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嘉
文/摄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种活态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名人掌故、商贾繁华,以拥有高品质的文化遗产为核心特质,其空间格局、特色建筑及遗存的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以及别致的美感。如何让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让老街延续“乡愁”、焕发新活力,是当前越城区文商旅融合的新课题之一。
“文化铸魂+商业互补”
古街繁华当代再现
位于北海街道的迎恩门风情水街是越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商旅融合的成功范例。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水街二期项目综合体“迎恩天地”已经完成主体建设,进入室内公共区域装修阶段。迎恩门风情水街总经理吴延波介绍,“迎恩天地”综合体投资8.4亿元,计划于今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打造独具城市特色品牌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与迎恩门风情水街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互补。
迎恩门位于绍兴古城西北面,又名西郭门,基本形成于隋开皇年间,系水陆两用城门,高21米。古时凡朝廷钦差以至皇帝亲临,必经此门,故称迎恩门。迎恩门河道是浙东古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是绍兴城的主要水道关隘和物流人流的聚集地带,被称为“浙东屏藩”。
迎恩门风情水街项目以迎恩门为基础,以近1.5公里的浙东古运河为主线,总投资17.5亿元,融入绍兴古城文化和“水中城、城中水”的水城特色,打造集文化展示、体验商业于一体的特色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力争成为绍兴文商旅融合新地标。
“古城商业的复兴,离不开古城文化的市场化。迎恩门本质上就是一个大文化品牌。为保持水街的文化活力,我们还引进了许多文化产业入驻,首家‘绍兴非遗客厅’——‘越红·绍兴非遗客厅’就在其中,集合了全市30余项优秀非遗资源,融展示、展演、展销、体验、培训、教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优秀非遗资源对外展示窗口和服务阵地。”吴延波介绍,今年1至8月,水街客流量累计达230万人次,同比增长2倍多;销售额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近5倍。
“数字赋能+多元业态”
消费场景升级换代
“到绍兴必到鲁迅故里。”今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走进鲁迅故里,你会发现,这条老街正在变得活力非凡。“闰土刺猹”等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场景走上街头,寻宝记、大牌楼等新生代餐饮店人头攒动,各类夜市摊点次第开张,一系列水景绿植、敞开式滨水空间、雕塑小品镶嵌其中,相映成趣……
然而,今年4月前,鲁迅故里还只有旅游大巴、咸亨酒店、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每到节假日,人,潮水一样地来,又潮水一样地去。
“鲁迅故里需要一个新的蜕变契机。”鲁迅故里高品质步行街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金水峰说。
作为首批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今年4月,鲁迅故里高品质步行街正式开街。街区位于古城核心地段,东至中兴南路,西至解放南路,南至延安路,北至西咸欢河南侧,连接两条城市繁华大道——解放路和中兴路,与鲁迅故里、沈园景区融合一体,邻近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徐渭纪念馆等一批历史文化景点。步行街不仅是一条依附鲁迅故里的商业街,更是串起众多古城文化景点的重要纽带,成为古城文商旅融合的重要窗口。
据了解,鲁迅故里高品质步行街深挖街区文化资源优势,将绍兴传统特色与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碰撞,突出数字赋能,将信息化手段与传统商业资源相结合,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自开街以来,街区客流量已达到800万人次。
“一方面是发掘地方美食经济,发展夜间特色经济。以咸亨酒店为核心,促进绍东家等新生代餐饮店抱团创新发展,将街区打造成绍兴菜的创新地和大本营。并通过‘抖IN绍兴
越潮夜’、夜间潮玩市集等活动,吸引游客夜游观赏‘打卡’,构建起与商户共赢的夜间经济生态圈。另一方面抢占数字经济风口,围绕智慧街区建设,目前已完成AR(增强现实)导览、智慧消防、智慧监控、智慧大屏安装建设,并已投入运行,应用5G技术实现街区无线网络全覆盖。”金水峰说。
文商旅融合是文旅项目开发、城市更新、产业调整的新方向。近年来,越城区坚持文商旅融合的思路,把“历史+人文”作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支撑,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守正创新推进转化利用,不断增强打造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范例的内生动力。
据统计,越城区列入绍兴市文创大走廊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共16个,目前已开工15个,计划总投资约441.1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47.18亿元。其中,2021年截至8月份,已经完成98.29亿元,投资完成率88.1%,列全市第一。
越城区文广旅游局旅游科科长章金波表示,接下来,越城区还将加快打造黄酒小镇、871LOOP、上大路、风越里等项目,通过文商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越城建设成为绍兴文化体系中最耀眼的明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