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虞名人故居三题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在名人故居的怀抱里,所有逝去的时光都有着

沉甸甸的重量。

——题记

何香凝故居

从一座叫“双清楼”的小洋楼倚着上虞象山松树林建造的时候起,青松,就成了这座楼爱画松的女主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香凝独特的人生背景。

青松在你的眼里苍翠欲滴,亭亭玉立……

心动的时候,你就在双清楼的书房里画松:《苍松图》、《长松图》、《双清松林图》……不倦的画笔在松树的色与形中寻觅。一笔一划,描绘树干的走向;一点一滴,渲染针叶的色彩。青松在你的笔下长高长大,青或更青。青松的颜色,就是你心灵的颜色。

巾帼不让须眉。严冬的季节,你站在民主革命的风口,站成一棵傲霜斗寒的青松。在讨袁护法的演说里,在讨蒋反独裁的电文里,在义勇抗日救护队的行列里,到处可见你“炯炯长松不世姿”。

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一份寄托,一段情感。你与伴侣廖仲恺的爱情,在《白马湖与长松山房图》里风月双清。你与至交经亨颐、柳亚子的友情,在《岁寒三友图》里心心相印。你民主救国的理想,在人民大会堂《和平颂》的大幅国画里绽放异彩。

你与青松一起峥嵘。所有的气质,风姿与栉风沐雨都与热爱有关。

你画好了青松,也画好了自己。

胡愈之故居

一个人性情的源起,常常与故居有关。童年耳濡目染,烙印深刻时,到老初衷不变。

“书香旧内阁,嘉荫后咫园。”上虞敕五堂后咫园的一副门联,让人联想起这个故居的主人,一个别名“学愚”的人与书有缘的一生:全国新华书店总编,《光明日报》总编,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全国政协副主席,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

敕五堂的三进两院,四幢厢楼很规矩,很普通,普通得如同你父亲那套平凡主义哲学。

“愚公可以移山,聪明人只会作小捣乱。”你在愚人与聪明人之间选择了前者。敢为人先是志向,坚持不懈是情节。你用愚公的精神操办心中那些如山的大事——最早编印近代中国家庭报纸《后咫园园报》;最早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介绍到中国;最早用白话文写稿;最早编印出版“鲁迅全集”……无数个“最早”,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支支火炬。

“最早”的概念意味着改革。学愚的人不说风险,只想让阳光洒满阴暗的角落,雨露滋润饥渴的花朵。从新华书店统一汉语拼音与普通话推广,到出版秩序整顿,一张张医治新中国文化事业弊病的药方上都写着你的签名:愈之。

愚公移山。镌刻在你心头的那则古老的中国成语,被你矢志不渝地执着叫响。

朱自清故居

一篇《背影》名作,走上现代散文的封面。伟大的父爱,感动了几代人。作者远去了,又给历史留下一个怎样的背影?

在《春晖的一月》里,上虞白马湖的湖光,总是从湖畔三间平屋的门里、墙头透进来,映照出主人清晰的背影。

从故居通往春晖中学狭长的煤屑路,是朱自清一生情感的一条风景线。一路上,有目不暇接的湖光山色。山是青的,水是清的,清得“一点不含糊像镜子”,照亮你的名字,你的情怀,你的文思。

上善若水。水是精神,是源泉,是洗涤灵魂的力量。你用纯洁训练纯洁,与学生共沐“独立人格”的情感之流。信仰在教育中塑造,境界在交流中升华。《刹那》、《水上》、《团体生活》、《白马湖》……白马湖水有多么澄澈,你的文字就有多么清纯。

你把青春的记忆,收藏在白马湖绚丽的浪花里。脚步,以湖水的方式,铺开一个民主战士新的征程。那些正义的呐喊与抗争,在《血歌》的字里行间,在李公仆、闻一多追悼会的发言里,汹涌澎湃。

一份你亲笔签名的抗议,印证了毛泽东的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仰望你走过的道路和正直挺拔的背影,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陆钰馨

灯下漫笔-->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