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下午,为期两天的丽水市第二届中小学“绿谷之光”科技大赛圆满闭幕。丽水第二高级中学机器人社团荣获高中组一等奖,云和县第三中学科技社团、青田二中航模工作室获得初中组一等奖,龙泉市东升教育集团绿航科技社团等四个社团获得小学组一等奖。
本届比赛由市教育局联合团市委、市科技局、市科协等单位主办,共有48个学生科技社团报名参赛,参赛学生达1000多人。
这是我市学生科技爱好者的一次嘉年华。科技小发明展示了同学们科技创新作品的同时,也给他们登台阐述作品设计理念、工作原理提供了锻炼机会;虚拟机器人项目考验学生在计算机虚拟世界中的编程、零部件选用、传感器使用以及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实体机器人则更需要同学们有动手操作、完成既定任务的能力;科技四模分车模、航模、船模、建模,比赛过程精彩纷呈,既是竞技又像游戏,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为选手们的精巧制作和精确操控所折服。
图为青田二中的小发明“人工湿地家庭污水处理系统”,借鉴德国PKA技术,充分运用科学原理加以改造,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运用到家庭污水处理中,制作美观,实用性强,获得“科技小发明”类第一名。
段勇峰
云和二中教师
上门免费提供扫盲服务
连日的阴雨天气并不能阻挡老师们下乡扫盲的热情。这段时间,云和二中的老师们纷纷利用节假日走街串巷,上门提供免费的“扫盲”服务,得到了群众的大力赞赏。
云和县是个山区小县,因为历史原因,很多老年朋友在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学,导致到现在还是“大字不识一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朋友使用手机、电脑的频率增加了,走出大山外出旅游的机会增多了,然而,没有文化、不识字却成了最大的困扰,大家越发感觉到文化的重要性。
根据云和县中心成技校前期的调查摸底,云和二中的十多位老师与老城区范围的70多名“扫盲对象”成功结对。这些老师都是云和本地人,能与老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加上熟悉老城区的交通情况,老师们开展起扫盲工作也是游刃有余。
老师们二三人成一组,挨家挨户地上门服务,教老人看书识字、教他们做简单的数学题、教他们做测试卷,还给他们送上了慰问纪念品。
“这是中国的‘中‘,这是中国的‘国’……”语文老师翁校花一字一句地教林少英老人识字。“云和明星玩具厂的儿童积木火车玩具每套40元,王大妈要买5套玩具,一共要付多少钱?”数学老师魏伟东耐心地教叶海丹老人做简单的数学题……老人们经过扫盲组老师的辅导,认识了一些常用汉字,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运算,别提有多高兴了。
“现在共产党的政策真是好!教书识字的服务都送到家了,还给我们慰问纪念品。感谢党,感谢二中的老师!”享受到如此周到细致的扫盲服务,70多岁的郑爱菊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严碧慧
遂昌三中组团赴衢州观摩课改
“微笑多一点,身体棒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语言美一点,态度好一点;课改深一点,成效高一点……”走进衢州市常山城南中学,映入眼帘的“校长与您共勉词”让前去考察学习的教师们不免驻足沉思。近日,遂昌县教研室教研员、遂昌三中教育团队一行96人赴城南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制课改学习观摩活动。
到校的当天晚上,老师们就走进城南中学的晚自习课堂,“入室则静”“入室即学”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接下来的2天时间里,考察组分学科观摩了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与城南中学各学科教学精英进行了座谈和交流,欣赏了独具特色的大课间班级文化展示,并聆听了城南中学校长王德勇作的课改专题报告。
“聚一群好人,做一件好事,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学生要服从管理,首先要对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认同。以小组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课改,把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建设作为课改的土壤,把导学案作为种子,把评价体系建设作为阳光、雨露等营养成分,有了这大要素的同步推进,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是没有理由不成功的。”
遂昌三中校长潘伟斌表示,自上次蹲点安吉县南北庄中学学习后,遂昌三中已在初一、初二全面铺开课改,教师们对此热情很高,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仍有不少疑惑待解。此次走进常山城南中学,主要是想从课改实施的三个“基于”“五个一”的开展、“导学合作互动型”课堂向各学科教师讨教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
周文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