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招大引强结硕果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核心提示

近年来,嵊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选资工作,坚定不移地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面整合各方招商资源,理顺招商体制机制,充分激活各方招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铁的开通,将为嵊州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把准高铁经济的“速度脉搏”,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招商选资“黄金带”,成为嵊州的不二选择。

精准招商

强链补链

随着高铁这一象征着速度和效益的交通线的开通,嵊州和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产业转移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嵊州高端制造水平将显著提升。

在近几年的招商“成绩单”上,嵊州引进的项目实力越发强劲,如总投资150亿元的正威嵊州5G新材料科技城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晶越SIC半导体项目、总投资70亿元的科元控股集团年产110万吨ABS树脂新材料项目等。与此同时,具有很强引领性、示范性和科技性的项目比比皆是,如万亩千亿通道产业园的联甬产业园项目,涵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智能电力设备制造、人工智能系统制造等多个领域;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00万件超级均热板项目,是落户嵊州的首个5G产业链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够为全球众多电子生产商提供精准的导热产品。

对嵊州招商工作而言,项目的最大意义不在于项目本身,而是通过项目的引进助力嵊州“领带服饰、厨具电器、机械电机”三大传统产业和“数字5G、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落地的众多企业中,许多都属于行业佼佼者,项目建成后,不仅在产品的价格和品质上占据优势,而且也必将在助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吸引一批上下游产业的进驻。

今年是嵊州持续深化“招商选资年”活动的收官之年,为此,嵊州围绕提升投资活力、坚持开放包容、聚力创新引领、优化亲商安商四大目标,开展“1330”项目攻坚,通过实施“1335”导向工程、开展“6+1+1”招商工程、打造“全周期1对1”招商机制保障工程三大举措,推进优质招商项目落地。

特别是在产业链精准招商方案编制工作中,对产业链精准招商进行了领域细分,如依托本地厨具产业链条的闭环优势,引进一批具有引领带动性的智能厨房、厨具整机、原材料及基础零部件厨具企业。重点围绕数字5G,依托新引进的晶越半导体、金达视讯、正威5G产业园等项目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配套企业,形成数字5G产业辐射圈等。

随着杭台高铁的开通,嵊州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这给该市招商选资工作带来了极大利好。特别是通过“大好高”的引领示范作用,嵊州的工业经济有望迎来全面和深度的转型升级,并为“实力嵊州”的打造提供坚实的支撑。

机制创新

服务创优

“项目从提出投资意向到正式签约,只用了短短21天,高效又顺利。”在长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宁波长鸿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是“长鸿高科”在上海主板上市后的第一个大项目,总投资50亿元,也是企业在嵊州投资的第4个项目。项目的顺利进行,让长鸿高科这家乡贤企业再一次感受到家乡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招商好比一个提线木偶,需要调动一切力量,让每条线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项目引进后,嵊州整合各方资源,从保障土地要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深化项目推进主动意识等入手,解剖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建立了样板工程和推进工作清单,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的确,高质量项目离不开机制的保障。近年来,嵊州持续深化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科技招商、飞地招商、奔跑招商六大招商工程,并相继出台了招商项目落地、审批、人才、培育等相关政策20余条,全面保障项目从洽谈至落户后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嵊州大力实施的乡贤招商“越响行动”更是成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嵊州市委统战部、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工商联等部门利用“绍兴周”、异地商会交流、行业协会活动等渠道,积极搭建与乡贤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提升“城乡、社会、政务、生态”四大环境,重塑对外形象;发挥乡贤“接触对象多、社会联系广、信息资源活”的优势,助推项目招引。在一系列的“组合拳”下,“乡贤回归”工程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已有乡贤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411.84亿元,涵盖了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据嵊州新引进项目的近一半。

为突出招商工作的重点和针对性,嵊州实施前期项目会审机制“标准化”,中期项目盯引机制“精准化”,后期安商亲商机制“人情化”的招商机制保障工程。前期建立项目专家库,强化项目研判,形成“前期筛选、中期评估、后期监管”的格局,促进主导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中期实施“1+X”项目盯引制度和数字化信息共享制度,明确责任领导和代办员,从而更加高效地更新和共享项目信息,实现“项目一个入口登记,各部门同步指引”的高效服务;后期实施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把项目落户中的“保姆式”“跟踪式”服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打造一张相同问题不重复发生、营商环境健康有序、监督管理高效便捷的“嵊州服务”金名片。

平台发力

多点开花

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嵊州市高铁新城管委会体制机制调整顺利完成,与上海临港集团、漕河泾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嵊州艇湖新兴产业园基础设施EPC(设计采购施工)建设项目、高端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等拔地而起;开发区(高新园区)三界片区的临杭产业园、小微企业园已逐步建成投产,多肽产业园即将动建,首个千亩产业园已基本形成……筑巢引凤,平台和空间至关重要。近年来,嵊州多个经济平台一齐发力,形成了“多点开花”的发展局面。

规划先行,谋定而动。嵊州在建设高能级产业平台过程中,提出了“中优、北拓、东进、西提、南融”的产业平台布局。

“中优”是锚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建目标,不断加快城北生命健康产业园和艇湖新兴产业园建设,动建艇湖科技城、双创大楼,加强信息技术产业引进力度,争创全省高星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加快建设首位度最高的科产城融合示范区。

“北拓”是立足接轨湾区产业“桥头堡”定位,深入实施“融湾强园”工程,推动高铁新区东扩西进,主动招引苏南、上海、杭州高端产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加快成为首位度最高的湾区产业承接区。

“东进”是以嵊新奉特别合作区开发为契机,主动承接宁波等地溢出资源,形成光电、新材料、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快领尚小镇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步伐,推动5G万亩千亿通道产业园进入省级平台,打造承载力最强的绍甬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西提”是按“控制提升、错位发展、特色鲜明”原则发展西片产业,并依托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优化布局冷链物流产业园、供应链区域运营中心等特色产业园。

“南融”是把握高铁新城地处嵊新城市核心区的区位优势,重点引进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争取新经济产业园落地。

正是在如此细致的布局下,各大产业鲜明、个性突出的平台搭建,为招商选资提供了广阔的落地空间。浙江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将承担起嵊州“3+4”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培育任务,重点布局5G万亩千亿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艇湖未来科创城、智能厨具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领尚小镇、高新园区七大板块,以七星拱月之势构筑起园区腾飞版图,为嵊州建链、强链、补链招商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三界片区将大平台划分为多个功能区来建设,有针对性地对长三角产业以及上海、杭州溢出企业进行项目招商,致力将园区建设成为嵊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增长极。城北化工园区通过整体布局、行业整治、盘活土地等方式,构建以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为主,上下延伸产业链企业为辅的集群化发展模式,成为省级化工园区。

高铁新城将围绕“打造科产城一体、文商旅融合、首位度最高的现代新城活力区”目标,打造成嵊新区域“科产城”融合的先行区、集聚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商务区和嵊新两地的城市新核心,真正实现嵊新两地住宅同城和创业同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