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行路难到高速路网编织成形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九山半水半分田”,这是对丽水地理概况最简单直接的描述,在赞叹了“浙江绿谷”丰厚底蕴的同时,也道出了浙西南山区行路难、修路难的尴尬现实。

本世纪初,丽水的高速公路几乎是一片空白,交通公路基础设施的匮乏,成为当时制约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有“改变”二字才是唯一不变的。

时间定格在了2002年12月28日这一天,金丽温高速公路金华至丽水段建成通车,正式终结了“全市无高速”的落后交通格局。从此,丽水交通史展开了一个新纪元,一条条“高速巨龙”便在处州大地上驰骋开来。

2005年12月23日,金丽温高速全线通车。这条通衢大道犹如一条“长龙”,将浙中南大地上的温州、丽水、金华等地区连成了一片,从丽水出发1小时可到温州,3小时即到杭州。早上出发、下午回程,这紧密的交通关系无疑给丽水近年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一大波温商、杭商涌入了丽水,遍布丽水各个县(市、区),投资办厂、发展实业,成为了近年来丽水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的增长点。

2007年底,龙丽、丽龙高速公路暨丽水连接线全线通车,并与金丽温高速公路贯通,丽水高速公路经济圈初步形成。“两龙”高速的建成,使得浙西南山区腹地提前10年进入了高速时代,宛若两条大动脉为丽水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

2008年3月20日,云景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起于丽龙高速云景枢纽,经云和安溪、西周岭、溪口,终于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鸭蛋坑,主线全长11.696公里。云景高速公路是浙江高速公路网络“十八连”中的一连,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景宁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完全纳入全省“四小时交通圈”。

2009年初,作为全省“四小时交通圈”布局的另一个重要衔接枢纽——台缙高速公路实现全线通车营运。台缙高速公路全长157公里,其中缙云段全长23.35公里,是金丽温高速与甬台温高速的重要连接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3年6月25日,这一天龙庆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不仅结束了偏远“菇乡”庆元县无高速的历史,也开启了丽水全市“县县通高速”的新篇章,让丽水全面融入了全省“四小时经济圈”。

从2002年至2013年

,十余年风雨飘摇,处州大地上却瞬息万变,一条条高速公路已然成为丽水人民奔向美好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老”金丽温铁路驶上“新速度”

1998年

6月11日清晨7时,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金丽温铁路首列列车“海鸥号”缓缓驶出温州站,向丽水、杭州进发,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条由铁道部、地方政府和香港三方合资兴建的铁路——金丽温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行,浙南人民听到了企盼已久的火车汽笛长鸣声,百年“铁龙”梦终变现实,丽水也正式告别了无铁路的历史。

自金丽温铁路建成通车以来,为加快丽水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逐渐暴露出其设计的缺陷:列车运行速度低,运输能力不足,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客运、货运的需求。急需建设一条更加快速便捷的铁路。

2008年,就在金丽温铁路满10周岁之际,一份重量级的“生日礼物”迎面而来——金丽温铁路即将全面升级,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式通过了专家评估。2009年12月30日,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

大力发展铁路交通,是近年来我国交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据了解,铁路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完成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资源占用和污染排放较低。与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能耗是公路运输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用地是二十分之一,成本是二十五分之一。

2010年9月,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正式破土动工建设。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我省“七线两枢纽”铁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扩能改造后,金丽温铁路将按照全新线位走向,起于金华,经丽水至温州,丽水市共设有缙云、莲都、青田3个站点。

为了提高车速和减少铁路里程,与现有金丽温铁路“蛇形”延伸不同,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采用截弯取直的线路方案,在地图上呈倾斜的“Z”字形,因此全线多隧道和桥梁。路线长度由原来的251.5公里缩短至188.8公里,缩短60余公里。时速则由普通火车的50公里每小时提升至200公里每小时,速度提高了3倍,同时预留250公里/小时的提升空间,属于电气化复线快速铁路。

其中丽水段全长100.3公里(缙云23.7公里,莲都20.5公里,青田56.1公里),占总长的53%,有26座隧道,30座大中桥梁,隧道加桥梁总长度达到89.2公里。这意味着,火车在丽水境内基本在隧道和桥梁上通行。因此,丽水段也被认为是高铁沿线金、丽、温三个市中施工里程最长、涉及标段最多、工作任务最重的路段。

经过5年多的全力建设,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全线完工。2015年10月28日上午

7

22

分,第一趟从金华南站开往温州方向的动车组试验列车,沿着新金丽温铁路驶向丽水,并顺利完成试验任务,这是丽水历史上迎来的首列动车组,这意味着丽水即将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让丽水陆路交通体系基本建成

从1998年金丽温铁路开通火车驶入浙江绿谷,圆了丽水人民的铁路梦,到2013年龙庆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让丽水完成了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再到如今,丽水即将搭上高铁这趟“高速发展专列”,我市的陆路交通发展体系可谓初具模型。

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高铁通车运行,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2009年2月,沪杭高铁开工建设,设计时速350公里,杭州到上海用时只需38分钟,速度之快,乘坐之舒适,完美地诠释了现代交通的内涵。

“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在家门口坐上这么高大上的高速列车啊!”多年前,这只是许多丽水市民美好的憧憬,谁能想到,幸福竟然来得如此之快,8年后,丽水人民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一步跨入了“杭州一小时交通圈”和“长三角一小时城际快速通道”。高铁正式开通之后,按照200公里每小时的设计时速,市民坐高铁从丽水直达温州或者金华,只需0.5小时,丽水直达杭州也只需1.5小时。

除了改善民生,“高铁经济”也将逐步显现,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对于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的丽水而言,更多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市场辐射力将大大增强,对建设物流高地、全面融入长三角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是铁路干线网中沪昆通道和东部沿海通道在浙江省内的重要连接线路,在浙江省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建成后,将与甬台温、杭甬、杭长铁路等共同构筑浙江中东部城市间的2小时环状路网。

丽水则可通过沪昆线向东连接上海、江苏,向西通往江西;通过温福铁路连接福建、粤东及华南地区,从而进一步缩短丽水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也为丽水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圈、加快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未来,丽水要建设成为长三角和海西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特色制造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些目标,人流、物流畅通是基础,是把丽水的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前提。而随着快捷安全的高速铁路建成,不仅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将深刻影响经济运行、资源流通、思维观念的改变。

“交通不便”对于丽水来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制约了丽水经济社会的发展。“高铁时代”的到来,必将给丽水的发展注入一股新活力,拉近“山与城”的距离,为丽水打开全新的发展局面,也为“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搭起一座通衢桥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