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5枚肖像印缅怀先烈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日前,上虞乡贤研究会副会长、篆刻爱好者沈成林精心篆刻完成了25枚上虞籍革命烈士肖像印。他还以上虞籍革命烈士肖像印为载体,宣讲25位革命烈士的故事,让党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爱党情怀和为民初心,激励党员们用行动来感恩党、感恩祖国。

肖像印里的初心故事

在沈成林的办公室,只见在一张偌大的纸上印着25枚上虞籍革命烈士的肖像印,每一枚都栩栩如生。黑色的肖像印配上红色的名字章,格外醒目。

这25枚上虞籍革命烈士肖像印分别是朱庆云、连德生、甘汉光、王一飞、叶天底、沈乐山、陈安芳、何云、曹仲兰、冯柏六、刘宗歆、周达明、石志昂、糜云辉、陈树谷、章辅、陈史展、王琳、章紫丹、郑春泉、王新铨、观杰、严洪珠、许吼、肖章。

“上虞是块红色的土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走出了很多革命烈士。其中就有中央军委原秘书长、湖南省委原书记王一飞,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活动家叶天底,原《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何云等。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所以我想用肖像印作为一份献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献上自己的一份敬意。”沈成林向记者表达了他创作这些印章的初衷。

沈成林说,作为一名上虞人,如何将上虞的红色记忆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去年8月,他启动了上虞籍革命烈士肖像印的创作,通过走访上虞区委党史研究室和上虞区档案馆,最终选择了25位具有代表性的上虞籍革命先烈作为创作对象。

“他们当中,有一小部分是大家熟悉的,但很多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我在创作肖像印的过程中,认真查阅了他们的事迹。”在沈成林看来,肖像印是将人物肖像以简练的笔墨提炼出来,描绘于印石之上而刻制成印的,要求人物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有笔墨情趣和金石气息,以能表现出人物的情感、气质等精神面貌并具备传统篆刻艺术构成要素为佳。通过肖像印这种特别的艺术形式,我们来讲述革命先烈们的动人故事,传承民族文化和英雄精神,弘扬正能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方寸之间的赤子情怀

刻制上虞籍革命烈士肖像印,沈成林历经了艺术创作的艰辛和快乐。他利用业余时间,经历数月,从构图、雕刻到拓印完稿,完成了一次从认知到提升创作高度的过程。

自从萌生了为革命烈士刻制肖像印的想法后,沈成林立即查找革命烈士的照片资料,并着手创作。由于很多革命烈士的照片资料很少,即便有也非常粗糙。对此,他走访了上虞区委党史研究室和上虞区档案馆,对革命烈士的生平资料进行了了解,并与生平照片进行了核对。

不仅如此,他为了抓住革命烈士的精神内涵,还借阅一些书籍,仔细研读人物生平,研究人物性格与精神风貌。“人物肖像,刻在一块小小的印章上,讲究的是写意,需要一笔两笔就能把一个人的轮廓特点凸显出来。”沈成林说,从去年8月起,他开始研究照片、设计图纸、然后再篆刻印章。

一根眉毛,一缕发丝,一道皱纹……每一刀沈成林都刻得小心翼翼。“这次篆刻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稍微有些差错,就无法体现人物的精髓。”比如他要体现王一飞一副眼镜背后的智慧和坚毅,叶天底“不愿跪着生,宁愿立着死”的神情,等等。更重要的是,其中一部分革命烈士在当地家喻户晓,所以必须呈现出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的样子。

从小喜欢画画和篆刻的“70后”沈成林,多年来一直坚守着方寸之间的赤子情怀,用肖像印传承着乡贤文化。2010年,沈成林历时半年,创作了“上虞名贤印存”,将上虞市50位著名乡贤的名字和肖像,刻成一幅生动详尽的“微型长卷”。从上古的虞舜,东汉的王充,东晋的谢安,一直到现当代的竺可桢、谢晋,等等。“上虞名贤印存”浓缩了上虞悠长几千年的人文史迹。2014年,沈成林又创作了一组春晖名士肖像印,经亨颐、夏丏尊、朱自清、李叔同、丰子恺等23位春晖名士,在沈成林的篆刻刀下,熠熠生辉。

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沈成林的另一个身份是浙江优力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以上虞籍革命烈士肖像印为载体,讲述25位革命烈士的故事,让党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爱党情怀和为民初心,激励党员们用行动来感恩党、感恩祖国。

这些革命烈士给沈成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上海商务印书馆装订车间女工陈安芳,她在五卅运动中参加中共领导的上海妇女协会,加入了商务印书馆工会,并报名参加商务印书馆工人救护队,认真学习救护知识和技术,为工人武装起义作好准备。当时她家中有待哺的婴儿,姐妹们担心她参加救护队势必日夜投入战斗,乳儿就无法顾及。但陈安芳坚决地回答:‘救护伤痛的人,比哺育孩子更重要!’1927年3月21日午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开始,陈安芳冲在救护队前面,奔向街头抢救伤员,不幸被暗藏在民房里的暗探开枪击中,当场牺牲,时年23岁。”沈成林说,这些革命烈士年纪轻轻,就具备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令人崇敬。

还有丰惠人陈树谷,自幼喜爱文学,在县立中山小学读书时,就写有《小同伴》《小主人》等儿童文学作品。1932年,他只身赴上海,经亲戚胡愈之介绍,进入革命文化人士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营业部当练习生,在《小说月报》发表时论和短篇小说。1933年底,因《生活》周刊被国民党当局通令查禁,陈树谷回到上虞,与进步青年创办《明月文艺》《齿轮文艺》等油印刊物,宣传抗日救国。后到上虞北乡谢塘陈留小学任教。“八·一三”事变后,他发起组织“上虞县各界青年救亡协会”“上虞青年抗日流动宣传团”。其间,举办青年读书会,传阅进步书刊,开展时事讨论,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百官人糜云辉,以惊人毅力自学,能以世界语与苏联、法国、波兰、瑞士等国的世界语爱好者通信。1933年秋,他回百官后郭小学执教,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活动。由于其进步言行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被迫去上海暂避。1935年再次返乡任教,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他曾先后任中共河南省永城县委宣传部长、八路军四纵队十七团政治处主任。1940年12月,在突围中英勇牺牲。

崧厦女子章辅,1938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经济系,在中共上海组织的安排下,赴安徽参加新四军。1939年她赴新四军五支队戏剧队(后改为战地服务队)工作,很快成为一名主要演员。1940年5月被派往高邮县西安乡搞民运,遭一伙反动武装袭击被捕。7月7日下午,一伙匪徒将关押的章辅及其他几位民运队员、共产党干部,押往夹沟杀害。章辅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她走在最前面,一路昂首高唱《国际歌》。到了夹沟刘奶奶庵附近一块乱坟地时,匪徒喝令一众人统统跪下以枪杀。章辅宁死不跪,领头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沈成林说,革命先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与担当。我们要以老一辈革命先辈为榜样,接好历史交接棒,勤勉尽责,敬业奉献,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