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姚国庆

近年来,“互联网+义务教育”在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市也在积极强化各项保障、落实推进要求,两年来,全市共有282所学校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上虞区、新昌县率先实现“互联网+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全覆盖,计划到2021年底,全市农村中小学将实现“互联网+义务教育”全覆盖。

一、实践情况

(一)稳扎稳打,高标杆推进“互联网教育”结对帮扶

一是拉高标杆明确定位。对标省定新增结对学校114所(含乡村学校57所)扩面提质目标任务,拉高标杆确定市级目标:全市当年新增结对108对,学校164所。省级实验区上虞区完成乡村学校100%结对任务。明确城乡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等帮扶形式和任务总量。明确把“互联网+义务教育”有效结对帮扶情况列入市教育局对区(市、县)教体局的年度业绩考核。

二是挂图作战抓好落实。针对资金使用受阻、完成时间紧张等问题,倒排时间、挂图作战,建立“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月报、半月报制度,定期督查硬件建设进度,定期指导“城乡同步课堂”“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实施。督查过程采用不打招呼、直奔学校;不听汇报,直面学生、查问记录的方式,督查情况通报到各区(市、县)教体局。

三是锁定目标务求实效。坚持目标导向,要求推进进度不拖拉,帮扶质量不打折。2020年全市“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际新增结对109对,新增结对学校165所,超省定任务51所,省定目标完成率为146%。两年有效结对总数达到282所(不含撤并)。全年开展“城乡同步课堂”5505节次,“教师网络研修”3486次;支援校、受援校均同步完成4种形式帮扶任务要求,参与师生23万。《“互联网+教育”成为绍兴市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新引擎》等介绍相关经验做法的报道,15次出现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平台。

(二)先行先试,高位谋划“停课不停学”线上赋能

一是聚焦需求谋赋能。通过市、县、校三级联动,依托国家级优课平台、省之江汇广场、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各区(市、县)公共服务平台,协同三大运营商及科大讯飞等十余家技术公司,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精选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作业任务,实现线上实时赋能。《人民日报》以《特殊课堂

特殊收获——浙江绍兴为即将升学的学生提供多种线上帮助》为题进行报道。

二是聚焦规范谋实效。出台指导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师资、资源、进度“三个平衡”,做到“三个一律七个有”,即一律按上级教育部门规定执行,一律由正规平台支撑,一律保障免费教育;各县有实施方案、各校有落地措施、学校有计划指导、学段有课表安排、学科有授课计划、教师有沟通微信群、其间有检测评价,确保规范有实效。

三是聚焦五育谋长远。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实际教学需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教学方式上,小学一、二年级由学校各班老师通过组建班级学习指导群,借助互联网、钉钉、微信等多种载体安排学习任务;三年级至九年级、高中段则以学校为单位,采用网络直播、录播、点播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同步直播与录课回放”“学业指导与心理辅导”“线上授课与在线答疑”等教学工作。

(三)善作善成,高效打造“对口云支援”绍兴样本

一是“云端援疆”聚人心。借助“互联网+”技术,我市与新疆阿瓦提县学校开展浙阿两地“百校十万‘石榴籽’”交往交流,实现从幼儿园到高中全学段结对学校全覆盖。落实“校际联盟”校园网络改造经费专项资金170万元,12所支援学校向阿瓦提中小学全面开放校园资源库;通过云端平台,两地同步开展专题培训、教师交流、课堂互动等专业教学活动,两地20对联谊班级先后开展“异地同唱一首歌,民族团结一家亲”“师生同读一本书,绍阿教育心连心”等主题连线活动,两地学生书信往来2000多封。

二是“云端研学”创特色。创新打造“云端研学”活动载体,组织东西部两地学生开展线上研学游活动,增进两地文化交流。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首创三味书屋鲁迅故里研学游,组织绍兴学生“早”字讲解班与阿瓦提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开展线上同步听鲁迅故事等活动,借助鲁迅“立人”文化思想激发两地学生爱国情怀。上虞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与结对学校新疆阿瓦提县鲁迅小学、西藏那曲比如县第二小学,实现5G+“同步课堂”帮扶常态化。上虞区滨江小学联合新疆阿瓦提、湖北武汉三地三校的931名预备少先队员开展新队员入队仪式,共同接受特别的入队教育。

三是“云端指导”提质量。我市教师组织开展7大类20多个云端讲座,为阿瓦提全县500余位教师进行线上培训,并与100余位师徒结对教师开展线上指导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顶岗模式,通过“云端诊断+现场指导”,协同开展线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云教研活动,变“输血”为“造血”。去年,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教师在县级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获得5金1银的优异成绩,22个课题被立项为地区级、县级课题,阿瓦提四中4个教学项目获得自治区一等奖。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学情差异。帮扶结对本身意味着两地学生的学情有差异,对两个或多个学情有差异的班级实施同步课堂帮扶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

二是技术制约。当前同步技术还受到设备和速率等制约,存在卡顿、迟延现象,更生动的场景创设需要技术人员克服解决,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是协同问题。同步课堂的课前准备、课中交流、课后评价、个别辅导等环节存在问题,系统协同、程式管理、长效实施等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提升举措

首先,乘势而上,打造好教育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的新引擎。在实现全市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基本覆盖的基础上,2021年实现农村学校全覆盖(越城区5所、柯桥区4所、诸暨市14所、嵊州市6所),并进一步加快与基础教育共同体建设的深度融合。

其次,借势借力,建设好有职业理念和技能准备的新队伍。加大对教师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培训支持力度,通过教师继续学习,引领教师在理念上进一步开放接纳、在技能上进一步加强储备、在实践上进一步重视合作、在课程上进一步加强革新,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再次,加强保障,升级好顺畅高效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新生态。2021年是全省首轮实验的收官年,对于硬件环境要做好管理系统的升级,加大投入,提高系统的集成度;对于同步课堂,要根据两地的学情差异,加强研究,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能力;对于结对帮扶,要完善系统的绩效评价,加强督导,提高全面育人的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