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党史故事中领悟心学智慧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高亚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提到:“一旦有了‘心中贼’,自我革命意志就会衰退,就会违背初心、忘记使命,就会突破纪律底线甚至违法犯罪。”党员干部的“心中贼”,就是满足私欲之心,企图利用职权为自己谋不法之利的贼心。

“心中贼”的提法来自《王阳明全集·与杨仕德薜尚谦书》。明朝正德十三年,时任都察院左佥御史的王阳明在横水剿匪时给杨仕德的一封信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在王阳明心中,剿灭山中的匪贼是容易的,真正难的是灭掉人们心中的贼念,并且,能做成后者,才能算丰功伟绩。这里的“心中贼”,狭义上指作贼之念,广义上指人们心中的所有贪念、邪念。

当前和平发展时期,虽然没有了“山中贼”,但“心中贼”的危害却仍存在。远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严重贪污盗窃国家资财而被处决的革命功臣刘青山、张子善,近到贪污17亿元的华融资产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都是不把“心中贼”当回事,不抑私欲,贪污受贿,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党员干部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些党员干部,工作之初能做到不忘初心、洁身自好,但随着职务升迁和诱惑增多,如果放弃思想改造,放纵自我、享乐堕落,就容易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最终败给“心中贼”。党员干部要防好四大“心中贼”:一是“不义财之贼”,想靠着权力谋取不义之财,以此获得一夜暴富的机会;二是“虚名声之贼”,想靠着自己的某些人脉资源,暗地输送一些利益,获得某种资源或地位名声;三是“灯下黑之贼”,想利用自己的职权,怂恿身边的人以权谋私,搞“灯下黑工程”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四是“好情色之贼”,在情色的诱惑面前,放纵情色享乐不可自拔。

要打败“心中贼”,还得从思想教育入手。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党史学习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改造打败党员干部的“心中贼”。

当前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利用好本地红色教育资源,也要结合好本地文化。阳明心学是绍兴文化中的一个亮点,如果能结合心学文化,在党史故事中找到破“心中贼”的案例或者方法,把简单的故事上升到理论层次、文化层次,就能把党史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深刻。其中,“腰缠万贯的讨米人”的故事,讲的就是共产党人如何打败“不义财之贼”。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打游击。当时,江西省委书记曾山将一个褡裢交给他保管,里面是中共江西省委全部的活动经费,有13根金条和大量银元、首饰。1935年初,刘启耀在宁都南部领导游击战争时被敌人打散,与组织失去联系,被迫在遂川县一带隐蔽,靠讨米度日。当地老百姓不会想到,这个衣衫褴褛的讨米人竟会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他腰间竟藏有一大包作为党的活动经费的金条银元。直到1937年,刘启耀在泰和县马家洲召集了一批苏区领导干部开会,成立了江西临时省委,他才将珍藏三年之久的金银拿出来,作为省委办公经费。刘启耀宁可自己忍饥挨饿四处讨饭,也没有花党的经费一分一毫,因为他深知这笔财富如果占为己有,就是“不义之财”。相比之下,一些党员已经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却还要利用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贪污受贿,做金钱的奴隶,完全忘了革命先辈们是怎样视金钱如粪土,是怎样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

党史故事中像这样打败“心中贼”的比比皆是,比如“李先念无惧降6级”,打败“虚名声之贼”;“傅玉和亲自下令枪毙贪污抗日税款的堂弟”,打败“灯下黑之贼”;恽代英为亡妻守义十年,打败“好情色之贼”。正是有千千万万这样理想信念坚定、坚守初心的党员干部,我们党才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员进一步坚定信仰信念、提高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只要每个党员都能通过党史学习做到明事理、增自信、重践行,领悟党史故事的“心学”智慧,并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就能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就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