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地铁小镇”的“南闲”畅想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胡诚浩

城市南部即将崛起一座“地铁小镇”!

去年12月17日上午,越城区鉴湖街道迎来了久违的喧嚣。绍兴地铁1号线鉴湖停车场上盖TOD综合开发项目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这也是继镜湖梅山广场梅山春晓商务中心和绍兴火车站片区TOD综合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后,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第三个开工的“地铁+物业”项目。

对绍兴来说,“地铁小镇”是一个新鲜事物。它不仅将擦亮“南闲”的金名片,为这片区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我市创造性发掘地铁经济的一次全新探索。

以轨养轨

地铁,作为一个投资数额极为庞大的项目,仅靠财政投入往往吃不消,如何平衡地铁建设资金,完善投融资和经营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同样也摆到了绍兴的面前。

“地铁+物业”,通俗点讲,就是给地铁加“盖”,再通过上盖物业的方式,进行商业、办公、住宅等综合开发建设,从而反哺地铁建设和运营,弥补地铁运营亏损,实现以轨养轨。

这一运营模式在东京、首尔、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已经普遍推行。北京、杭州、深圳等地近年来也纷纷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走在这些大城市的街头,随便一个地铁站的上方,往往都是一个很成熟的商业综合体,居住餐饮购物,一应俱全,成了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甚至还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地。

在借鉴周边城市如杭州、宁波轨道站城一体化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地铁建设实际情况,市轨道交通集团出资1亿元人民币,

于2017年10月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绍兴市地铁物产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物产公司),探索绍兴版的“地铁+物业”,并很快形成了地铁1号线沿线地块开发项目规划方案。

但是,由市轨道交通集团实施物业开发,和专业的开发商相比,无论在专业程度、人才储备、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受到体制的限制,我们不能突破员工工资的上限,很难招揽到专业的商业开发人才。在物料采购上,一些专业的开发商因为采购量大,往往能够享受集体采价,这些都是我们的劣势。”市轨道交通集团物产公司招商部经理赵波说。

短板怎么补?取长补短、强强联合是市轨道交通集团的破解之策。“我们将采用盖上盖下一体化开发、合资开发等多途径,吸引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平台与地铁集团合作,参与我市地铁上盖物业建设开发。组建成立合资公司拿地以后,利用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创造符合市场化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地铁资源开发收益最大化,实现双赢。”赵波说。

板块崛起

去年8月,《绍兴地铁鉴湖车辆段上盖及周边地块开发城市设计方案》正式发布,一个充满活力的“地铁小镇”跃然纸上,市民们期待的“南闲”梦想再次被点燃。

这是一个富有创新性的举措。不同于之前开工的两个“地铁+物业”项目,这是一次站城一体开发的全新尝试。“之前开工的两个项目分别位于镜湖核心区和古城核心区,可延展空间不大。而‘地铁小镇’是一次借用轨道力量进行城市开发的颠覆性试验。”市轨道交通集团规划发展部规划科科长沈波说。

沈波口中的颠覆,源于地铁线路的“布线”模式之变。一般来讲,地铁站是按人流密集区布置,也就是“线随人走”。但是,人流密集区周边皆为城市建设区,车站周边开发用地不多。

要破解用地紧张的难题,就要颠覆“线随人走”的线路设计模式,大胆尝试“人随线走”,让城市开发跟着地铁跑。

“地铁小镇”方案,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孕育诞生的。

顺着这个思路,市轨道交通集团把目光对准鉴湖街道的芳泉村。芳泉村曾是越城区鉴湖街道的一个小村庄,处于城市南隅,人口密度不大,村如其名般的安静闲适。如果按照“线随人走”的思路,这里永远不可能兴建地铁站。

事实上,最开始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也确实不在这里。“我们通过联合规划、设计、技术单位开展线路规划深度研究后发现,在芳泉站周边最适宜建设地铁停车场,还可以开发停车场上盖项目,对周边区域实行一体化开发,激发城市南闲活力。”沈波说,他们做了非常详尽的规划方案,陈述理由、讲透利弊,通过多方争取,最终完成了增设终点芳泉站的报批,地铁1号线终点站——这个意味着人气与繁华的标志性站点,就此落户这个小村庄。

