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幅高端产业的发展蓝图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周伟伟,江苏南通人。机械设计制造专业人才,现在效力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浙江卓普智能印刷设备有限公司。高铁的即将开通,坚定了他在丽水发展的决心。

对于卓普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人才无疑是企业运行的“血液”。留住了人才,便是企业不断发展、商业版图不断扩张之核心。

高铁开通,如同一剂“催化剂”,加速了人才、项目、资金等产业要素的全面集聚,让卓普的老总赵玉才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卓普在长三角区域的布局很明确,上海、南京等地是主要销售市场,杭州滨江会有一个高端人才集聚的科技研发中心,丽水最初的定位则是一个生产基地。

“当初落户丽水,正是看中了丽水绝佳的生态环境。然而,配套产业链的不完善、物流成本高企,以及交通不便带来的人才引进难等问题,使丽水这边的产业园最初预备仅作为一个加工生产基地。”赵玉才说,如今高铁的开通,打通了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瓶颈,卓普的人才、资金、项目都将产生良性互动,随着与长三角区域的融合度增加,这里不仅会是一个制造基地,也会日渐成熟为一个“智造”中心。

的确,世界上,高铁拉动都市圈乃至经济带建设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人才、项目、资本等资源要素的加速聚集,是高铁形成的巨大衍生效益。

对于致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的丽水尤为如此。关于这一点,一直以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直被寄予厚望,“1+2.X”的产业发展思路便是最好的体现。

简单的说,“1”表示突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2”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与生态合成革;“X”代表引进全国知名的龙头企业,或者大项目。

“通过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出开发区的产业定位越来越高端,然而高端产业的发展十分受交通条件掣肘,这也是这些年来开发区走出去招商引资所缺少的谈判筹码。”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吴秀英如是说。“高铁时代下的招商引资,将焕发出新面貌。”

而前段时间,汪琦哲实业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丽水高铁极具吸引力的最好佐证。这家新能源公司,是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奥思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开发区的捷泰新能源公司联合成立的。在高铁未确定开通之前,奥思源并没有来丽水发展的意愿。当高铁即将开通的信息传向北京,奥思源的负责人说:“如果高铁开通,我会来丽水看看。”如今,在高铁驶向丽水之际,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真的如约而至。在汪琦哲成立没多久,一个与我市南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便呼之欲出。

这就是“高铁经济”带来的神奇力量。它仿佛有着无形之手,正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为丽水缓缓开启了一个高新产业集聚的发展新格局。

一种值得期待的高铁效应

无论是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甚至高铁开通的时间节点,似乎都是为丽水量身定制的。

当下的经济发展,延续先发地区靠污染换取发展的老路已被截断,丽水经济站在了转型升级的风口浪尖,因此,打造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的“双示范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成为了所有丽水人的共识。

而高铁开通促使“瓶颈”变“坦途”,则为打造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的“双示范区”,进一步打响“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品牌,加快成为令人神往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休闲养生产业高地和生态产业集聚地提供了交通保障。

“高铁时代”标志着丽水进入发展新时代、新空间。“‘高铁时代’与其说是产业的竞争,不如说是城市的竞争。”市经信委主任沈世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这与丽水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谢炳麟的观点不谋而合,即高铁往往能够为沿线城市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旅游和商贸服务业’应该是高铁开通之后直接受惠的产业。”谢炳麟表示,丽水正在致力于打造全国旅游休闲中心,近年来发展也很迅速。丽水开通高铁后,将带动高铁沿线城市旅客以十分便捷的方式直达这座美丽的城市后花园。

此外,高铁开通对于丽水城市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可突出表现在文化创意产业、商务、商业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上。

“丽水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依靠‘头脑风暴’的文创产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丽水日益发展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可以预见将成为高铁经济下的重要亮点;一直被大力提倡发展的养生养老休闲产业将迎来一个突破的节点。”谢炳麟说。

“除了更多的发展机遇,高铁开通将倒逼丽水老旧产业的转型升级。”赵玉才认为,高铁效应将加速丽水产业的转型升级。他说,因高铁效应集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同城效应势必会增加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届时对于丽水传统的老旧产业,无疑是一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刃剑,竞争压力下,会有优胜劣汰,也会有转型升级——也就是说,高铁经济圈在加速资源、人才、信息流动的同时,会使一些二线三线甚至更小的城市吸附强弱表现得特别明显。有些城市会抓住机遇、扬长补短、加快发展,而有些城市则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等原因面临窘境。

这就要求丽水在把握高铁经济圈带来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扬长避短、夯实基础,从而最大化地释放高铁效应。

一个全面提速的融合新局

交通是地区区位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丽水开通高铁,意味着进一步打通了丽水作为传统概念上的交通“盲肠”。

事实上,丽水在浙江版图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并非缺乏优势。毗邻的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又是全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义乌有“中国小商品城”,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有发达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有“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此外,丽水还处于中国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既是“长三角经济区”的南翼城市,同时也是“海西经济区”的北翼城市。

随着高铁的正式运营开通,丽水将大大缩短与周边发达城市的时空距离,真正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圈,并逐渐成为上海自贸区和福建自贸区的连接点。

谢炳麟介绍,金丽温高铁是全国铁路干线网中沪昆通道与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连接线。借助高铁,丽水可通过沪昆线向东连接上海、江苏,向西通过江西和福温铁路连接福建、粤东以及华南地区,从而进一步缩短丽水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为加快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对于丽水产业发展而言,这也具有重要价值。“丽水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提升丽水产业区位优势,使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集中疏散能力变强,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有能力飞得更高、更远。”谢炳麟认为。

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高铁时代,丽水产业如何融入这个区域新局呢?

市发改委主任邝平正说,要以高铁时代新视野找准丽水“十三五”发展新定位。高铁的开通,为丽水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带来全新机遇。在“十三五”规划思路谋划中,我市要抓住新一轮国家战略空间布局调整的机遇,以开放视野、战略思维、前瞻意识,对区域发展定位再认识,明确自身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主动对接,积极作为。在省域层面,要推动与省内“三大城市群”和“四大都市圈”的协同合作,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深化与高铁沿线城市的深度合作,推动资源要素的融合流通,促进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转型升级。在区域层面,要致力于从长三角、海西区的外围区向潜力区转变,并与核心区联动互通,推动丽水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地融入长三角和海西区。

丽水,能不能抓住高铁时代的发展机遇,给区域经济发展启动一个功率巨大的新引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