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阮越才
5月20日~21日,以“聚‘芯’英才,创‘芯’中国”为主题的2021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学术峰会在越城区举行。包括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集成电路企业的百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济济一堂,把脉当前市场热点与未来方向,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特别是就越城区的集成电路产业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聚“芯”人才,越城优势渐显
中国(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学术峰会是加强业内学术交流、促进业界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最近两年,越城(滨海)立足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逐步把集成电路产业打造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为广大企业和人才来越城区投资创业提供更大平台、更强支撑、更好条件以及更优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与会嘉宾普遍认为,经过3年左右的高速发展,绍兴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在国内“芯版图”上拥有一席之地,为聚集更多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提供了土壤。
坐拥国家级开放平台绍兴综合保税区,袍江、高新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滨海新区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这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对人才的吸引力前所未有。峰会期间,与会嘉宾到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园展示中心、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考察,听取相关负责人汇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情况,了解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和前景,并参加了绍兴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座谈会。业内大咖们围绕绍兴如何打造长三角制造高地、如何构建绍兴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生态圈、高水平打造绍芯实验室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居衍说:“对于半导体这个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的行业来说,绍兴志在打造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高地,做大人才‘蓄水池’很有必要。”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洪岩则认为,目前绍兴已经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在国内集成电路人才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未来通过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
引“芯”英才,越城持续发力
在全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较大的现状下,近年来,越城区以打造全市首位度中心城区为目标,在全省率先启动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赋予试验区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为产业人才“双向赋能”提供更宽松的机制保障,为引入更多“芯”英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年3月,《关于建设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意见》正式发布,越城区面向全球发布改革创新举措20条,求贤若渴由此可见一斑。“这20条举措,每一条都有实际意义,比如职称认定下放到企业,打破了以往的传统职称认定的弊端,为更多集成电路人才提供了上升通道。”绍兴诺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吉程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和设计,专业技能早已达到高级工程师的水平,但由于学历、论文等硬性要求,职称一直未能评上,无法享受相应待遇,如今有了职称制度改革试点,他看到了评上高级职称的希望。
深入开展引才“百千万工程”。前不久,2021越城区首趟“金蓝领”专列携“中芯绍兴”等7家企业首发江西,与当地14家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对接,为集成电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奠定基础。据悉,接下去越城区人力社保局将分批组织省内外高校在校生实地走访、考察集成电路产业园,了解产业人才需求、发展概况,同时加大技能人才对接力度,巩固夯实技能人才招引长效机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引入高层次人才,对一般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这样的专项人才对接,对于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会起到关键作用。”浙江芯测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苏皖说。
在主动招才引才的基础上,越城区还积极开展校地企合作,推动浙大、北大、杭电等高校、科研院所入园、入企、入车间开展科研,加快推进浙江省集成电路特色实验室建设,加速产学研实体化探索,加快技术成果转化。
越城区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通过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各类创新要素,为集成电路产业提升发展、企业创新驱动提供强有力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