所以要回到真正的“梦里水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何龙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经过三年持续努力,绍兴的治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连续两次成功夺鼎,但这些成绩不代表我们可以一劳永逸。除了已经取得成效的开放式水域依然面临污染源头没有彻底截断等威胁,小微水体等封闭式水域的整治工作同样不轻松。“尤其像许多农村里分散的池塘,在没有自净能力、集中截污纳管似乎又不太实际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地推进整治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吕亦斌更是直言,基层的小微水体量大面广,加上历史欠账又比较多,因此跟此前的断面达标相比,治理的要求更高,治理的难度也更大。

治理根本,清除污染源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跟所有问题河道一样,小微水体之所以成为棘手的治理对象,是因为它有复杂且同样“量多面广”的污染源。

方林苗说,作为重要的工程性措施,目前我市各地主要紧扣“截、清、治、修”四字诀展开剿灭工作,分别通过污水控源、污泥清理、污水处理及引水活水、生态修复,实现劣Ⅴ类、Ⅴ类水的全过程、全系统、全方位治理。而从小微水体的实际情况来看,促进水体流通和清除污染源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其中后者的难度最大。为此,我们要求各个区、县(市)加大工业园区和生活集聚区的整治,同时加大清淤力度。按照部署,今年全市清淤的年度目标任务是1060万立方米。

令人欣喜的是,全市围绕2752个劣Ⅴ类、疑似劣Ⅴ类水体实施的3082个项目,在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的努力中,目前推进情况顺利。截至3月31日,已经开工启动2000个项目,占比60%左右。

针对剿灭工作的难点,阮震宇的建议是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尽可能地将每一滴污水都收集起来,“污水管网建设解决的就是污染源头问题,一个地方如果污水没有截掉,或者截了但没有截干净,即便今天清(淤)了,过段时间照样要反弹。”

何龙提出,许多城镇小河、农村湖塘等污染严重,但因地理位置及面积较小等因素,要将污水纳管集中处理不一定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不妨可以尝试利用适量的河蚌养殖进行水体“原位处理”。研究显示,河蚌其实具有天然净水能力,水经过河蚌的腮时,可滤食2000目以上的微生物。用来治水时,只要给河蚌提供必要的维持生命的食料,剩余的饥饿空间留给河蚌去滤食水体中的微生物、藻类及有机碎屑,以最大限度发挥河蚌的净水功能。

彻底摸排,河长全覆盖

除了工程性措施,在治理小微水体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来推进剿灭工作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吕亦斌认为,小沟小渠也好,房前屋后的池塘也好,虽然小,但对老百姓而言,这些可能正是他们日常洗东西、养水禽的地方。因此光提剿灭劣Ⅴ类水体,老百姓不一定有热情,应该多做结合的文章。

眼下正值各地村级组织换届,可以将剿灭工作与村主职干部竞选相结合,将做好市委提出的“八大战役”工作列入其任期目标责任书,并公开作出完成剿灭劣Ⅴ类水的承诺,如果完不成,就须自动辞职,从而明确责任、压实责任。还可以跟清淤、政府投资性水利项目、农村饮用水改造、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等项目建设相结合,以这种更能让群众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转变群众的传统观念,加入到参与治水的队伍中来。

方林苗表示,跟“三河”整治、清淤、入河排放口治理等工作一样,剿灭劣Ⅴ类水同样有个巩固提升的过程,因此同样需要“河长制”管理。考虑到任务重、时间紧,目前对于摸排出来的小微水体,要求各地按照就近的原则,由大江大河的责任人顺带管理。接下来将正式出台文件,所有小微水体也将实现河长全覆盖,“目前基础性调研起草工作已经开始,计划同样按区域性、流域性配置河长,具体将在市两会后发文实施。”

孔令鸟也认为,可以在现有“四级河长”的基础上,向更深入的方向推进。在具体落实上,比如按照统筹治理、属地监督原则,让普通群众也来当身边河道的河长。这样一来,河长的监督职责就能深入到群众当中,再通过‘传帮带’的形式,让更多的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护河工作。

姚爱芝也表示,治水的过程也是改变人的过程,我们的水质可以通过科技力量得到全方位改善,但是如果人的陋习不改,那污染还是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河长制”管理应该把群众力量集结起来,扩大监督面。如果群众打心底里有了这样的保护意识,那才是治水最大的成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