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最美河道”“把脉”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环保人风采

进入梅雨季,越城区灵芝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吴军明几乎隔天就会去巡一次河。作为梅山江的镇级河长,他时刻关注着这条河流的各种动态。“最近蓝藻频发,虽比前几年有好转趋势,但问题仍不容忽视。”吴军明说,为了控制蓝藻,他正在组织做一项试验,一旦成功,有望真正还梅山江水清岸美的原生态。

从V类水到III类水,从黑臭河到景观河,梅山江迎来了“碧水清流鱼儿游”的新生。河长吴军明用7年时间,呵护着它的每一次“成长”。日前,水利部公布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名单,绍兴两名河长被授予“全国优秀河(湖)长”称号,吴军明就是其中一位。

记者

汤桂平

吴军明在巡查梅山江。

黑臭河重现新生

梅山江畔,水面波光粼粼,水中野鸭成群,岸边绿树成荫,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宛如一幅优美画卷。梅山江是绍兴古城内河通往钱塘江的主要河道,全长6.2公里,平均宽度180余米,是越城区排涝泄洪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绍兴镜湖新区流经距离最长、水域面积最大、地理位置特别重要的一条河道。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镜湖水上游线,梅山江就是该游线水域内最直接的“窗口形象”。

然而,曾经的梅山江却是一条黑臭河。2015年2月,吴军明刚刚担任梅山江镇级河长时,这条河常年是IV类水,有时甚至是V类水。“周边建筑工地多,鸡棚鸭棚等违章搭建多,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抛多。”吴军明用“三多”形容当时的河岸。

“源头治水,还水生态本色。”吴军明说,所有的动作和办法都需要以“为水生态自我修复、自我平衡提供帮助”为目标,这就需要治理“三多”问题的污染源。经过努力,从2017年开始,梅山江水质多次检测均达到III类水标准。“好的时候还能达到II类水标准。”吴军明说,水质好了,河岸美了,沿线锻炼、休闲的人也多起来了。尤其是临河沿线有市委市政府、镜湖开发办等多个党政办公机构,有百合花园、金色家园等10余个住宅小区以及后墅、横湖等8个行政村,可以说,梅山江就是“镜湖时代”的“朋友圈”。2017年,梅山江被评为市级精品河道。2018年,绍兴首届“最美河道(段)”评选,梅山江也跻身榜单。而吴军明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突出贡献个人,推荐参加浙江省“五水共治”典型人物评选。

以鱼养水治蓝藻

“这两天,我们蓝藻治理推广又有新动作了!”几天前,为了治理蓝藻,吴军明刚刚组织了一群志愿者前往横倒池投放鱼苗,共计10万尾,品种为花鲢、白鲢和草鱼。这是今年鱼苗投放的第一站,接下来他还打算将“试验田”扩展到其他3条河道,投放数量共计50万尾。

横倒池全长1200米,和其他三条河同为梅山江的支流。这几年,支流河道饱受蓝藻侵袭,一到夏天河道表面便会形成厚厚的一层“绿漆”,有时甚至发出阵阵恶臭。这样的问题在主河道也时有出现。

为了破解蓝藻难题,2018年,吴军明特意邀请了复旦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6位治水专家“会诊”梅山江、助力科学治水。大家研究后形成了一个共识:治理蓝藻,需要改善生态。

同一条河同一个地段,为什么会出现水质分界线?为什么蓝藻会一边长一边不长?为查找生态改善的方法,吴军明在附近不同流域的多个河段开展调研。早上去,中午去,晚上还去;除了巡查自己的河,别的河他也去;一边请教专家,一边询问沿河村民……短短两个月,他在河边走访100多次,后来连当地渔民都认识他了。有一位老渔民告诉他,“时机恰当,鲢鱼可以给蓝藻致命一击”,他决定去试试。

2019年6月,梅山江另一条支流曲屯河蓝藻开始泛滥,吴军明带领街道治水办工作人员投放4万尾鱼苗进行生态治理试点。结果,那一年持续几个月时间,河里几乎看不到蓝藻。持续的增殖放流,以鱼养水,以鱼洁水,曲屯河水质明显改善。“今年如果4条支流试验成功,区里也将全面推广这一方法。”吴军明信心满满。

河长就像是医生

为了治水,7年来,吴军明像当医生一样当河长,以梅山江为中心画出半径,上下排查,问诊把脉。他说,“小病不治,大病难医”,任何病症都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他就是靠脚力勤巡查来发现问题的。

吴军明每年巡河都超过160次。在一次次的巡查中,先后发现了小区景观河污水直排、水面养殖污染、加油站雨水口废水外流、工地污水偷排、泥浆偷排入河、沿河设施破损等问题。每次发现问题,他都第一时间组织河道整治突击队,联合航管、渔政等部门及时整治。至今,共整治183处,清理堆积物317吨,整治地笼5106只,拆除沿河违建、棚舍258平方米,按政策处置316吨沉船、废弃船只。

雨污串流,直排入江,是他当河长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当时,吴军明通过走访得知,60%~70%的五层住户洗衣机均安装在阳台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流进梅山江,污染河道。为此,街道专门成立“污水零直排”工作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实行挂图作战,一包到底。2018年开始,梅山江两岸开始进行排水口整治,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目前,生活污水直排现象已经绝迹。梅山江百合花园段景观河,曾是臭名远扬的“臭水河”。为解决难题,吴军明积极与生态环境、质监、排水公司、住建等部门与单位积极协调,多次约谈物业公司、房产公司,先后投入120余万元新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如今,清水回来了,鱼儿回来了,闲庭信步的居民也来了!

传统手工艺制品水磨年糕、藕粉,曾是灵芝街道的特产。林头村是绍兴有名的“藕粉村”,每到莲藕成熟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加入到制藕粉的“大军”中来。但前些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直排入河,同样让梅山江吃尽苦头。通过多次调研走访,街道建立年糕和藕粉综合加工基地,设计了沉淀池等各种装置,使污染源得到控制,而传统手工艺也保留了下来。

“护河治河靠大家,要充分激发群众的护河力量。”吴军明说,水污染整治是一道复杂命题,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努力。2017年3月以来,越城区政府规定梅山江水域为禁止洗涤区域,他们常年担任志愿劝导员,提升周边居民的护水意识。他深知,只有全民动员,勠力同心,才能长保水清岸绿,作为基层河长和治水人,护水治水永远在路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