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学中的历史,历史中的文学

2022年01月13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在我所欣赏和喜欢的学者之中,萨孟武先生无疑是一位。读他的著作,可以让我明白历史学固然是一种知识,但更是一种智慧。知识固然重要,但睿智更有价值。

萨孟武(1897-1984)是著名社会学家,或者说政治学家。他才华横溢,学贯中西,既熟谙中国历史,又留洋受过严格的西方学术训练,自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各个学术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由于种种原因,萨孟武的社会学、政治学著作在今天的大陆并不流行,大陆读者接触和认识萨孟武,更多是通过他的三本学术性随笔著作,即《〈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萨孟武自己认为:“在古典小说之中”,“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为此在完成对《西游记》《水浒传》的解读后,他又写出《〈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一书,以研究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的角度来对那部素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称的《红楼梦》作全新、独特的解读,巧妙地引领读者透过对贾府家庭生活的观察,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家庭的基本内涵与鲜明特色,在此基础上深刻剖示传统社会的文化与伦理格局,理解与洞悉社会风气的流转,娓娓道来,举重若轻、触类旁通,可谓是别开生面、言近旨远。足以启迪心智,让人豁然开朗!

如写“探春的改革”一节,就反映了他对古今中外社会改革的卓荦识见。很显然,萨孟武他十分欣赏探春的能力,认为探春深谙治理之道,即“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她的庶出身份与边缘地位,决定了能深知荣府的积弊,看到收入不敷支出,实为荣府的最大危机,故其改革能抓住重点,选择好正确的方向。而具有关键性的内容,一是节用,二是兴利,可谓以一驭万,抓纲举目,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下子打开局面。更了不起的是,探春心有灵犀,无师自通,使其改革的实践与古人的刑赏两柄的政治艺术无缝对接。即建立改革者的权威,确保自己的改革措施能够顺利推行,其处理赵姨娘兄弟赵国基的身后抚恤,应对贾环、贾兰的年度零花费用申请,无不做到公正严明,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权威。这些都说明探春其人深谙厉行改革之道之奥妙。萨孟武先生的总结可谓十分到位:“凡有意改革之人,在改革以前,或先施惠以结人心,或先用刑使人警惕。施惠须从疏而贱者始,用刑须从亲而贵者始。若问惠与刑孰先,我欲依法家之说,刑先。”“齐家、治国、平天下”,对象不同,但性质相似。以小识大,“治众如治寡”,探春的改革,何尝不可以借镜为当权者管理国家的一种启示。萨孟武尽心评点探春改革的成败利钝、得失优劣,实有深意存也!

鲁迅先生有云: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一样的道理,正派乃是颟顸的代称。贾政这个人虽然比较古板,但心地不坏,做人做事都恪守底线,循规蹈矩,应该算是正派人物。机缘凑合,他在工部郎中任上,以考绩优异,外放为江西粮道。粮道管理钱谷,此职如同今日之财政厅厅长,无疑是个“肥缺”。谁知道贾政一门心思想做个清官、好官,“州县馈送,一概不受”。他自己这么清高,也就算了,问题是他的手下,那些门房签押受不了了。他们跟随贾政,是有自己小算盘的,即希冀趁机捞上一票,填饱私囊。可是现在贾政一搞廉政,自己不也跟着喝西北风。于是差役们集体怠工。贾政出门拜客,轿夫迟迟不来,轿子出了衙门,炮只响了一声,吹鼓手中“只有一个打鼓,一个吹号筒”,而那些“执事却是搀前落后”,稀稀拉拉,无精打采,搞得贾政灰头土脸、狼狈不堪。他一心想做清官,结果让老滑吏李十儿给当头泼了冷水。弄得乱了方寸、手足无措。没奈何,只好遇上困难绕道走,到后来干脆撒手不管,走了另一个极端,放任属员为非作歹、肆意妄为,结果被参“失察属员,重征粮米”,请旨革职。所幸皇恩浩荡,只是让他“着降三级、仍以工部员外上行走”,未至于惹更大的麻烦。

萨孟武先生从小说这个情节中,看到中国古代官场的肮脏和恐怖,恶习盛行,宛若一口大染缸,导致整个官场价值颠倒、美丑不分,造成劣币驱逐良币,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真是令人油然而生无穷的悲凉,为之气夺!而吏胥横行,挟制主官,迫使其不得不听其播弄,不过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同时,也告诉我们,以君子之道与小人相周旋,失败的往往是君子,贾政就是一个例子。君子要治住小人,必须用其人之道以治其身,将自己先变为小人,可一旦变为小人,再想回归为君子,又何尝容易!这难免让人们对官场文化的整治与肃清,产生莫名的惘然!毫无疑问,这也是萨孟武先生对我们的重要提示。

考证无非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真正高明的学者是用人家考证的结果为自己的论证作铺垫、打基础。我想,史学还是应该在正确的知识积累、高明的思想诠释的同时,有一种智慧的体认、文化的推广,给我们的人生赋予启示,这才是更有意义的。所以,萨孟武先生的《〈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虽然他自己谦虚地说是属于姨太太面孔,不是“阳春白雪”,无法登大雅之堂,但它确实更有生命力、更有影响力,至少它能激发起大家关心历史、关心社会、关心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兴趣。这才是真正的“立足于历史,又超越于历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