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白马湖:波光如鉴映春晖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这是什么湖?朱自清笔下的上虞白马湖。

之所以引用这位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大家的这段文字,因为其不但是对白马湖的生动介绍,还因为其背后揭示了白马湖与春晖中学的关系:“湖以学而益名,学因湖而更彰”,两者不可分割,互相成就。

我们这场百年后的寻访,便顺着这条线索而往。

百年后的寻访

我们探访的起点——也是那天的终点——在春晖村。

村边就是白马湖,一下车,顾不上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见面,我们就径直来到湖边,来了个先睹为快。

湖水清澈,周围是自然的泥岸,岸上是农田、屋舍、花木。清秋时节,天蓝云白,空气清新,更衬得湖景美不胜收。

“你们看,那边就是春晖中学。”不知什么时候,驿亭镇农业旅游办公室副主任朱建波已经加入了我们,还热情介绍起来。

在他提议下,我们又上了车,然后绕湖而行。这一下,得以看到了湖的全貌。四周青山环绕,湖呢不是规则的湖泊,诚如朱自清笔下描写的,“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错落分布,村落、岛屿、沙洲镶嵌其间,给人一种类似湿地的感受。但一律都是泥岸,一律都是清波泱泱,一律都是静谧、带有野趣的水乡景致。

“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白马湖,跟经亨颐、朱自清、丰子恺他们那时看到的白马湖,几乎是一样的。”朱建波说,白马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风貌,因为“原生态”就是他们治湖的理念。

最后来到了春晖中学后面(北面)的春晖名人故居带。此时,秋阳穿过浓密的树叶,正将斑驳的光影打在素净的粉墙上。曾经多次来过这里,但这次因了白马湖的角度,这些老建筑群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又多了一种额外的意蕴和风采。

在这里,白马湖水又亲亲热热地涌过来了,还是偌大的整片。一路向东的春晖马路,便是曾经出名的“煤屑路”,如今已铺了柏油,路面也拓宽至近3米。路的尽头,就是至今还在开行的萧甬铁路。

我们固执地将这条“煤屑路”走到尽头。眼里望着湖光山色,脑海中搜索那些散文名篇,半个小时的路程,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

湖山依旧

1919年起,上虞近代实业家陈春澜为“践予前言”,出资委托乡贤王佑和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等筹办春晖中学,并于1922年建成招生。这是一个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奇迹。

春晖中学首任校长经亨颐声望既隆,又有开明的教育思想,在他邀请下,春晖中学迎来了一大批国内名师。如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等曾在校内执教,何香凝、蔡元培、黄炎培、李叔同、俞平伯、吴稚晖等曾来校讲学。

而白马湖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吸引这些名家前来的“加分项”。教学楼外是湖,居所前面还是湖,山环水绕,质朴无华又清新雅致的白马湖,从此进入了这些名家大师视野和生活,陪伴了他们最早的教育改革和探索,也激发他们教学之余投身文学创作的热情和灵感,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具有“白马湖风格”的作品,像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朱自清的《春晖的一月》、夏丏尊的《读书与冥想》……这些作品大都“清澈通明,朴实无华,不做作矫揉,也不讳言伤感。”(杨牧《中国现代散文选·前言》)。

正是此种“白马湖情结”,让他们中的很多人离开春晖后,依然对白马湖充满怀念。

朱自清离开三年后在北平写下回忆散文《白马湖》,“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

文中是对白马湖的深情回忆,其中就包括本文开头的这一段。

朱自清1924年3月起在春晖教了一年半书,1925年暑假后去了清华大学任教。但他的家属却一直住了5年,他的第二个儿子朱闰生就出生在春晖。

由此可见,这位散文大家对春晖、对白马湖感情有多深厚。当然,这可能跟他骨子里流淌着绍兴人的血脉有关,因为他祖籍是绍兴。

如今,大师已往,而湖山依旧,校园也依然书声琅琅。

打响白马春晖乡旅品牌

这几年,当地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区决策部署,坚持不懈打好“五水共治”持久战。尤其是去年以来,围绕省级美丽河湖创建,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加大投入,推动白马湖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引导周边农民科学施肥,严格控制禽畜散养行为,防治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

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五星达标、3A争创”,累计投资1400多万元对春晖村、白马湖村、西陡门村等沿湖行政村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回收、三线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做好水生态修复文章。继续推进虞东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去年,皂李湖-白马湖输水隧洞全线贯通,上虞第一大湖和第二大湖成功“牵手”,白马湖的水质净化和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通过综合整治,现在白马湖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及以上。”驿亭镇副镇长徐杭惠说,今年10月,白马湖就将迎来省级美丽河湖创建的验收,目前相关台账资料已准备就绪。

随着白马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当地正对这一“母亲湖”寄予更大期望。徐杭惠说,作为二都杨梅产区,驿亭一直喊的口号是“以梅为美”,但现在还要加一句“以湖为本”,“农产品也好,农家乐也罢,为什么驿亭消费人气越来越旺,背后还不是白马湖水好、风景好?”

“接下来,将在最大程度保留白马湖原貌的基础上,依托春晖深厚文化底蕴,打响‘白马春晖’乡旅品牌,通过实施农文旅融合战略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这位负责人表示。

魅力水城

绍兴河湖志

白马湖

■河(湖、库)名片

位于上虞区驿亭镇,萧甬铁路驿亭站西南侧。传说虞舜曾在此打鱼,为上虞最早开发利用的湖泊之一。

据《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记载:虞北地区在东汉时已建有白马、上妃两湖,以蓄水灌田。白马湖在夏盖湖之南,周围共四十五里八步,湖三面皆壁临大山,三十六涧水均会于此。建湖之初,边塘多次崩坏,村民以白马祭之,湖始成,因此得名。

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上虞县志》载:“白马湖,二都……创自东汉,周四十五里八步,三面皆壁立大山,三十六涧水悉会于湖……旁有沟闸溉永丰之田四十余顷。”

湖面呈西北到东南的长条形,面积77万平方米,平均水深1.7米,最深处8米,蓄水量约140万立方米。

把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

河(湖)长感言

白马湖镇级湖长、驿亭镇党委书记

白马湖自西北向东南呈长条形,流经白马湖村、西陡门村、春晖村3个行政村,是驿亭镇行洪、排涝、灌溉农田的重要水体。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市区镇村四级河湖长制、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等多项举措,使得湖区水质和景观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水质常年保持在Ⅲ类水以上。如今的白马湖,已经成为市民和游客慕名观光之地。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进一步完善景观设施实现“现代美”的同时,保留白马湖原生态的“野趣美”。充分发掘白马湖与春晖中学的历史文化渊源,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把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