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慧婷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今年,越城区组建乡村振兴推进专班。经过半年时间的大力度整治,5月,在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6个区(市、县)开展的第一次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常态化评估中,越城区获得了综合考评第一名的成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率从过去排名第五跃升至全市第一,交出了一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高分答卷。
建章立制,提高责任意识形成比超氛围
“只有好的环境,才能吸引好的产业布局,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增收。”专班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每年都在推进,但部分村乃至镇(街)并没有意识到整治的重要性,往往是为了整治而整治。”
调动农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提高各地主体责任意识,成为专班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首要任务。
今年初,专班专门制定《2020年度越城区农村人居环境考评办法》,创新农村人居环境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对全区12个镇(街)116个村进行分组、分类量化考核。根据《考评办法》,专班将对在市级、区级农村人居环境考评中排名靠前或排名有进步的村,给予资金奖励;对在区级月度考评中排名后10名的村,给予“黄牌”警告,如两次排名都在后10名,给予“红牌”警告。“一旦拿到‘红牌’,我们会对相应的村党组织书记作出处罚,并取消其部分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且是已创建‘五星3A’的村,将予以摘牌。”专班有关负责人说。今年初以来,已有17个村受到“黄牌”警告,3个村受到“红牌”警告。
“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东浦街道壶觞村村委有关人员说。在考评办法的推动下,短短三个月内,壶觞村通过清理处置陈年堆积物、河道保洁、“三线”序化等举措,从原来人居环境方面的“后进生”,快速改善成为一座环境整洁、舟楫畅通的河滨村落。不仅是壶觞村,如今,全区116个村纷纷行动起来,村与村、镇(街)与镇(街)之间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整治氛围逐渐形成。
常态督查,精细化整改让农村展新颜
6月22日上午,专班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分组前往各镇(街)、村进行督查。“摒弃‘一阵风’式的检查,通过反复‘纠错’,归纳出人居环境方面的共性问题,同时,找出每个村的个性问题,落实点对点精细化整改工作。”专班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初以来,专班以更高标准坚持对116个村实施人居环境“周检查、月通报、季考评”,即每周下村督查检查,每月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区级全覆盖评估通报,每季度开展市级考评迎检督查。
不但如此,专班还开展节假日重点时段整治,在清明、“五一”、端午等假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暗访行动。据了解,节假日里,专班共分组抽查12个镇街36个村,发现并整改问题800余个,让环境整治在假期“不打烊”。
有了问题清单,才能重点发力,推动集中整治。6月起,越城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挂牌整治,对四、五两月区级考评后10位的村和整治行动滞后的村,以及脏乱差问题突出的片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连片挂牌整治。
根据要求,整改清单中涉及的镇(街)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全面围绕“一分两清三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清理乱堆乱放、清理空倒房、公厕洁化、“三线”序化、庭院美化)等重点,按照农村人居环境考评标准深入开展为期1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我们还将整改名单报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倒逼各地提高重视,强化整改。”专班有关负责人说。
接下来,越城区还将聚焦“首位度”,围绕“全域提升”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环境面上整改工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