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藤画派之始祖,徐渭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开创了中国泼墨大写意的先河。
他将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书写强烈思想情感的最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随意控制笔墨以表现情感的写意花鸟画技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画风对后世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和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胡宗宪被捕,是在他总督府的书房里。那是1562年11月的一天,当时胡宗宪对锦衣卫派来的人说,请允许他召集一下他的幕僚,他要略略交代一下,他们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不会协助他拒捕的。
徐渭就是在这个时候见了胡宗宪最后一面。他对徐渭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徐先生,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能过的且将就着过吧。”说完,他就跟着锦衣卫走了。徐渭望着胡宗宪远去的烟尘,脑海中回想起他曾反复说过的那句“高处不胜寒”。
当晚,徐渭画了一幅《杂花图》,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野花,充满生命蓬勃之气的小花。他画得很肆意,或者说他并不是刻意画成,而是将随心之感表达于笔端。最后,当他举起烛火看自己的作品时,又一次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非凡魅力,有时候,它确实比文章更能表情达意。
一个伟大的画家,他的起手不凡,正在于他那深邃的哲辩和独具的艺术慧眼。
一般认为,徐渭学画,是在胡宗宪幕府解散之后,失败挫折之余,回到绍兴才开始的。那时他已经40多岁了。1565年,胡宗宪死在狱中,徐渭听闻此消息后,心情极端沉痛,画了一幅《雪压梅竹图》,图中的梅花和竹子被大雪盖满了,并题诗“折竹折梅成底事,不留一叶与山溪”以示不平之意。
二
此后,他因杀妻而下狱。狱中,才是他学画和大量进行创作实践的时期。
从徐渭的人生轨迹看,绘画可以说是他美好的转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徐渭出狱后生计无着,又去北地做过几次幕僚,其实也只是一些游历,难以支撑生活的重担。于是,绘画、卖画凑巧成了吃饭工具,也成了令徐渭真正不朽的艺术形式。
关于绘画的缘起,徐渭自己在《四书绘序》中说得很清楚。不过,史书中并没有记载其绘画的老师。对徐渭绘画风格的形成起着直接作用的,一是与同时代画家的交友熏染,二是前辈画家作品的影响。
在学画之前,与徐渭有交往的画家有很多,对他影响较大的是陈淳、谢时臣、陈鹤三人。陈淳,号白阳,以水墨写意花卉著称于世,洗练的形象、放逸的笔法,已开启了水墨大写意的端倪,徐渭对其极为欣赏,他将陈氏写意笔法更为恣纵地运用,让水墨色更加淋漓,终成就大写意一派,后世以“青藤白阳”并称之。谢时臣善画山水,其画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其间,极其潇洒,徐渭十分欣赏他“用墨颇侈”。陈鹤善画水墨花草,亦独出己意,极为超绝。徐渭赞其“滃然而云,莹然而雨,泫泫然而露,殆所谓陶之变耶”。
对于自己的画作成就,徐渭并不重视,认为不过是诗书之余的精神寄托。第一个对徐渭绘画作出崇高评价的,是石涛。他在《题四时花果图卷》中云:“青藤笔墨人间宝,数十年来无此道。老涛不会论春冬,四时之气随余草。”他肯定徐渭为晚明艺坛之伟人,而且自认为传人。此后,人们对徐渭绘画的评价逐渐提高。尤其是郑板桥的那方“青藤门下牛马走”的印章,更是将这种景仰表达到了极致。
三
卖画为生,不仅让徐渭的晚年得以温饱度日,也留下了不少传世的作品。花卉、草木、瓜果、鱼虫、走兽、山水、人物,这些司空见惯的题材,在徐渭的笔下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境界。
同时,他还独创了数种用墨方法。比如在着了一层墨还未干时再加上一层墨的破墨法,以达到润泽浑化的艺术效果;把墨直接泼到画纸上的泼墨法;以及胶墨法——为了不仅达到水墨浑化、厚重、显形的效果,而且还能产生浅白、受光和突出的感觉,徐渭将胶水调到水墨中。此外,徐渭在表现前后层层叠叠的叶子以及产生茂密苍浑的效果时常用积墨法;而要表现逸笔之中的浓淡变化,一笔笔横排扫出有起伏之变,却常用蘸墨法。
徐渭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也往往是有寓意的,这是文人画的一大特点,虽然在前代已经有了文人画,但历史上发展到徐渭时代,才达到这种使人震惊的地步。
普通的画家,通常画牡丹,总是画红牡丹,或黄牡丹,甚至还有画绿牡丹、白牡丹的,但徐渭画的却是黑牡丹。他说自己是穷人,无富贵相,所以他画的牡丹有生趣,却无富贵气。再比如他画葡萄,画的是落地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他用这落地葡萄图,表达了他的悲怆与辛酸。
在徐渭的画中,还有难跳龙门的鲤鱼、横行的螃蟹、丑观音、善哭的竹等。徐渭为人画风中之竹,并题诗说:你要仔细听,要听出竹子的哭声。竹子表面看起来清高文静,倘若你能理解竹子的哭声,便是善于欣赏绘画的人。
徐渭作画,还形成了一套自成一格的理论。比如“陶变”之画。陶器在烧制时,会因为火候和器质的原因,意外地出现彩色的花纹,称之为陶变。他的画就是这样,情之所至,笔无定形,不是什么模仿别人、循规蹈矩的作品。再比如“草书”之画。他画鱼,别人以为不太像,人家问他是什么鱼,他说这是书法中的草书之鱼,究竟什么鱼,不用追问。在徐渭看来,草书是大写意画形成的基础。草书与大写意画的紧密结合,就是从徐渭开始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