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议周作人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钩沉

5月6日是周作人去世50周年,我的大半辈子在搞鲁迅宣传和研究,势必涉及周作人。许多人知道他俩中年失和,之后各走各路。

须知,查阅现有的《鲁迅日记》,有关周作人的记载高达1207处,仅次于三弟周建人。几十年来,我收受了许多海内外学人的馈赠,他们研究周氏兄弟,也有偏重于研究周作人或者出版周作人著作的。我也看周作人作品,也看学界友人的研究著作,我们互相探讨与研究,个别场合也有争论,互相启迪和帮助。我在新世纪初发现过《共和国之盛衰》《论社会教育宜先申禁制》《儿童问题之初解》《儿童年问题之初解》等周作人佚文,算是对学界的微薄贡献,而更多的则是他们对我的教育、帮助和支持。

周作人是比鲁迅小4岁的二弟,可以说,周作人早年的学习生涯和生活道路是涉鲁迅后尘的。也是在鲁迅的直接影响、指导和帮助下走上文学大道的。

一、周氏兄弟失和

令人万万想不到又很难解释的是,1923年7月18日,周作人给鲁迅写了绝交信。关于周氏兄弟的突然失和、绝交,笔者并不认同有些所说的是思想观点的岐见所致,这用得上“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老话。兄鲁迅也好,弟周建人也好,都怪周作人“昏”,没有再说别的。

周作人的妻子周信子(原名羽太信子)在北京八道湾11号这个大家庭当家时,应该说鲁迅、周作人兄弟很会赚钱,生活亦很节俭,但当家人太讲排场、摆阔气,无用钱计划,鲁迅对此难免产生意见,周信子完全可以掌控周作人,对鲁迅只有用近似下三滥的卑劣方法,将鲁迅逐出他用辛苦钱买进修缮的这个家。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周信子、周芳子姐妹都患有一种癔症,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歇斯底里大发作,她对鲁迅的态度就是病态处理方式。这是笔者仔细看了《周作人日记》,又采访了周作人的家属周丰子、张葵芳等得出的结论。

所以笔者认为,周氏兄弟失和,周信子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否则,鲁迅也不会称她为“仇偶”。

二、堕落为文化汉奸

周作人堕落为文化汉奸的原因,海内外许多人一直在探究,这是有意义的。

“七七”事变后,郑振铎、郭沫若、茅盾、夏衍、楼适夷、周建人、许广平、胡适等亲友和社会名流,通过各种方式对“苦住在敌人重围中”的周作人表示严重的关切,热望和敦劝他离开北平南下,但他以“家累太重”为由留在北平。

此后,周作人经常出席参加伪教育部等召开的各种会议。对此,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等许多社团、著名人士纷纷通电、发表文章和谈话声讨他。

是年5月14日,由老舍倡议、楼适夷起草、郁达夫改定的《致周作人的一封公开信》即是一例。信末写道:“我们最后一次忠告先生,希望幡然醒悟,急速离开……否则惟有一致声讨,公认先生为民族之大罪人,文艺界之叛逆者。一念之差,忠邪千载,声明辨之!”

1939年元旦,有人到八湾周宅对他实施暗杀。

然而,国共两党和所有爱国国人的殷切期望,苦心忠告和种种努力都落了空。

周作人执意走了一条不归路。

三、暮年希望出版译著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周作人自然成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红卫兵和造反派无休止地对他毒打、辱骂、批斗等等,他曾写了“呈文”请求“政府颁布安乐死卫生条例”,内心到了求死的地步。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猝然去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在场送终,他的骨灰也没有保存,令人唏嘘。

所为一个人,周作人是相当复杂又颇有争议。但纵观他的一生,也有一些亮点,譬如,他的写作异常勤奋。

他曾说过,“我写文章,始于光绪乙已(1905)”,直到他去世,哪怕是在患病期间,乘车船途中,坐牢服刑时,他一直笔耕不缀,再加上他学识渊博,精通日、希腊、英等多种外文,所以他的著译甚多,涉及门类甚广。称他为“硕学大才”并不过誉。

在他去世前几天,周作人重立遗嘱:余今年已整八十岁,死无遗恨,姑留一言,以为今后治事之指针尔。死后即付火葬,或循例留骨灰,亦随便埋却。人死声销迹灭,最是理想。余一生文字无足称道,惟暮年所译希腊对话,是五十年来的心愿,识者当自知之。

这要感谢中共和人民政府对周作人实行宽大的给出路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没有获得公民权,后来他给周恩来总理写了6000字的长信,希望人民政府能让他发挥余热,周总理将此信转呈毛主席,毛主席批示: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希腊文的人不多,养起来,做翻译工作,并指示人民文学出版社落实,出版他的译著。

周作人也感谢这种宽宥,这实现了他“五十年来的心愿”。

从鲁迅研究者的视角来说,周作人出版的《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等书籍,是研究鲁迅生平和创作的最有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平心而论,迄今为止,向绍兴鲁迅纪念馆捐献鲁迅文物资料最多最有价值的,也是周作人及其子嗣后人。

总之,谈到周作人时,令人扼腕痛惜的是,他有一段愧对民族、祖国和同胞的不光彩历史,后人应从他的身上记取沉痛的教训,任何时候都要持有民族自信力,都要坚持民族气节!一念之差,忠邪千载,切记切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