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越城区下好防汛防台“先手棋”

2022年01月12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胡诚浩

这两天,刚过去的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的走向牵动人心。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宁可十防九空,不可有一丝懈怠。连日来,越城区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加强隐患排查、强化监测预警、压实防汛责任,有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下好防汛防台“先手棋”,确保安全度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周密部署

抢抓有利窗口期

防台防汛,贵在未雨绸缪。9月12日,越城区组织参与省、市第14号超强台风“灿都”防御工作视频会议,随即召开续会,对辖区内防台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越城区委书记徐军要求,全区迅速行动起来,做好最充分准备,把防御台风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周全,确保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

警报拉响,全区各级各部门快速响应,防汛人员紧急到位,全面准备防汛,抢抓有利窗口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统筹安排点位人员,组建应急队伍,开展抗台排险工作,疏通雨水管网、清掏雨水窨井、支撑加固树木等,强化抗台应对能力。区水利局对水利工程进行现场巡查检查,排查隐患并落实整改;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三个责任人”到岗到位,全面履行防汛安全职责;开展水库预泄预排工作,实现台风过程洪水科学调度。

迎战台风“灿都”,各镇街也在积极行动。塔山街道工作人员取消周末,全员到岗到位;府山街道建立14支应急队伍,提前走访临河居民、独居老人,加固沿河护栏,排除安全隐患;鉴湖街道对库容1万立方米以上的23座山塘水库进行有序预排;稽山街道谋划防汛准备工作,救灾物资仓库备足防汛物资;沥海街道巡查存量危房,及时劝导转移农户……基层单位抓紧落实落细各项防范应对措施,着力打好防汛防台“主动仗”。

数字赋能

打好预警提前量

做好防汛防台工作,预警预报信息至关重要。今年,越城区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这一数字化平台在抗击“灿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越城区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记者看到了“防汛防台一张图”,高清的区域地图上,用各种颜色标注出各类资源、站点的位置,包括水文站、气象站、地质灾害点、风险防范区等,点击地图上的点位,即可显示不同领域的监测数据。实时展示台风路径、监控水库和城市河道水位、监测地质灾害信息,24小时全天候的监测预警为精准调度提供依据。

台风来临前,根据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预警和平台气象信息,第一时间发布调度指令,开启曹娥江沿线闸站,对越城区整个水网进行了“预泄预排”。据悉,从10日下午起,越城区全区排水量约8000万立方米。截至13日下午,绍兴点水位为3.6米,较正常水位下降0.3米。“预泄预排”工作为台风期间的强降雨留出足够库容,保证古城水位远低于警戒线。

“依托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我们还建立了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完善了应急物资救援仓库。通过划定防汛点位半径,可在图上查询附近避灾点、救援队伍、应急装备物资等,平台即时呼叫调度,精准匹配救援力量和物资。”越城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数字化平台直观掌握全区情况,防汛防台工作做好预报提前量,研判决策更加及时精准,各部门之间联动合作也更加有效。

通力协作

提高古城防御力

受地势影响,1个多月前的台风“烟花”,使古城内部分区域发生内涝,“灿都”来袭,各部门总结经验、联合作战,不断提高古城的防御力。

台风“烟花”带来的强降雨,曾让塔山街道滨河社区环山河边发生河水倒灌现象。9月13日记者再次来到滨河社区后发现,环山河边的水位已有明显下降,一旦出现强降雨,小区内积水也可顺利排出,不再会轻易出现内涝。

“我们将内河水位与外江水位进行联防、联调,目前,两边水位都比较低,预留出了足够的调蓄空间,降低了内涝出现的可能性。”越城区水利局副局长杨朝军说。

根据台风到来时可能出现的道路积水点,绍兴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雨水管线改造工作,完成对胜利西路大通学堂前、云栖路阳明中学西侧道路、阳明北路与卧龙路口等易涝路段积水点的改造,增设雨水管线约250米、雨水井7口、出水口2个,疏通检测雨水管线约5公里,有效缓解道路积水痛点。

古城内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推动防汛防台工作。截至9月13日,越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累计出动巡查抢险人员2609人次,出动巡查抢险车辆683辆次;区消防救援大队121名人员在岗备勤,11辆救援车、6艘皮划艇随时待命行动……

截至记者发稿前,越城区防汛防台形势总体平稳有序,无灾情、险情发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