在很多绍兴人眼里,“南闲”是一个搁置已久的梦。早在2002年的《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中,就曾提出“北工南闲”的城市功能布局定位。其中,提到的“南闲”就是城市南部为绿色生态保护区,以古城、会稽山、鉴湖水系为依托,重点在南部地区延伸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营造新型生活空间。

但在镜湖崛起之后,“南闲”却一直被闲置了下来。从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来说,城南区域有南部山区为依托,适合发挥生态空间开阔、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但是,多年来一直缺乏庞大有力、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项目支撑,没有培育发展出富有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和生命健康产业。

“城市期待‘南闲’!如果再不能在这一轮大城市建设中启动‘南闲’,城市的南部就真的要‘闲’下来了!”在前不久越城区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来自城南街道、鉴湖街道等多个南部镇街的相关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发出这样的呼声。

有需求,有机遇,“地铁小镇”的蓝图就这样应运而生。2019年3月,市轨道交通集团发布《鉴湖停车场及周边地块开发项目规划设计征求意见》,决定在轨道交通1号线鉴湖停车场上盖TOD开发项目。已经“闲置”了近20年的“南闲”梦想,将随着长长的轨道从纸上走向现实。

“项目计划2022年建成,建成后该区域将打造为站城一体、山水交融、配套完善的地铁小镇、活力社区。”鉴湖停车场上盖项目设计单位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项目负责人王慧说。

从前期规划来看,这个“地铁小镇”将充分利用鉴湖街道南部山区的自然生态资源,引入山景,塑造特色生态休闲空间,营造“现代慢生活”的场景体验,以吸引亲子家庭、文化创意爱好者、田园综合旅游者以及郊区型生态度假旅游人群的到访,将成为绍兴大城市建设的标志性区域。

城市引擎

去年12月22日,杭绍台高速鉴湖枢纽至大盘山段全线贯通,短短一个月时间,杭绍台高速的主线车流量增幅达1.5倍,鉴湖枢纽的作用正在不断显现。

而在杭绍台高速鉴湖枢纽不远处,另一个交通枢纽即将建成。南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项目已基本完工,今年春节后长途客运站即将投入使用。乘大巴前往诸暨、嵊州、新昌的旅客,将逐步从客运中心、客运西站转至南部综合交通枢纽乘车,车程将减少半个小时以上。

有了高速,配上即将投用的客运、公交,再加上“地铁小镇”的起航,一个真正的城市引擎正在成型。

过去,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曾这样评价绍兴的交通:“绍兴一直缺少像样的城市枢纽,综合交通集成度普遍不高,多方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较少,不能满足无缝化衔接要求。”

绍兴地理形势为北部平原南部山区,地理因素导致交通发展的不平衡,一直缺乏能“承上启下”的交通枢纽,也影响了绍兴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力。

“以后这边‘地铁小镇’建好了,诸暨开车过来,换乘地铁去上班,就方便多了。”诸暨小伙蔡林江在越城区环城南路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只能周末回家一趟。看着“地铁小镇”的规划,小蔡开始憧憬“高速+地铁”的通勤新模式。

“地铁小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城市TOD项目,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全新城市发展模式。

今后,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将在“地铁小镇”实现无缝衔接。从绍兴南高速口下高速进入“地铁小镇”,将车辆停入停车场后,可以乘坐地铁去镜湖、柯桥、杭州;可以乘坐公交车游览绍兴的名胜古迹;还可以乘坐大巴车前往绍兴其他区(市、县)……

“从各地城市发展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经验看,综合交通枢纽的打造必将带动沿线和周边城市开发、城市空间布局扩展,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等要素,带动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和城市整体品质提升。这是绍兴发挥交通优势,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路径。”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