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上虞历史上第一位中共党员、曾任中央军委首任秘书长的王一飞是一位如鲁迅一样侠骨柔情的革命家。
我最早是从《徐懋庸回忆录》里知道王一飞的:“还曾听徐叔侃说过,上虞人里有一个共产党员,叫王一飞,但不在上虞活动。徐叔侃说的时候,是把王一飞看作神秘而非凡的人物的。”神秘而非凡,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我便寻找写王一飞的相关书籍。很幸运,我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了一本1988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的《王一飞传略·文存》,封面呈暗红色,一如烈士鲜血经过岁月沉淀后的隽永质感,心生好感便买了来。一个晴好的双休天,我斜倚在书房藤椅上,翻开此书,试图从这一本薄薄的小书中还原王一飞的革命人生。
王一飞,1898年11月17日生于上虞区丰惠镇。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被派往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支部负责人。1924年6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少共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同年7月,以中共列席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曾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5年回国后在上海、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从事革命工作。1928年1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破坏,王一飞被捕入狱。
王一飞被捕后,中共湖南省委曾派人去探监。探监同志见他寒冬腊月穿的衣服很单薄,就对他说:“下次我们给你送棉被和衣服来。”王一飞当即回答:“由于党内出了叛徒,事情将会很快了结,为保存更多的革命同志,保护地下省委机关,不宜再派人前来探监或送御寒衣物。”这是一个革命者的襟怀的坦露。他在狱中生死未卜的时刻,关心的仍是党的利益和同志的安全。经受了一周的铁窗刑狱的折磨,1928年1月18日,王一飞在“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暴动万岁”的口号声中血染长沙教育会坪就义时,年仅30岁。
王一飞写给妻子的39封书信选录,是本书的亮点。婚后才一个多月,王一飞就前往汉口,当船抵九江时,他向新婚的妻子发出初别的第一封信,信中既有殷殷嘱托妻子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又抒发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远大胸怀和高尚情操:“我们的生活是奋斗的,在动的状态中,如庸夫庸妇之终老牗下,寸步不出雷池者,不可能,亦不愿!如此辗转一想,倒觉得别离是我俩经常的生活,同居却是偶然的幸遇!我以此自慰,并愿以此慰我爱!”
从1926年3月21日第一封与妻书到1928年1月18日王一飞牺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王一飞到各个地方从事革命工作,经常给妻子陆缀雯写信。新中国成立后,陆缀雯把烈士的遗物包括留存的51封家书原件捐给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有了我们今天的一睹思人。
读着书中《文存》的烈士遗书,每位阅读者都会油然而生这样的印象:原来,革命者也有琐碎唠叨但柔情万种的一面,如1926年8月12日发自武汉的信中关照妻子“切勿买小摊的零碎食物”“禁看‘哀情’‘失意’等小说,因为无形中要影响你的精神及胎儿的”等等,体现了王一飞对待妻子是如此的细心体贴,体现了炽热、眷恋的浓浓亲情和爱情。他同时又不断鼓励妻子,希望两人协同进步(如1926年8月13日的书信):“求正确新颖的思想,谋相当技能……故宜按时看一定的书,按时学英文”“多注意学问政治……以免渐成‘俗人’”“这就是我不愿把你关在门内,做一个简单的新式媳妇之用意!!!……如果你我的爱情,不能在学问事业上互相勉励上进,总是抱歉的。”这些类似的内容在每一封书信中都有写到,说明王一飞对妻子的感情并没有停留在一般恩爱夫妻你侬我侬的层面上,而是一种更高精神层次的挚爱和追求。他是这样“自然也须随时努力”严格要求自己的,也鼓励他的爱妻提升自我。
当我们再深入读之,泪目双眼、唏嘘不已:王一飞虽然心心念念妻儿,但在革命事业和人民利益面前,又毅然决然选择为革命而献身。
在1927年的白色恐怖下,王一飞在湖南既没有熟悉的社会关系,又有浓重的浙江口音,但他毅然决然到湖南任省委书记主持工作,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
“我自家中迭遭变故以来,不得不勉强支持,以分人子之劳。”(1927年10月27日书信,信中隐晦说明党的革命遭到国民党摧残,但他要继续尽到党员之责任和义务)说明在革命和家庭两者不能兼顾时,他首先考虑的是为党分忧,坚持革命第一、家庭第二。夫妻俩就是在革命形势的动荡变化中,用书信构建起他们聚少离多、充实富有的浪漫生活;这些书信也穿透历史的光芒,至今闪耀着人类的崇高理想与高尚情操。
鲁迅说过,“人死了,如果没有埋在活人的心里,就真的死了。”王一飞为革命事业壮烈而死,他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励后人前行。2016年我被调到上虞区委党史研究室工作,看到了《王一飞传略》和《军中翘楚——王一飞烈士传集》两书,它们都是在《王一飞传略·文存》基础上的完善版。2018年,上虞区委主办、区委党史研究室承办的纪念王一飞烈士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举行,大家缅怀烈士,奋进新时代。
最后,我谨以一嵌名诗怀念杰出的王一飞烈士:书生一介志恢宏,留苏归来为工农。扬威沪湘干革命,一飞冲天贯长虹。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