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头山,一个土里土气的村名,却有着970余年的建村史,大名鼎鼎的陆游祖上也曾长居于此。
“陆公问桃源,回眸坝头山。”历经风雨的坝头山村,如今已是越城区皋埠街道首屈一指的美丽乡村。到过这里的人,无不赞叹这个仅800多人口的小村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环境。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后进村”“上访村”,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就一跃成为“省级善治示范村”。
近日,记者走进坝头山村,深入蹲点采访,探寻该村由乱到治的密码。
十年之变
从越城区向着城东出发,沿人民东路一路行驶6公里,在吼山景区西侧拐个弯,就到了坝头山村的东入口。迎面就是一堵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墙,上书“坝头山村”四个大字。旁边,立着一尊卓然而立的真人大小的陆游铜像,他似在凝眉深思,透出不凡的气蕴。
入村,不见寻常的村舍民居,倒像是进了公园。路边花坛、绿化带、园艺小品,错落布局;墙上彩绘、诗作、村史介绍,清新雅致。村道转角处,建了一个绿化平台,一条四五米长的乌篷船如同艺术品一样,陈列展示着。坝头山村以前家家户户都有船,村民摇船卖草,远至柯桥、萧山。如今
村民早已洗脚上岸,乌篷船也成了回忆物件。
今年61岁的村民金牛生是村里的上门女婿,也是村里公认的好人。他一家七口人,四世同堂,同住在一栋两间三层的小楼里。说起村里的变化,金牛生喜形于色,“最近4年,村里变化特别大,周边村村民都羡慕得不行。不信你去隔壁村看看,有没有像我们村这么清爽干净。”
金牛生说,现在老百姓的素质也提高了,以前大家各顾各,卫生习惯也不好,垃圾乱扔。现在,如果有人乱扔垃圾,马上会有人站出来劝阻。
走进村中的老年活动中心,不少老人正在喝茶听戏。“过去是石板路,七高八低,一下雨一踩一脚水,路都走不顺畅。”今年87岁的陆六云老人说起村里的变化,脸上堆满了笑容,自豪感爆棚,“上次一位老朋友来看我,一进村就‘哇’地惊叫起来。”
惊叹的不止外村人,皋埠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沈关兴上个月来了趟坝头山村,十分震撼,拍了好多照片发到微信群里,“和10年前相比,变化太大了。”
沈关兴在皋埠街道工作20多年,曾分管过社会治安,对坝头山村的情况相当熟悉。“以前村里经济不好,也没有支柱产业。有的村干部私心很重,不为民办事。”沈关兴告诉记者,这趟来坝头山村让他感受到了村干部团结一心、为民办事、敢于争先的精气神。
由乱到治
谁能想到,这个连续3年在皋埠街道环境卫生、垃圾分类每月考核中都位居第一,拥有省级卫生村、省级善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的村,10多年还是人见人愁的“后进村”“上访村”。
今年75岁的陆水根是村里的老干部,1978年至1985年曾担任村里的“一把手”,现在是村监委会成员。他见证了坝头山村由乱到治的全过程,“2006年徐祖良当村支书之前,村里矛盾确实比较多,干部与干部之间有矛盾,群众与群众之间有矛盾,干部与群众之间也有矛盾。”
矛盾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快就会激化。“那时候,经常有人到皋埠镇(2019年撤镇设街道)政府上访,堵领导的办公室。”陆水根说,有一次,矛盾还闹得非常大。当时,一位村民找村干部反映问题,村干部不予理睬,一来二去,双方发生口角,继而斗殴,造成恶劣影响,“那次事情发生后,上级果断处理了个别村干部。”
徐祖良就是在那个时候上任的。退伍后,徐祖良一直在外面做煤炭生意,收入不菲。放下如日中天的生意,接手“烂摊子”,徐祖良坦言当时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应承了下来。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徐祖良的“三把火”却迟迟烧不起来。为啥?村民不信任他,班子成员也对他的人品、能力表示怀疑。“那时,做任何事都受到掣肘。”徐祖良苦笑道。
有一位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搭了一个瓜棚。此事完全不占理,但当徐祖良带人前去拆瓜棚时,对方毫不理会,甚至拿起锄头对抗。“跟他讲道理,没有一点用。”徐祖良说,做农村工作就是这样,不是光靠讲道理就能把事情解决的。如果硬来,就会激化矛盾。“工作被动、难做,说到底还是因为老百姓不信任你。”徐祖良说,后来村里派了一位脾气温和的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才说动对方拆了瓜棚。
自2006年开始当村支书至今,徐祖良已干了四届。前二届业绩平平,但也让他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第三届开始,新鲜血液注入村两委会班子,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越来越强,工作逐渐有了起色。
2017年以来,坝头山村围绕“五星3A”争创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刀阔斧整顿村容村貌,拆除了48处较大的违建。“这在以前根本做不到。”徐祖良说,现在,班子成员思想统一,带头做好表率,老百姓服气,对村里工作也都比较配合。偶尔有些阻碍,思想工作也容易被做通,不会像以前那样针锋相对。
村民陆定海家里人口多,房间不够用,在屋外空地搭建了两间小屋,存放农具和杂物。听说村里要拓宽主干道,他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配合拆除了这两间小屋。主干道建好后,他笑了,以前他家门口的路仅两步宽,一辆三轮车都难通过,现在,家门口正对着风景如画的小广场,视野开阔,人人羡慕。
厚积薄发
拥有一支战斗力强的村干部队伍,做什么事,都会如臂使指,事半功倍。
坝头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旁,崭新的文化礼堂和放翁家训馆吸引着过往游客的注意。在坝头山村,陆游的思想、诗文、家风传承被深度发掘、利用起来。陆游非常重视家风,一生留下家训26则,这也对世代居于坝头山村的陆姓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村西南麓的高岗密林中,隐藏着一处建于民国时期的“陶孝子”墓及牌坊。这位“陶孝子”叫陶以桐,其孝行义举能为蔡元培激赏,蔡元培为其敬书对联,也是受陆氏家风影响。
较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坝头山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料。近年来,坝头山村广泛挖掘历史遗迹典故,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发掘打造宋代古井、石螺、陆游祖居和宗祠遗址。陆游的诗作被制作成艺术品,装饰在穿村而过的门口江两岸,配上古色古香的护河栏杆,使整个村透出较浓厚的文化气息。
村中,家家户户门前挂了家训牌。村妇女主任陆丽娟说,每年村里都会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最美志愿者”,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村民。“美丽庭院户”“共产党员户”“村干部户”等牌子和家训牌一起张贴在门口,接受村民监督。
如今的坝头山村,一改“脏乱差”面貌,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每天晚饭后,周边的村民都会散步到坝头山村的陆游主题公园,逛上一圈再回转。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更是游客盈门。
去年,坝头山村又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吸纳乡贤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5月15日上午,越城区委组织部及皋埠街道相关负责人来到坝头山村共同探讨越城区乡村振兴先行村的未来规划。坝头山村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村班子的精气神更足了。“下一次你们来,变化还会更大。”送记者出村时,徐祖良信心十足地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