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平台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核心提示
“一条古运河,半部绍兴史。”浙东古运河上虞段全长35公里,流经东关等7个乡镇街道。闻名遐迩的运河“山阴故水道”由担山村入境东关。依运河而生的东关,历史悠久、文化昌明,越王勾践曾在这里卧薪尝胆,炼剑备械。我国地理学家、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先生从这里走向世界。因运河而兴的东关素有“金柯桥、银东关”之誉,是绍兴东大门的一颗璀璨明珠。
当前,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加速推进,杭绍台高铁上虞南站即将投运,104国道南移,东关街道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调整战略导向,提升平台能级,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全力推进“智慧街区”建设。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一个个颇具引领性、前瞻性的项目纷至沓来。东关街道正成为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热土、创新沃土和人才乐土。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东关街道秉承竺可桢先生的‘求是’精神,深入实施数字赋能提速年、文化铸魂提质年、基层治理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充分发挥高铁门户区位优势,紧抓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契机,推进高质量发展,下好‘融杭联甬接沪’先手棋。”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佳琦说。
地处三区整合桥头堡和“高铁时代”新门户的万里科创产业园,累计投入2000万元进行的改造升级工程已近尾声,其中数字化小微企业园的建设投入超过200万元,相关电气线路等基础设施已经铺设完毕,人脸识别系统、水电抄表系统……“园区大脑”上线指日可待。
作为东关街道竺可桢智创产业园的“园中园”,万里科创产业园占地面积210亩,共有10幢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它是东关街道加快转型升级的平台支撑,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投资、专业机构运营”的模式,去年引入了浙江股权服务集团运营团队全面负责招商管理。今年,街道进一步推进万里科创产业园建设,加强创业创新主体培育,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重点招引“小精尖特”项目等,已对接洽谈的10余个区外优质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项目纷纷落户园区。
强化创新驱动,提速转型升级。竺可桢智创产业园依托全区大平台优势,正在加速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关键机械零部件和环保节能设备三大产业集群。
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的脚步不停,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发展宏图。据悉,计划投资5亿元的欣昱科技年产10亿套彩妆化妆品包装制品项目和计划投资1亿元的银安人防年产1万套人防密闭门项目,两块意向地块相关资料已上报,将于6月上旬挂牌,6月底落地。投资1亿元的王氏物流船舶修建项目已于今年2月摘牌落地,目前正在办理相关建设审批手续,预计于6月开工建设。星科电子1亿元投资项目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
今年是东关街道“高铁时代”的全面开启之年。浙江乾立机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项目和创新激光焊接机器人项目已于3月初正式投产,两家企业全年产值预计均能达到1亿元。杭州舜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光伏清洁机器人行业多年,拥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其投资东关街道的项目目前正在装修厂房,计划于5月底正式投产。
“街道外贸出口形势稳中向好,荣企医疗、万里轴承、东海食品、凯迪精工等企业订单持续激增。”东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一季度这4家企业平均外贸出口增速超100%,带动东关街道外贸增速稳居全区前列。
即将启用的高铁新门户。
区域一体发展,提升美丽宜居指数
4月18日,来自哈佛、清华、同济等近40所国内外高等院校的100多个规划设计团队集聚东关街道,围绕浙东古运河(上虞段)保护性开发,共同参与概念设计竞赛。
随着杭绍台高铁以及上虞南站加快建设,因运河而兴的上虞西大门——东关街道迎来交通格局重塑。在新时代如何复兴古运河,焕发出新生机,对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东关街道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开展乡村振兴校地主题党日活动,对4个村进行村庄规划,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开展浙东古运河(上虞段)设计竞赛,内容包括古运河遗址公园设计、古运河沿岸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及“荷花荡”生态湿地公园设计三个选题,通过文化和建设双向发力推动城乡品质大提升,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创新强区、品质名城”建设贡献更多东关元素和力量。来自哈佛大学的刘荣清表示,该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中国语境下文化自信的建设中去。
初夏时节,走在东关街道的寻常巷陌,随处可见绿意盎然、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景象,蓝天、碧水、好空气已成常态。天然具备江南水乡的温婉气质,又不失工业强镇特有的自信和包容,这片颜值爆表、魅力十足的土地,从容为人们勾画着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
