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越城模式”竞风流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阮越才

5月18日,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越城区举行,与会嘉宾现场考察了绍兴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和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新产业平台两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展示中心,实地走访了浙江医药、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长电科技项目等平台内代表性企业和项目,近距离感受到了集成电路和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在越城区的蓬勃发展。

“越城速度”

令人振奋

“我们的项目从签订合资合作协议到开工奠基仅用了78天时间,项目实施后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量产,这种项目推进速度在业内史无前例。”在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丁国兴这样向考察的嘉宾介绍自己的项目,“原本我们计划一期投资58亿元,但因为项目推进顺利,截至目前总投资已经达到130亿元,到今年年底能实现每月11万片的产能,预计在二期项目全面完成满负荷运转之后,整个项目能形成年产200亿元规模。”

作为我市集成电路产业的标志性项目,中芯绍兴项目的持续高速运转正是越城区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展现“越城速度”的缩影。

自2019年全省启动“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培育工作以来,越城区积极抢抓机遇,坚持平台聚合、产业聚焦、服务聚力,经过2年多的努力,绍兴集成电路、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先后列入省培育名单,总体数量、建设进度、评价考核均位居全省前列,成为全市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的主阵地、主战场。“这次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越城区召开,是一次契机,也是对近年来越城区持续培育两大高能级新产业平台的肯定。”市发改委副主任陈百中说。

从无到有,用3年时间打造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产业“芯”高地。在2019年4月入选浙江省首批7家“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后,中芯、长电等一批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开工、投产,带动设计-制造-封测-装备-材料-应用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在越城区加速集聚。“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服务,长电绍兴项目仅用8天就完成了从区级上报到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并顺利获批,这种速度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长电科技绍兴项目总经理梁新夫如此感叹。

相比集成电路,有着更强产业基础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在2020年1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全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后,发展速度更快,依托绍兴现代医药高新园区的建设,生物制剂-创新药-医疗器械-康养服务一条龙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绍兴是一座具有胆剑精神的城市,这种勇于开拓创新的基因也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舟山市发改委副主任沈权认为,“万亩千亿”新兴产业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越城速度”走在了全省前列。

“越城模式”引人关注

一颗只有米粒大小,却能运用到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领域的复合芯片,占据高端手机、平板电脑市场近3成份额的麦克风芯片,新能源汽车生产需要大量运用的半导体传感器……这些高精尖的“中国芯”,正源源不断在越城产出。在考察绍兴集成电路新产业平台展示中心过程中,橱窗内展示的一枚枚高端芯片引来嘉宾们啧啧赞叹。

“如此多的高端芯片能在绍兴生产,体现了这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的含金量。”拓普电动车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凯说,集成电路是一个特殊的产业,人才集聚尤其重要,从考察情况看,越城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提出具有创新性、辨识度的20条改革措施,赋予人才“引育留用管”自主权,出台了全国首个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服务专项计划等,一系列的硬核举措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保障。

已经有近70年历史的老牌医药企业浙江医药在滨海新区建设了浙江医药昌海生物产业园,目前具备年产值50亿元的规模,是高端生物医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投资规模最大、产出效益最佳的生物医药企业。“这样的大项目能落地生根,离不开政府在企业发展、产业共建、人才集聚等方面给予的专项支持。”杭州市发改委产业处副处长胡卢川注意到,越城区在打造高端生物医药新产业平台过程中实施了特别事项扶持“一事一议”的做法,“有了这样的扶持,新产业平台的前景值得看好”。

近年来,越城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资金奖补政策,市、区两级制定出台人才、产业等专项政策,优先保证新产业平台项目建设需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平台还成立了10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平台、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完善基础设施‘硬环境’,优化营商‘软环境’,强化各类资源要素支撑,这些做法有望成为全省的样板。”实地考察过程中,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奎对“越城模式”多次给予肯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