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边锦祥
文/摄
为考证张岱《陶庵梦忆》中《白洋潮》一文的两个谬误,以灌煤气为生的文史爱好者孙伟良,先后收藏了张岱50余个版本的《陶庵梦忆》,包括日本版的《陶庵梦忆》,终有所获。
一篇《白洋潮》引发的兴趣
“收集《陶庵梦忆》,缘于20年前买到一本张岱的《夜航船》。”孙伟良告诉记者,这一版本的《夜航船》附《陶庵梦忆》,由冉云飞校点,其中有一文《白洋湖》,文章记叙了张岱和友人在白洋(今柯桥区安昌镇白洋村)观潮过程的一篇游记,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
“我家到安昌大和山(白洋山)南麓白洋村不过七八里。”孙伟良说,《白洋潮》一文中,“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着面皆湿”,知悉三四百年前海潮曾到白洋村北首海塘外,随着钱塘江改道北移,滩涂渐次淤积,潮水北退数十里,代之以屋舍鳞次栉比。而今,沧海桑田,旧貌不再。
2000年,他又买了一本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陶庵梦忆》,发现其中这篇文章的题目由《白洋湖》变成《白洋潮》;而观潮的年份也有不同,前一版本是“戊寅八月”,后一版本却是“庚辰八月”。
“当时看到两个版本的《白洋潮》一文中,题目、观潮年份均有不同。”孙伟良说,想不到张岱这区区不足300字的一篇游记,两个版本各有说法,他决定搞个明白。
收集到50余版本的《陶庵梦忆》
“随后数年,我又读到几种版本的《陶庵梦忆》,发觉有说看潮年份是‘戊寅’,即崇祯十一年(1638年);也有说‘庚辰’的,即崇祯十三年(1640年)。篇名有的版本为《白洋湖》,有的为《白洋潮》,不一而足。”孙伟说,孰是孰非,为一探究竟,便决定索性收集所有版本的《陶庵梦忆》,几年下来,竟得50余种版本。
如砚云甲编本一卷、王文诰本八卷,皆清乾隆年中刻;民国有四五种版本,其中有俞平伯校点本;还有1981年日本出版的一种注释整理本。
“《陶庵梦忆》大陆在1982年以后才陆续有点校本、注释本、评注本出版。”孙伟良说,他所收藏的50余种版本中,对于观潮的年份,有23种说是“庚辰八月”,其余均刊作“戊寅八月”。诸书的母本,即清代版本是刊作“庚辰”的,出现“戊寅”说是在1982年。
究竟是“庚辰”还是“戊寅”?
那么,张岱和众友人观潮年份究竟是“庚辰八月”还是“戊寅八月”呢?
“我发现,1980年以前出版的《陶庵梦忆》,其《白洋潮》一文,张岱看潮年份清一色是‘庚辰八月’。”孙伟良说,自1982年3月西湖书社出版弥松颐校注本《陶庵梦忆》后,将“庚辰八月”改作“戊寅八月”。
校注文字为:“‘戊寅’,原作‘庚辰’,误;盖朱恒岳逝于崇祯十一年(戊寅)八月,庚辰则崇祯十三年事也。径改。”
“弥松颐将‘庚辰’改作‘戊寅’,理由是对的。”孙伟良说,他查阅了《祁彪佳日记》(注:祁彪佳号“世培”),崇祯十一年八月初四,吊朱恒岳,“饭罢至海塘边,海潮至,因得纵观”。八月十八日,又吊朱恒岳,“看潮,潮已过矣”。
张岱晚年回忆所撰文章,年份有误见怪不怪。祁彪佳写日记,可信度高些,纠“庚辰”为“戊寅”,理由似乎更充分。
篇名是“白洋潮”还是“白洋湖”?
“令人不解的是,好多版本将这篇游记的题目作‘白洋湖’,那肯定错了。”孙伟良说,校注者不是绍兴人,不谙地理环境,或许“潮”、“湖”两字形近致误,以讹传讹。
“有些版本《陶庵梦忆》中的‘白洋潮’一文,注释令人啼笑皆非。”孙伟良说,如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号称“国学经典丛书”本,篇名作“白洋湖”。注释“三江”,谓“三江:三江口,即绍兴白洋湖,在钱塘江上游,为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的交汇处”。评析文字则说:“本文记叙的是张岱和友人在绍兴白洋湖观潮的过程。”
“真可谓文不对题,让人贻笑大方。”孙伟良说,此本还在2014年2月第2次印刷,一共印刷了1万本。
“我认为淮茗评注的《陶庵梦忆》,评注严谨,文字准确,也是最好的版本。”孙伟良说,这一版本开始由中华书局2008年9月出版;随后,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2月第1版),以及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还附“简评”,并附录有《白洋看潮》一诗。特推荐给读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