去年以来,东关街道继续做好做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后半篇文章”,持续推进“美丽城镇”建设,编制实施《东关街道导览系统规划与设计》。提前谋划杭绍台高铁站前广场周边区域的功能布局和业态填充。投入1000余万元的五长线美丽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旧住宅区改造11.7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1处,其中新增违法建筑4处、存量违法建筑17处,合计3342.7平方米。投入500多万元对集镇老旧小区开展专项整治,投入2500余万元完成集镇周边配套道路、电力改造等。东关街道被推荐为全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优秀乡镇,顺利通过省级森林城镇验收,高质量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复评验收。
用今天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一项项工程让街道整体面貌加速蝶变,并传递出浓浓的民生诚意。2496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马山村和金鸡山村土地开发项目顺利进场施工。以新时代美丽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担山村和凌江村完成精品示范村、美丽庭院示范带创建。深化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严格落实“河长制”,主要断面水质持续达标。扎实推进扬尘管控,生态环境指数不断提优。增强“造血”功能,街道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继续领跑全区。
美丽乡村。
创新基层治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东关街道王家泾段的地下管网中,安装有各类监测水位、流量、水质、雨量的传感器,通过大数据比对,能及时发现管道有无堵塞、渗漏等异常现象。根据街道集镇区域餐饮业、商贸业、生活区及工业区域交叉分布的特点,街道又专门引入了雨水排放口和污水泵站,实行雨污汇入主管网处及各排水单元的三级管控,以达到流量可统计、浓度可监控、污染可追溯的目标。“东关街道是全区首个试点乡镇。”上虞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管理后,地下管网的监控变得实时化和智慧化。
这里有现代城乡的“面子”:干净整洁的道路、满眼绿意的公园和绿道……正全力推进“智慧街区”建设。
“以前洗澡时经常会滑倒,现在不用担心啦,稳当!”新丰村村民丁老伯扶着浴室里新安装的L形扶手,开心地说起家里的变化。家中房子刚完成适老化改造,让行动不便的他打心眼里感到了日常起居的安心和方便。“不花一分钱,政府帮我们改造,卫生间、厨房、房间都装了扶手,走到哪里都能扶着,太贴心了!”像丁老伯一样,村中4户困难家庭都完成了这样的改造,并成为区级改造“样板间”。去年,东关街道完成39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助”,街道“残疾人之家”通过三星级创建验收。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顺利创建四星级,13家村社居家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公建民营”。
这里有现代城乡的“里子”:举办年轻干部论坛,开设外出党员“党建空间站”,提升年轻干部和广大党员自身政治素养。优化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稳步提升:去年投入638万元改善全街道中小学硬件基础,顺利通过绍兴市教育优质均衡示范乡镇创建,全街道所有中小学均成功创建为绍兴市级现代化学校。完善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深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投入资金400多万元,有序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T机等专业设备购置工作,全力提升街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民生实事不断推进,深入开展闲置农房激活行动,累积激活闲置农房1.46万平方米。推动回迁安置提速,进一步规范私人建房审批,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登记发证百日攻坚行动。三丰村“四合一”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凌江村村级物业基本建成。
这里有现代城乡的“底子”:运河文化涵养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文化是东关街道的“根”与“魂”。结合女儿红、竺可桢故居、浙东古运河、“浙东唐诗之路”等文化品牌,立足绍台高铁上虞南站的区域枢纽地位,东关街道正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东关街道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实现社区便民服务2.0版全覆盖,建立多元接访、多样调解、多方联动工作机制,高标准建设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坚持数字赋能,加强信息平台融合,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线上矛调中心运行机制。推行前端“一码”说事,打造便捷高效的“智慧信访”公共服务端;实行中端“一网”通调,对受理矛盾纠纷进行闭环管理;施行后端“一图”研判,探索建立矛盾纠纷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升级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等。
东关自古繁华,运河千年留芳。随着高铁时代的全新开启,踏上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东关街道将继续扎实开展“三驻三服务”,以奋发昂扬的姿态,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