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两小时交通圈”重绘生态旅游版图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乌镇和西塘,是浙江省最为知名的古镇景区,每天游客熙攘,一年到头都没有淡旺季的明显分野。

记者在嘉兴采访时,当地旅游局负责人谈及成功经验时说:“关键只有一条——我们离上海和杭州都很近。”

“近”,是外地游客选择旅行目的地时最直观的考量,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的景点,无疑是城市居民周末度假的最佳去处。

地理区划的“远”与“近”,在过去是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在高铁时代来临的今天,则是打破空间桎梏的全新概念。

途经缙云西站、丽水站、青田站的金丽温高铁,通行后杭州到丽水1.5个小时,上海到丽水2.5小时,南京到丽水3小时,福州到丽水3小时。这意味着旅游半径大大缩短,来自长三角、海西区的游客搭乘高铁探访秀山丽水,就像一次普通的周末郊游一样便捷与随意,所有坐落于丽水的景区,都近在咫尺。

事实上,在已经开通高铁的城市,旅游客源很明显地随着高铁主干和网络布局的铺开顺势而动,并明显地流向中小城镇。这种现象的本质,就是高铁开通所带来的影响力,全面超越了以往客源流向的自然蔓延与缓慢调节。

自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已三年的胡洁,每年都会往上海跑七八趟与同窗好友聚会。“坐普快列车近7个钟头,搭巴士也近6个钟头,以我出行的频率,肯定受不了这样的时长。”因此,胡洁成为了第一批感受“高铁速度”的丽水人:“我每次都先花51元坐客车到金华,再从金华转高铁到上海,累计三个多小时就能到虹桥站。”胡洁算过一笔账,长途客车直达上海票价170元,而从金华到上海的高铁票价为147元,“全程差价不到30元,却能省出3个小时的出行时间,非常值。”

从时速50公里的绿皮火车,到时速200公里的高铁,3倍的增速,令丽水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后花园”、“后菜园”、“休闲保健园”有了现实的可能。

不难想象,高铁所能改变的,不只是丽水原本相对落后的交通方式,还将重绘丽水未来的城市形态、空间结构和旅游功能。用市委书记王永康的话说,当前最重要的,是“树立与高铁时代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思维、新理念,以开放视野、战略思维、崛起意识,将丽水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因为“迎接崭新的高铁时代,丽水已经站到了一个历史新跨越的关键节点上”。

旅游经济搭乘高铁列车顺势腾飞

高铁来了,生态旅游这台大戏该怎么唱?

近期我市推出的“乘高铁免门票游丽水”活动,便是一次引人瞩目的创新尝试——只要是在今年12月底至2016年2月7日期间在缙云西站、丽水站、青田站下车的乘客,都可以凭高铁车票和本人身份证,七天内免门票畅游全市36家A级景区。

这场优惠力度前所未有的活动,涵盖了丽水市大部分A级景区,其中包括古堰画乡、龙泉中国青瓷小镇、云和梯田、仙都等17家国家4A景区,无疑是丽水旅游拓展市场让利营销分量最重的一次。

其实,早在去年11月中旬,市旅游局就已经集结九县(市、区)旅游局、旅游公司、集团酒店等单位的80名相关负责人“抱团”赴江苏苏州、常州、南京推介丽水生态旅游,为迎接丽水高铁时代、进军苏南客源市场“打前站”了。

此后,南京市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农率公司策划组一行前往缙云仙都、莲都古堰画乡、云和梯田、遂昌金矿等景区实地考察线路,包装推出南京丽水游线。苏州市旅行社协会秘书长贺庭华则率苏州龙头旅行社负责人一行来丽水洽谈合作事宜,筹划在高铁通车后开设苏州到丽水的旅游专列。

提前行动,源于观念的转变。事实上,交通的不断便利,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所注入的无限生机,丽水人感受得最为直观且深刻——随着G25长深高速、S33龙丽温高速在丽水境内交汇,上海开往丽水的火车旅游专列形成常态化,许多过去无人知晓的高山远村,都一跃成为都市人周末度假出行的首选目的地。

数字最具说服力。铁路与民航的竞争规律,在国际上早有定评——500公里以下,高铁对航空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大多数航线都会取消;500-800公里的距离,高铁约能分流30%-40%的航班乘客;即使远达1200公里,高铁依然能分流15%-20%的航空客源,这也意味着,搭乘高铁出行的游客,会在1000公里的半径内激增。

如今,高铁的如期而至,更是令“快速便捷”的概念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丽水这座浙西南山城而言,休闲旅游产业早已不再停留于“好资源”层面,随着景区建设、交通条件、接待服务等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提升,丽水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丽水也在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将深藏于山水之间的如诗美境、如画风景和丰富多彩的处州文化散播到更遥远的地方。

审时度势应对高铁时代的“旅游大考”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

高铁开通的巨大机遇,一旦被牢牢把握,无疑将为区域旅游发展带来强劲的推动力。放眼国际,日本依托“新干线”成功实现转型,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法国TGV高速铁路东南线和大西洋线的开通,则使各大城市与巴黎密切了联系,沿途城镇依托高铁一跃发展成为崭新的社区。

然而,并非所有的案例都指向成功。高铁的建成,在扩充一线城市高端服务业辐射半径的同时,也会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导致沿线城市高端服务业反而大批量向外转移。这样的先例同样不胜枚举。

对于丽水而言,高铁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同样带来了种种挑战,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首要考虑的便是,如何进一步练好内功,不断放大丽水独特的山水人文资源优势,打响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随客流量增加而来的重重考验——基础设施的承接能力、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景区线路的科学规划与整合、市场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必将到来的挑战,与相应的对策和改变,都将从各个角度不断优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刻内涵。

一个不容忽视的变化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视野的不断拓宽,游客越来越不满足于仅游览一处景点、停留在一地的“老派玩法”,集群化、捆绑式景区群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大,因此,确保景区群间交通的便利和道路的畅通,也正成为投游客所好、发放旅游新福利的普遍举措。

伴随高铁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变化,都将倒逼丽水生态旅游业寻求创新、提速发展、实现突破。

“对丽水旅游业内人士来说,这也同样是一次全新的考试。”

丽水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新新说,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过程中,丽水旅游知名度得以全面拓展,“秀山丽水、养生福地”品牌得以有力打响,“这是一次借力高铁、顺势腾飞的历史机遇,前所未有。”

一列列飞驰的高铁,在城市间疾速穿行,如同一道道闪电,瞬间击碎了城际间隔与时空阻滞,使客流、物流、商贸流、信息流自由畅行,最终汇聚成一股空前强大的创新与变革势能。

丽水旅游发展的恢弘新篇,自此全面谱写。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