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越城区全方位打造“芯”人才培育生态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王旭东

越城区首个培养“芯”人才的学校建设有了最新进展。日前,绍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一则招标公告,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电绍兴校区)项目房屋征收服务单位采购作公开招标。公告内容显示,杭电绍兴校区位于越城区皋埠街道,房屋征收涉及到的建筑面积约270000平方米。

人才兴则产业兴。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越城区打出引才、育才“组合拳”,为加快打造“芯”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打造产业人才培育“摇篮”

今年3月,杭电绍兴校区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越城区,旨在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为集成电路产业培育一批高素质产业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计划将在9月底完成拆迁工作。”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杭电绍兴校区计划将于2023年投入使用。

作为绍兴首个专门为集成电路产业培养人才的学校,杭电绍兴校区总投资20亿元,占地500亩。学校建成后,计划将杭电微电子学院主体搬迁至绍兴新校区,并整合相关学院、研究机构等资源,成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据了解,杭电绍兴校区计划导入杭电集成电路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体系,初期的师生规模将超过3000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杭电绍兴校区将围绕集成电路领域,努力打造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高地、信息技术研发高地和前沿科技转化高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绍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建设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该校便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成立集成电路CAD、CAE(计算机辅助工程)研究所,长期致力于集成电路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学校的一大批教授和专业团队在集成电路研究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目前,该校拥有完整的集成电路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培养体系,集成电路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兴杰说,在越城这片国内集成电路新兴热土上,我们将努力打造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高地、信息技术研发高地和前沿科技转化高地。

作为创新主体,龙头企业也积极开展了“产学研”合作。目前,“中芯绍兴”与中科院半导体所、浙江大学等大院名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启动500多项产品的开发和验证,实现了生产和研发的紧密结合。绍兴技师学院(筹)在筹建微电子学院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建立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今年开始每年稳定招生超500人,同时为企业员工开展长短学制终身培训服务。

据了解,我市还将高标准推进“绍芯”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郝跃、邱爱慈、刘明等院士资源,协同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力突破一批集成电路共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重点推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营造良好产业人才生态

集成电路产业不仅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更是人才密集型产业。据粗略统计测算,到2025年,越城区的集成电路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将达到6万人左右。

去年7月,越城区就下出“先手棋”,对各类人才予以薪酬补贴、工作津贴、安家补助、房票补贴,为各类人才开通就医便利、子女就学等绿色通道,用11条实实在在的产业专项人才政策增强招才引才磁场。

在越城区美丽的迪荡湖畔,3幢矗立的大楼不时出入大量的创业人才。随着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复旦科技园绍兴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逐步建成,加上“双聘制”等突破性的引才新政,“飞行博士”“候鸟教授”纷纷前来加盟。“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机制,成为绍兴招引高层次人才的“金字招牌”。

今年3月,我市发布《关于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意见》,专门就集成电路产业的引才明确了一揽子量身定制的暖心政策:制订集成电路产业高层次人才专项目录,构建以工作经历、薪酬水平和科技成果为导向的人才认定标准;实施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激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试验区创新创业,政策兑现不受地域、户籍、社保等限制;对符合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方向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支持其在创办科技型企业方面享受国民同等待遇,设立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和外国人来华工作服务“专窗”等等。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