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城市篇双向赋能,打造产城人融合高地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以产业升级带动城市发展,以城市建设反哺产业提升。这种双向赋能,一直是皋埠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近年来,这种产城人融合的趋势在皋埠尤为明显。

在皋埠二泾综合农贸市场旁,一家名为“古茗”的奶茶店门口,中午晚上总是排着长队,顾客大多是集成电路小镇里的企业员工。在银桥路上,多家餐饮店生意也都十分红火。店老板们将这种现象归功于大量高端企业入驻皋埠带来的人气聚集。

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发现:这是皋埠近年来大量产业项目密集落地生根后,带来的一个城市生态变化。换言之,皋埠作为一个以产业立足的街道,拥有了越来越多往往只有中心城区才会有的配置和特质。

变化之一——高端城市项目增多,文商旅融合日渐深入,城市颜值不断刷新。

借助高端产业在皋埠大量落地的东风,皋埠近年来一直在对标“一线”城市标准,不遗余力推动高端城市资源集聚。

以华强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签约落户为契机,不断拓展人文圈,打造坝头山“最美陆游风情示范带”,整合吼山、东湖、古运河、东鉴湖等生态人文优势,致力于打造休闲旅游“金名片”。以集成电路小镇为辐射圈,加快推动中芯花园、集成电路科技创新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打造创新高端人才社区、新水乡文化智慧之城。

除此之外,高端商业三产项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红星爱琴海项目完成基建,商贸综合体进入装修阶段,高端影院和大型综合超市招商完成;碧桂园项目全面完工;喜来登五星级酒店项目顺利开工。一个城市宜居圈正在加速形成。

变化之二——人才集聚趋势增强,引育用机制形成体系,城市人气不断提升。

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正因为如此,皋埠一直积极参与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试验区明确了20条具体改革措施:对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前100名高校的40周岁以下海外青年科学家,实行“免评审”落户;实施高层次人才“双聘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激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试验区创新创业,政策兑现不受地域、户籍、社保等限制。除此之外,皋埠还与各部门协同,对各类人才从薪酬补助、引才奖励、工作津贴、购房补贴等十多个方面提供保障,用实实在在的产业政策打造招才引才磁场。

在一系列政策鼓励下,去年,皋埠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1座,新引进和培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名,吸纳大学生约5000人。在这种趋势带动下,皋埠的暂住人口已经超过5万人,与常住人口持平,人口总规模与较小的县城接近。

变化之三——配套建设如火如荼,基础设施功能更多元,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城市的发展壮大,需要高端基础设施,也需要有拿得出手的软实力,来吸引人才留下来。这几年,皋埠也一直以门户形象塑造为抓手,以核心公共空间打造为核心,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通过展示软实力为皋埠营造家的温馨。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皋埠以浙东古运河唐诗之路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健身绿道提升改造,完成古运河南岸景观工程二期提升。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皋埠一连提升改造道路15条,不断优化城市路网,提升银桥路、银兴路特色商业街品质,高标准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获评省级样板。丰富教育医疗资源,皋埠推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校区落户,高标准建设越城区人民医院,实现与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促成省人民医院越城院区落地,还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镇。在皋埠生活的绍兴市民,获得感也越来越强了。

越城东部一个小城市的雏形初现,未来,要通过产业带动,把这个小城市的内容做大做实做丰富。

“皋埠街道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皋埠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鲁旗说,建党100周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皋埠要做的是,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保持争分夺秒的节奏,持续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努力将一个有绍兴辨识度、越城特色、皋埠气质的新窗口展现在大家面前,为越城首位度中心城区建设提供更多可供借鉴的素材和样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