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果酒市场异军突起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本报记者

曾翠

严晶晶

杨梅酒,桔子酒,弥猴桃酒,这些颇具地域特色的果酒,是丽水人爱喝的“本地酒”。近年来,随着丽水水果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水果酿制酒出现在市场上,让消费者多了一些选择。那么,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果酒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有什么新的趋势?如何拓展这一新“蓝海”?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打出健康养生牌

中央“八项规定”后,传统高端白酒市场步入“严冬”。

在此番酒业市场的重新“洗牌”后,以大众消费者为市场的果酒异军突起,生态酿造、健康养生的特性使其大受欢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市场态势。

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酒业美丽论坛上,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何继红表示,未来几年内,果酒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有望成为酒类市场中的第三极力量。据统计,中国果酒的人均年消费量为0.2—0.3升,与世界人均年消费量6升相差甚远,说明我国果酒市场有大潜力可挖。据预测,到2018年,果酒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

在我市,果酒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们也正在踌躇满志地开疆拓土,顺应着果酒逆袭的大趋势,激起这个庞大市场的活力。

看中丽水日渐火爆的旅游市场,丽水市鱼跃酿造食品有限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生产莲子酒。用丽水特产处州白莲酿制成的莲子酒颇受外来游客欢迎。该公司掌门人陈旭东介绍,连续几年销量都在大幅递增,还有不少公司来批量订购作为招待用酒。“前段时间,一位海南省的客人在杭州喝到了这个莲子酒,觉得口感很好,后来他来丽水出差还专门找着来买呢。”陈旭东说。

云和百寿泉酒业酿造厂原来一直生产销售传统白酒,这两年,该厂的板栗酒销量竟然超过了传统白酒,年销售额能达到上百万元。“我们的原材料都取自当地的板栗,包装也用本地的毛竹制成竹筒包装,很受市场欢迎,来旅游的游客都会带上几瓶。”销售经理吴金录说,为此,他们也增加了板栗酒的生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自产自销量不小

除了酒厂生产的果酒之外,农家乐、餐饮店自酿的果酒也备受客人追捧。

“手脚利索些!今天有两三拨客人呢。”时近晌午,千年红豆杉山庄“庄主”翁金水催促着帮工们。随着遂昌县汤山头村的生态名气越来越大,来休闲养生的人愈发多了。去年10月开业以来,翁金水农家乐的生意就常年火爆。“周内、周末都一样忙,平均三四个星期我才能得一天闲。”

20多株千年红豆杉果酿制成的红豆杉养生酒是游客不惜预约排队前来的重要理由之一。

“老板,上次从你这买回去的红豆杉果非常棒,酿出的酒可香了!这次直接给我来四盒礼品酒,我送朋友尝尝。”前段时间,来自台州的张钧毅带着家人,第二次来汤山头小住。一到地方,他就迫不及待地直奔红豆杉养生酒而去。

在汤山头,一年要卖掉5000公斤红豆杉养生酒,销售额近百万元。

市场呈现新常态

更有甚者,还将水果种植和果酒酿造串成了产业链。

云和土壤、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雪梨,云和老雪梨远近闻名。云和湖山花生态休闲园的主人马珊花,种植了200多亩雪梨,除了卖鲜果剩下大部分都用来酿造雪梨酒。清凉可口的雪梨酒一经推出就深受食客好评,不少来休闲园吃饭的客人还会买了带回去喝或者送人,年销售量在5000公斤以上。仅这一项收入,一年就有五六十万元。此外,根据不同季节的产出水果,马珊花还酿造杨梅酒、李子酒、枇杷酒等,满足客人不同口味的需求。

健康饮酒广被倡导,酒业市场呈现出新常态。

果酒市场快速上扬,一方面得益于传统酒类行业受限,大众化消费市场的崛起;另一方面得益于消费市场的成熟。

身为高级公共营养师的陈旭东将目前果酒市场的发展趋势总结为健康、养生、多元。他表示,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绿色、原生态的食材越来越受到推崇,酒水行业同样如此,酒类的市场份额,形成多元化格局。“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果酒品类,将逐步成为消费潮流,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果酒类饮品的接受度不断增强,多元化产品结构也将逐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和口味的差异化需求。在流通层面,果酒类饮品因具有更高性价比,顺应了大众化消费趋势;在渠道上,果酒也因为产品特性的差异,在传统渠道之外,更易受到商超、连锁等快销渠道的青睐。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