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傲骨精神筑牢人格支柱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绍兴日报
-->

怀谷

只有用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筑牢人格支柱,我们才能应对和经受任何风浪和艰险的考验。今天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涵养傲骨精神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的坚实思想基础

“傲骨”一语,始于三国时的会稽名士虞翻。他敢于向吴王孙权直言进谏,因而获罪被贬岭南十八年,在这瘴疠之乡,他坦诚地说:“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此言对于后代士人影响极大,“自恨疏节,骨体不媚”正是他的“傲骨”气节观,由此开创了一种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在历史上被誉为“会稽风度”。

历史上虞翻这个人物,象征着一种顽强不屈的独立人格,被后人歌颂与效仿。唐代韩愈因论佛骨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后遇赦调到离京较近的袁州,途经韶州作《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云:“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宋代苏轼也是有名的贬谪士人,其《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云:“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苏轼一生被贬多次,就是因为对气节的坚守,不肯随附结党。清人张家榘《于筱岑寓舍小酌弹琴叠前韵》曰“半生骨相虞翻薄,千首诗篇李白狂”,将李白的傲气与虞翻的骨气相提并论。

虞翻一生“骨体不媚”是对越文化精神的坚守与发扬。因为虞翻的直谏被贬具有示范性,所以后人就以“傲骨”与“媚骨”对比,表达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格,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分界线。宋代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扬榷古今,“于本朝地方官推重范仲淹,于古代帝王推崇舜禹”,亦是儒者之常言。其乡土风俗面貌的突出之处,就是赞扬“慷慨以复仇,隐忍以成事”的会稽名士的“傲骨”精神。明末王思任名言“吾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区也”(《明季南略·思任又上士英书》)说成为“会稽风度”的突出标志而闻名于天下。清代浙东山阴益社的著名联语曰:“独将傲骨支忧患,各有雄心托混茫。”当时文人的傲骨风气已经遍行绍兴了。

鲁迅引以自豪的是:“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驿,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越铎>出世辞》)其中说的“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就是出自虞翻的原话,早已成为越文化演绎不绝的一个重要标志。会稽名士这种与生俱来的傲骨,即敢于抗争的阳刚之气,犹如会稽山上的坚石,“粉身碎骨浑不怕”。毛泽东赞美绍兴是“名士乡”,在《纪念鲁迅八十寿辰》诗中说:“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其诗眼在“铁石坚”一语,呼应自己以前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新民主主义论》)从虞翻到鲁迅,会稽名士的傲骨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用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筑牢人格支柱,我们才能应对和经受任何风浪和艰险的考验。今天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把涵养傲骨精神作为人生的必修课。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永葆政治坚定性和道德纯洁性的坚实思想基础。我们必须时刻敲响警钟: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虞翻“骨体不媚”是会稽名士群体的一个象征,代表的是“会稽风度”。其核心意义是超越,能够超越世俗,超越功利,开拓人格的崇高境界。“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傲骨精神,这是人格支柱形成的基础,也是人格支柱的重要体现。道理很简单,因为傲骨精神所折射的,正是人格支柱具有的不怒而威、不令而行的无形力量,是做人应有的重要品质。

作者单位

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