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守护生命的民间力量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俞颖颖

悬崖峭壁下有驴友被困,他们利用绳索架起生命通道;湍急的溪流中有人被困,他们驾着冲锋舟将人救出;暴雨下兰溪市大水围城,他们连夜驰援……从2010年至今,在我省一些生命攸关的救援现场,常会出现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的身影。

11年时间,参与各类志愿服务2000余次,其中救援行动近千次,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的每一次救援就凝聚在基地里一张张照片、一座座奖杯、一面面锦旗里:中国登山协会“优秀山地救援队”、“全国山地救援示范单位”,全国学雷锋“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浙江慈善奖”……

11年时间,参与近千次救援

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成立于2010年9月,是绍兴市第一支民间户外救援公益组织,也是全省较早成立的一支民间专业户外救援队。

“现在的队员来自各行各业,都是热心公益的人。”救援队队长梁春锋告诉记者,为了保障户外运动安全,他们决定发起成立一支公益性、非赢利性的民间团队。成立之初,20多名队员基本都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之后,每年都有一些热心公益的人士参与进来。如今,救援队一共有60多名正式队员,300多名志愿者。

采访中,队员们表示,每次参与救援最喜欢听到的话是“人找到,活着”。

2015年1月5日,新昌县新林乡(今属沃洲镇)祝家庄村一位83岁的老人在上山捡柴火时失踪,救援队马上会同公安、消防展开搜救工作。当时,还是冬天,一到晚上山里还会下雪子,虽然搜救难度很大,但救援队员没有放弃。就在1月8日早上,救援队队员的对讲机里传来一个激动的声音:“人找到了,活着!”就在那一刻,大家觉得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很多时候,救援就是在和时间赛跑。2019年8月,新昌江边一台正在作业的挖掘机被洪水围困,驾驶员爬到车顶求救,随时都有被水冲走的危险……接到求救信息后,救援队马上集结出发,用时2分钟就将人救上了岸。

2014年,经选拔,救援队被浙江省红十字会吸收为浙江省红十字会(新昌)应急搜救队。于是,在省内外的应急救援现场时常能看到新昌县红十字户外救援队的身影:浦江大畈乡建光村三孩童失联救援、丽水市里东村“11·13”滑坡抢险救援、遂昌苏村“9·28”泥石流抢险救援、余姚水灾救援、兰溪洪灾救援、上虞下管“灿鸿”台风水灾救援……

据不完全统计,11年时间,救援队直接参与省内外各类救援近千次。

为生命安全树起一道屏障

除了参与救援行动,救援队成立之初还有一个目的:宣传户外安全、急救知识,为生命安全树起一道屏障。

2010年,救援队成立之时,正是全国户外运动渐渐兴盛的时候,考虑到大多数人没有户外运动经验,他们决定成立救援队,不仅参与户外救援,还提供免费的户外运动知识培训、指导。

于是,为大众提供免费户外运动知识培训成为救援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会邀请国内登山界的大咖来新昌讲课,大家只要报名就能来听课。”救援队队员潘庆卿告诉记者。

同时,救援队还积极开展“安全自护”进学校,并积极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普及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护知识,开展火灾高楼逃生、户外运动伤害应急知识等培训,累计向市民发放安全手册50000余册,努力践行“防前救后”的救援理念,团队服务达十万小时以上。

“应急救护和户外安全等知识是我们宣讲的重点内容。”潘庆卿告诉记者,这样的宣讲互动性很强,所以特别受欢迎。

为守护生命安全,2016年夏天,救援队还向社会发出了“投放救生杆、为生命护航”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了热心人士及救援队队员的积极响应,一个月时间,救援队走遍新昌各大小自然水域,包括各个溪流、水库、池塘,共安装救生杆100余根。救生设备安装完,后期的维护同样重要,于是,救援队员们又默默做起了维护工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救援队积极配合新昌卫健部门做好防疫工作。整个春节假期,新昌高速出口、各个卡口都有救援队员的身影。“我们提前购进2台脉冲弥雾消毒喷雾机,同时自行购买消毒液,成立两个消毒组,每天对人员密集公共区域、防疫工作场所、重点单位、企业进行不定期消毒。”梁春锋告诉记者。

此外,救援队还积极和新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演练。每年与民政、民防、钦寸水库等部门单位开展联合演练,参与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浙江省政府主办的“协同2017”实兵演练。

在说到救援队未来的发展时,梁春锋告诉记者:“在新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今年我们有了新训练场,计划打造绍兴领先的救护培训和救援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红十字救护站,并真正把救护站建设成伤病员的急救与转运基地、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为护航生命再添一重保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