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目前已经有一批非汽车企业在申请电动汽车生产资质,据了解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申请。预计不久将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资质许可范围里。
苗圩向媒体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国家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很好,汽车的产量最近两年都是以几倍的速度在增长,市场的前景也很广阔。从消费者喜爱的程度到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等各个方面来看,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时机。讲到非生产汽车的企业能不能生产电动车的问题,因为现在实行的电动车的基本准入条件就是现在要有汽车生产资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没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符合国家的汽车产业政策,符合达到汽车生产的准入条件,它就逐步地能够成为生产汽车的企业。如果过去不是生产汽车的企业,取得了生产汽车的资质和生产电动车的资质,也就在这其中。
“这项工作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两家在负责,目前已经有一批非汽车企业在申请资质,我了解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在申请。”苗圩表示,“我们正在组织有关的专家在做评审。预计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若干家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到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资质许可范围里。”
上海将建成
全国首个“无人驾驶”测试区
据媒体报道,明年上半年,上海国际汽车城将在F1赛场上以南的封闭区内,建设2平方公里、道路总长3.6公里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测试试验区。上海国际汽车城在本届工博会上透露,上海将通过建设试点示范区,以自动驾驶为重点,打造智能出行生态系统。
按计划,未来三年内将有3000辆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试驾。目前,上海无人汽车城内的封闭式网联汽车测试场已经初步搭建完成,路面、路灯以及红绿灯等设施已经配备Wi-Fi和传感器。
在汽车城的三期整体规划中,一期项目包括汽车博览公园、同济校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F1赛场以南的封闭区域,总计5平方公里。明年4月建成后这里将形成一个人、车、路、灯即时交互的智能生态系统。将有200辆车在这里通过86种场景测试,包括:气候、隧道、高架桥、路口通行等等。
上海国际汽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将从今年到2017年底,分三期工程进行建设和运营。一期示范仅有约200辆车运行,二期工程将会把园区面积扩大至27平方公里,测试车辆达到2000辆,到2019年将形成10000辆车在全开放环境下行驶的目标,并将新能源车和路面无线充电纳入其中,这在全球尚属首次。目前包括上汽荣威、MG以及沃尔沃品牌已经入驻园区。
2020我国将建480万个充电桩
市场规模达千亿
从6日举办的第四届北京国际充电站(桩)技术设备展上了解到,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建设超过4万个,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合肥等地已建成较大规模的城市充电服务网络。
而这距离国家规划目标仍有距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据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童光毅介绍,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意味着要建480万个分散式充电桩、1.2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据此估算,未来每年将需建设至少96万个充电桩,按照目前建设费用计,直接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
当天展会吸引到国电南瑞、特锐德、能科股份、万帮新能源等众多业界知名企业同台亮相,重点展示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充电机、电源模块、换电设备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和技术。
当前,各路资本正在通过免费提供设备、建设、运营等方式掀起“跑马圈地”热潮。特锐德已在30个城市建立充电合资公司,计划年底与80个以上城市实现充电设备落地,建成6万个充电桩,明年计划再投入40亿元加快在全国的布局。万帮新能源计划今年底完成全国1万个充电桩建设,到明年一季度末完成两万个建设目标。
企业间的合作加深。能科股份与中石化合作,运用中石化网络优势在北京等地建立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此前深度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的国家电网,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下一步将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重点城市充电网络建设,加快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间快充网络建设。
安信证券认为,以充电桩为入口进行充电、广告、保险、金融、售车、4S增值服务及汽车工业大数据等,才是对充电网络较全面的商业价值认识。按照500万辆新能源车,充电网络利润空间为558亿元,其中充电服务费325亿元,增值利润空间233亿元,预计税后净利润130至150亿元,市场占有率30%以上龙头公司可以超千亿市值。A股中奥特迅、国电南瑞、特锐德等上市公司,涉及充电桩相关业务。
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