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化江:未曾消失的“流量”入口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周国勇

“开化江温柔的水波像是母亲的怀抱,街亭和谐的家就是孩子安睡的摇篮,出生在这里,与小镇的风、花、四季一起慢慢长大。”

这段文字,因为契合了最初的直觉而让我们暗暗惊喜:开化江有故事!

后来的寻访更加证实了这一点,也让我们收获了更大的惊喜。

有故事的开化江,不会老。

一块流动的“调色板”

走近开化江的第一站,它便给人“惊艳”之感。

车在诸暨市暨南街道街亭社区(原属街亭镇)中心桥边停下,我们没见到预约的街道工作人员,就先来到了江边,又跑到桥上,隔着护栏,相机、手机交替着一顿拍。

眼前的开化江,江水澄碧,各色水草青翠如洗,在两岸高高江堤和岸上整齐而多色调的民房、楼盘以及天光云影的掩映下,150多米宽的江面成了一块流动着的大自然调色板。

不久,“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又多了一个,暨南街道水管站站长徐巧龙小跑着赶到了。

“你们看,前面左边是陈蔡江,右边是璜山江,这个三江口就是开化江的起点。”还在大喘着气,徐巧龙就手指江东方向介绍开了。

这位今年初才履新水管岗位的“水利新兵”,半年时间,已对包括开化江在内的街道境内河流有了相当了解。“天气好的时候,可以肉眼看到江底的鱼,鱼鳞闪闪,非常漂亮。”徐巧龙说,“江里白条、胖头鱼最多,也有石斑鱼、鳜鱼,这说明水质是真的好。”

说着,他又热情地带我们来到江边的老街。据介绍,这条老街成型于唐代,长500多米、宽4米,至今保留的建筑主要建于清朝及民国时期。“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徐巧龙指着老街中间位置一处类似台门斗的砖木结构建筑遗址卖起关子,然后得意自答:“这叫中央凉亭,下面是通道,两边是厢房,上面楼上也是休息用的厢房,古时候从开化江上坐船来的人员都是从这凉亭、老街进出,‘街亭’之名由此而来。”

开头那段文字,就写在老街的一块木牌子上。

从“危险之流”到“最美河湖”

历史上的开化江,却并非都这么美好。

作为浦阳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它也曾是洪流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支流。

《诸暨县水利志》(1994年版)记载,因上游毁林开荒严重,水土大量流失,一遇暴雨,开化江洪水骤发,大量泥沙水直泻,冲击堤防,淤塞河床,造成下游决堤成灾。

1922年8月大水,据洪水痕迹调查,街亭洪峰流量达3810立方米/秒;

1942年,街亭流量2850立方米/秒;

1962年9月,强台风袭击,街亭站在石壁水库拦洪后,实测下泄流量仍达1200立方米/秒,占诸暨流量的87.5%;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将对开化江的治理,列为整个浦阳江治理规划的重点。开化溪(即璜山江)、孝义溪(即陈蔡江)上游分别建成库容1亿立方米以上大(二)型水库各1座(分别为石壁水库、陈蔡水库),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42座,起了积极拦洪和灌溉作用。同时,在坡陡的溪流上兴建了固定的梯级石坝8座,缓和了坡度,稳定了河床。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生态、宜居”为发展基调,以水环境治理为突破口,深入实施“五水共治”、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全力提升开化江水环境质量。

开展污染治理,全面关停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所,限养区养殖场全部完成生态化改造。实施三星畈工业园区内13家企业的雨污分离,从源头截断污染源。

推进沿岸景观建设,建设生态游步道2.5公里,配套廊亭、观景平台等多种生态休闲设施。同时配套完成亮化工程,将诸暨暨南三江口打造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强化长效管理,规范水环境秩序,加强水环境执法,加强对涉水违章、违规种植、非法捕鱼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清理渔网、地笼,有效遏制了非法捕鱼高发势头。

“目前,开化江全线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以上,大部分时间可以达到Ⅱ类水。”暨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鹏说。2019年,开化江(诸暨城区段)获评绍兴市“最美河湖”称号。

融入全国抗日洪流

依托开化江这条“母亲河”,暨南街道所在的这片土地历来人烟辐辏、文风昌盛、经济繁荣。

街亭老街那座中央凉亭的后面,就是一个大码头,由开化江往来的各地商船、货船、客船都会在码头停泊、卸货、采购、交易。

人员主要来自绍兴市区、金华、杭州等地,货物主要是各地农产品(水产品尤多)、生活用品、手工艺品、建筑建材等。根据现存的建筑及方志记载,老街上形成的业态包括当铺、喜铺、纸笔店、铁匠铺,以及客栈、茶馆、酒坊,足以覆盖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外来客商休憩补给之需。

凉亭和码头,俨然就是最早的“流量”入口,让街亭老街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之地,并辐射周边区域,让这片水陆要冲之地最先富起来,也让这里的百姓最先接触外来文明、拥抱新知识、改变人生。

最典型的,当数位于新华村、有“中国第一抗战家族”之誉的傅氏家族。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该家族先后共有150名子弟参军抗战,是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认证的“参与抗战人数最多的家族”。

这些有血性、有志向的爱国青年,当年很多就是从那个古老码头下的船,融入全国抗日的洪流,不少人后来血洒疆场,10余人壮烈殉国。

除了傅氏,开化江沿线的大家族还有周氏、张氏等,虽然姓氏不同,职业有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热爱知识的耕读之风、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

这种基因,在今天的诸暨大地依然传承。正如古老的开化江依然流淌,亭外的旧时码头也未曾真正消失。

这个码头,如今在心里:让梦想出发,驶向远方。

“这里古来是驿站,有着稳定、开放、创新的传统。当地人或立足家乡,创业工作,或离开家乡,外出奋斗。”这,是开化江边写着的另一段文字。

(陆晓军对本文有贡献)

开化江(暨南街道段)源头在周村江口自然村,沿线流经3个行政村、1个社区。近年来,街道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实行上下游、左右岸联合治理,突出标本兼治,强化长效管理,开化江水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开化江主体水域、各村(社)断面水质全部保持在Ⅲ类水及以上标准,开化江主体及周边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同时通过在沿江周边主要节点布置亲水平台、公园、游步道、皮划艇训练基地等设施,市民和游客多了一处远足、慢跑、游憩的健身休闲场所。

开化江是暨南的“母亲河”。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治水+”文章,将治水与城镇建设、环境治理等相结合,努力绘好这幅暨南大地的自然画卷,不断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河长感言

暨南街道段镇级河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宋健珍

开化江为浦阳江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诸暨市岭北镇横山大岭,由璜山江、陈蔡江组成,两江自东南向北流至暨南街道周村会合后,始称开化江,至暨南街道三江新村汇入浦阳江。

河流全长48公里,其中诸暨城区段长7.5公里,依次流经暨南街道的周村、街亭社区,暨阳街道的同乐上村、同乐下村、石佛村,暨南街道的城新村、三江新村两个街道的7个村、社。其中暨南街道段长3.5公里,暨阳街道段长约4公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