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
风
■
赵畅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前,茅台确实风光,高档的宴请总少不了茅台,特别是请领导吃饭,茅台更是标配。有人在部队与一位领导同桌吃饭时,领导举起酒杯喝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旁边的人马上紧张起来,都知道该领导“喝酒只喝茅台”。没想到,该领导皱完眉头,咂巴咂巴嘴,放下酒杯说:茅台倒是真茅台,不过年份差了点,应该不超过半年。有人捡起地上的酒瓶盖红色封皮,一看上面的年份日期,果然是三个月前的新酒。顿时,全桌掌声如雷,都夸领导好牙口。领导也满面春光。(见2016年12月17日新浪新闻)
如果说,过去用茅台宴请领导吃饭是公开的秘密,并不是啥稀奇事的话,那么,有领导竟能从茅台酒里喝出酒的年份,那真是神了。就如上述那位领导,不仅喝一口“咂巴咂巴嘴”就能辨出茅台酒的真伪,其竟然还能既十分肯定又准确无误地作出这酒的年份“应该不超过半年”的结论,你说这位领导的嘴巴不是太刁了吗?若不是长期享用、长期经验积累所致,又怎么可能做到?据说,“曾经有一次在酒桌上把假茅台直接倒在地上,一言不发扬长而去”。难怪,见其“皱起了眉头,旁边的人马上就紧张起来,都知道该领导‘喝酒只喝茅台’”。这位领导的“任性”,从中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2014年8月以来,浙江省宁波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卢子跃多次安排公务用车接送理发师,往返500公里专门接金华市的理发师为其理发。卢子跃为何要请金华市的理发师为其理发,笔者不得而知,所能知道的就是他在这一举动上凸显的奢侈浪费。有网友为其算过一笔账,“500公里,过路费加油费也要500元,加上理发师的出工费、司机和车的费用,估计这‘卢市长’剪一次头,应不低于1000元”。为了理一个发,就让公家埋此大单,不是“任性”又是什么?
然而,无论是上述专喝茅台的那位领导,还是派公车往返500里接理发师给自己理发的卢子跃,与其说他们“任性”,倒不如说是他们太会“炫耀”。不是吗?在他们看来,钱当然不是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喝茅台以至喝年份长一些的茅台,请自己信得过的理发师给自己理发,这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如此一说,这般“任性”,不也是一种“炫耀”吗?然而,“任性”也好,“炫耀”也罢,只是因为他们自恃手中有权,换言之,他们“任性”和“炫耀”的正是权力。
是啊,当权力不被监督,当手握权力者不是用来为人民服务而是用来为自己谋私利的时候,这样的权力要不被“任性”和“炫耀”、不被扭曲、不产生腐败,那才叫怪哩!想起了明代以“改革名臣”著称的张居正,他曾有一项铁腕改革就是制“考成法”:整肃官场吃喝玩乐的腐败风气,并立下规矩——无故到驿站免费吃喝的官员,一律摘取乌纱帽;而随便招待官员的驿站官吏,同样要受罚。可谁也未曾想到,万历六年春,张居正回乡葬父,一路上不但有千名皇家禁军随从,还配置了豪华仪仗队。地方官员自然要迎来送往,并奉上一份“奠金”。因驿站容不下这支庞大的队伍,只能另行辟置馆舍。按理,张居正得带头遵守自己定下的规矩才对,可他竟然践踏自己定的规矩。为什么?不还就是“任性”与“炫耀”作祟吗?不就是因为自己是明神宗的帝师、当朝宰辅之首和功臣吗?于是乎,当道德被特权吞噬,当操守被特权摧毁,在“任性”的肆无忌惮和“炫耀”的横冲直撞中,那么,剩下的当然就只有腐败了。自古至今,未尝莫然。
“任性”用权,炫耀权力,说到底是这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大厦发生了倾斜,于是在品行不端、政德不修、党性不强里,最终生贪欲、走歪路、办坏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是啊,领导干部只有在接受监督、涵养心性、完善人格、立身正行上作出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抗得住歪理、守得住底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