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夏文化研究中心落户绍兴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

徐霞鸿

夏文化研究有许多未知领域需开拓

夏文化和夏历史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探寻中华文明源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又一个学术高地。

“夏史好像一座神秘莫测的山峰,从不同角度遥视它,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受。”谈到夏史和夏文化,已故著名先秦史学家詹子庆曾这样感言。

在这场学术峰会上,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名誉会长宋镇豪坦言,虽然多年来在夏文化考古发现、发掘与研究及史传烟海的混沌迷蒙中,一代代学人不畏艰辛,不辍耕耘,呕心沥血,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夏史探索成果;但夏文化的阐释,还有许多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所隐含的史影奥秘需要解析,还有许多民间信仰遗迹需要搜集整理,更有许多田野考古遗址有待发现、发掘与研究,还有不少未知领域需要延伸和开拓。

以牙璋为例,这是夏时期玉器中最为典型、最为独特的一种器类,也是探索夏史史迹最为重要的信物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北起长城、南至珠江三角洲与北部湾包括越南北部、西抵陇中、东达黄海岸边的这个广袤区域内,先后在40多个地点发现了300多件牙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在以“从牙璋看夏文化向南方地区的扩散”为主题的研究中发现,江西、安徽及苏南与浙江地区,目前都还是牙璋分布的空白区。

还有关于大禹是历史人物还是传说人物的问题,中外学界依然争论不休。“《论语》中关于‘禹’的记载,有五次。”在这场学术峰会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从文献记载的角度对大禹是否确有其人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早在上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就提出‘等到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轨道以后,用地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宋镇豪也认为,随着中国考古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民间历史信仰遗迹的深度钩沉与抢救性保护,中国上古神话传说隐含史影的挖掘整理,重建中国古史可信度的条件已经具备。

绍兴有攀登学术高峰的勇气和前瞻思维

“首届夏文化学术峰会和夏文化研究中心落地绍兴,充分彰显了绍兴攀登学术高峰的勇气和前瞻思维。”中国社科院原副秘书长、科研局局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晋保平高度评价了这场活动。

在他看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历史研究进入到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正在成为一种热潮。越来越多的地方党委政府把充分发掘本地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绍兴充分抓住了这个机遇。

“绍兴会稽山是大禹归葬之地,拥有诸多与大禹相关的历史、文学、民俗等文化资源。千百年来,历代官民在此祭祀、崇奉大禹,大禹精神在此传续,大禹文化在此绵亘。”市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大禹陵景区不仅进行着硬件设施的提升,陆续建成了万人祭禹广场、大禹纪念馆、大禹研究院,还一直致力于将大禹陵打造成为国内禹文化研究的高地。

“自2019年至今,我们已出版《大禹陵现存碑版研究》《禹绩——大禹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沿着大禹的足迹》《安徽禹迹图》《大禹传》等多部专著。同时,在硬件设施启动之前,我们软件建设先行,现已招收了3位历史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接下来,还要招收几位博士生,以充实我们的研究力量。”该负责人说。

中国先秦史学会让夏文化研究中心落户绍兴大禹陵,正是看到了绍兴攀登学术高峰的决心和担当。“绍兴的文脉传承是非常有序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大禹陵在这里。”在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看来,大禹陵就是中华文明的标识,也是夏文化的标识。“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还保存有大禹陵及相关的遗迹和传说,形成了以大禹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夏文化。”

探索夏文化的历史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夏朝在很多先秦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它是可信的历史,不仅有遗址,还有遗物。我们要把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历程梳理清楚,夏朝是最关键的起点。”著名考古学家、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虽然因身体原因未能参加这场峰会,却发来了贺信。在他看来,这场峰会取得的最新成果,将为夏文化研究、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作出新的贡献。

而宋镇豪也同样认为,夏文化探索的历史学价值,一方面标示着中华悠久邈远、绵延不绝的文明发展史核心要质,同时也有力戳穿了那些企图使中华古史体系碎片化、进而否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从不中断的人的别有用心。

“众所周知,海内外史学界,有一股想要隔裂、遮断中华古文明的‘热潮’。如什么‘新元史’‘新清史’,似乎中国历朝历代只能是汉民族主导,舍此则属于外来统治,这就架空了中华文明从不中断说;传统的中外关系史也被修正为所谓的‘大欧亚学’,失却了自我的主体意识,其中的弊端与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宋镇豪认为,这次论坛的学术意义,可以从上古神话传说、民间信仰、考古学与历史学层面拨正视听,纠正误识,具有增强夏史可信度、丰富夏史内涵、活化夏史场景、延伸中华上古史轴线的内在价值。

深入挖掘夏文化内涵及其精神价值,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认识,真正加以总结提升。”在这场学术峰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等国内著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30余位专家、学者形成了共识。他们认为,要持续推进夏文化研究,必须要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互证、交流,注重多元化、多路径的研究理论、方案、方法的探索,完善夏文化的历史阐释体系与知识话语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市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绍兴将继续完善大禹陵场馆建设,保护好大禹陵遗存,全面开展有关遗物、遗迹的整理,进行科学研究,丰富夏文化的成果展示,推进大禹文化传播与活态传播,彰显绍兴大禹陵的文化魅力与时代价值,弘扬大禹文化精神,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促进绍兴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这次学术峰会,从考古发现到史料研究,多方位展现了夏文化研究领域时代性、前沿性的成果。”该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学术峰会将以一年一次的频率形成惯例,同时他们也将加强与河洛地区、四川地区的地方学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多方合作,不断推动夏文化研究的繁荣与创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