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诵洛:秋瑾“间亦挈予同鞍”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裘士雄

陈诵洛(1897–1965),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大诗人。1920年6月,他由浙江法政专门学校法律本科甲等毕业后,即赴天津谋职。9月,出任直隶高等审判厅书记官。从此,仕途坦荡,最高职务为天津行署专员兼天津县长。抗战期间,陈涌洛辗转河南、四川、两广、福建等地任盐务部门负责官员。1946年后,他息隐沪上。陈诵洛虽一生以从政为主,但从学生时代开始爱好文学,工诗词。生前与梁启超、严修、章士钊、冒鹤亭、柳亚子、太虚法师、王守恂、赵元礼等大儒、诗家均有交往。他在世时计有《侠龛诗存》、《侠龛随笔》、《转蓬集》、《今雨谈屑》、《南归志》、《蟫香馆别记》等著作行世。

陈诵洛有许多篇章是谈及或专门为鲁迅、秋瑾、徐生翁等乡贤和绍兴史事而作。其中忆述秋瑾轶事,为我们研究秋瑾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有的还是新鲜的。

吾乡多革命先哲,鉴湖女侠秋瑾,字璿卿,尤著于世。丁未岁(清光绪三十三年),秋应徐伯荪(锡麟)之约,任教大通学校,实所以密图光复。予家适与比邻,故恒得接颜色,丰容盛鬋,而英气逼人。予时甫十一龄,秋初亦视同常儿,继知予能为小诗,索课本阅之,乃大赏叹,因手书其渡黄海之作见贻,且亲为讲解。秋性好骑马,间亦挈予同鞍。一日,游大禹陵归晚,不克入城,则辄就城外茶亭抱予宿。次晨返,而家中已遣人四出觅予,蓋忧急徹夜矣。未几,党狱起,秋被捕杀。记临刑为旧历六月初六之晨,观者塞途。予于人丛中见其短衣披发,足登蛮靴,为隶卒拥攘以去。事隔四十年,此情犹历历在目。癸未岁(民三十二年),予司塷桂林,柳亚子介林北丽来晤,谓其父林寒碧、其夫林庚白皆奇才,而不得其死。其母徐小淑(蕴华)为忏慧词人(徐自华)之妹曾从秋璿卿问业,北丽实为秋门再传弟子。君于秋有乡谊,宜为之道地。予诺之,并告以前事。亚子走笔成四诗相赠。其第二首有曰:“任昉遗孥谁引手,孝标积愤总填胸。故人厚禄垂垂尽,我辈襟期息息通。”即谓庚白、北丽事。又第三首曰:“横山门下有归愚,惆怅垂虹旧里芜。自是君身有仙骨,偶征影事尽吾徒。锦绷叠骑轩亭口,醇酒连船白马湖。愿趁生花才笔健,淋漓醉墨纪黄垆。”轩亭口为鉴湖女侠就义地,白马湖为经颐渊所居。首二句则以陈巢南先生(去病)曾于清季为予评改诗文,故以叶横山、沈归愚为喻。陈一字垂虹亭长,与亚子同主盟南社。颐渊与亚子交亦挚,故其诗言之亲切若此。北丽亦能诗,录其《雨中绝句》曰:“雨丝悄欲掩春光,破晓层楼蹀躞忙。行坐出门都未是,不知何事乱人肠。”于去疾谓古今人闺怨诗殆无出其右。又《长日绝句》曰:“长日无聊遣以诗,诗工只恐更流离。尽抛少壮穷愁里,全局先输一著棋。”哀怨之音,难为卒读矣。

己丑上已,偶与去疾兄谈林庚白遗事,因及鉴湖女侠,即记此则,以存掌故。

陈诵洛

陈诵洛的这篇回忆文字原无题,写于1949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同友人于去病共同回忆诗友林庚白遗事时,又谈及秋瑾,遂“即记此则,以存掌故”。笔者以为,陈诵洛提供了一些新史料:其一,陈氏年仅11岁,秋瑾就同他交“小友”,知其能吟诗句,“乃大赏叹”,甚为难得的是手书《黄海舟中感怀》诗相赠,“且亲为讲解”。遗憾的是,他没有交代秋瑾遗墨的下落。其二,过去,我们只知道秋瑾“好骑马”(笔者也在民初的《越铎日报》上看到尹锐志骑马的照片),但从未听说她与人“同鞍”的事。根据秋瑾的性格脾气,陈诵洛所忆述的“间亦挈予同鞍”是可信的事实。其三,陈诵洛是秋瑾就义时的目击者,记述文字虽寥寥无几,但亦十分难得。其四,文中忆述1943年在桂林时,柳亚子介绍林北丽与陈诵洛往还,陈氏述之较详,对后人研究秋瑾、柳亚子等民国时期文学十分有用。其五,至于“一日,游大禹陵归晚,不克入城,则辄就城外茶亭抱予宿”事,今人很可能要质疑,似是不可能的事,但秋瑾是“异类”,往往有不同于寻常百姓的表现,笔者以为不能轻易否认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