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夺冠的武亦姝,因为在飞花令环节的脱口而出,引得现场评委拍案叫绝:“这肯定是童子功,从小积累到现在!”在绍兴,一位叫浩皓的小男孩,也在妈妈的陪伴下练童子功。孩子如今才4周岁多,但他已经能全文背诵2万多字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也已经能背大半了。
家里成了学堂
带着一份好奇,记者来到了浩皓的家——绍兴城北的一所公寓。电梯门打开的瞬间,记者就看到了这个家与普通民居的不同。一幅春联,上联:德量满怀观教化,下联:春温无限在存诚,以及悬挂在门边的“輶谦学堂”的字样,都是一律地古意盎然。
敲门,浩皓的妈妈尉霞玲来开门,一个可爱的男孩也跟着跑了出来。这就是浩皓,他的大名叫杨辰宇,浩皓的小名是妈妈取的,第一个浩,代表的是浩然正气,第二个皓,意为唇红齿白,相貌周正。这个孩子有种与生俱来的自来熟,虽然是和记者第一次见面,却一点也不怕生。
“輶”取自《诗·大雅·丞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意为轻,寓意传承传统经典文化举重若轻。“谦”,意为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寓意在教学过程中需时时谦虚谨慎。尉霞玲告诉记者,和别家的小朋友不同的是,尉霞玲并没有送浩皓去幼儿园,而是选择了全职在家教他诵读经典。所以,家里不仅是浩皓休息玩耍的地方,也是读书的地方,所以她在门口挂上了“輶谦学堂”的牌匾。
在这之前,尉霞玲曾经是一家药厂研发部的主任,年薪10万元。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机缘巧合。“浩皓小的时候,我也带着他去过一些早教中心,但是总觉得那些地方缺了点什么,但又说不上来。一直到浩皓一周岁多的时候,我在上海听了一个讲座,主题是‘十月定一生’。其实这是一个讲胎教的讲座,我听了以后感触很大,感觉自己已经错过了胎教这一环,不想再错过孩子0~3岁这一段的关键期。所以,回到家里,就开始带着14个月的浩皓读经。”尉霞玲说,孩子在记忆力上并没有突出的天赋,她也没有非常刻意地要求孩子去背诵,只是坚持每天陪他读,但熟能生巧,到浩皓27个月大的时候,他已经能将《大学》的一半背诵出来了。而且,在不断地重复诵读中,很多字他都认识了。慢慢地,这种让孩子诵读经典的决心就坚定起来了。
13岁前背诵30万字经典
而记者也在浩皓家看到,客厅完全被布置成了学堂的模样,中间是一张小方桌,电视背景墙上悬挂的是一幅“先师孔子行教像”,沙发背后的墙上张贴的则是各个朝代的古画、书法,比如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宋苏轼的《寒食诗》、元赵孟頫的《治马图》等。
“每隔一个星期,我就会换一批。我并不去教他如何欣赏,希望起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尉霞玲说,浩皓经常会带给她一些惊喜。比如《论语·子路第十三》中有一句: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我只记得《论语》中有‘庶之、富之、教之’几个词,原文找不到,问浩皓,小家伙张口就说出了原文,不等我问出处,直接报上‘在子路第十三’。我读的遍数肯定比他多,奈何年龄不饶人!”
实际上,在采访中,记者也亲眼见证了浩皓身上这种突发的神奇。当时,记者正与尉霞玲说着话,浩皓爬上沙发,指着墙上其中一幅画的古体字说:“这是沓,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于是,尉霞玲马上问他,这是哪里的?浩皓就翻开桌上的《孟子》,翻到108页,找到了《离娄章句上》的这一句原话。“有时候,他很调皮,问他他不说,然后等你说错了,他就很得意地来指出你的错误。”尉霞玲说。
“在13岁之前,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所以一定不能错过这个黄金时期。这就是所谓的童子功,鲁迅、胡适、南怀瑾……很多文化界的巨匠,小时候都是背诵过古诗文的。李白斗酒诗百篇,也要肚子里有货才能出口成章,不然酒后只能说胡话。”尉霞玲告诉记者,她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帮孩子打基础,基础打好了,以后孩子想要造多高的楼,那就要看他自己了。“我从来不去数孩子认了多少字,但长期规划还是有的,那就是在他13岁之前,完成至少30万字的经典背诵,其中中文20万字,外文10万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