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走到一起,总喜欢讨论各自的宝宝,你家宝宝能走路了吗?你家宝宝几岁开始走路的?宝宝学步也有黄金期,家长一定要把握好黄金期,帮助孩子顺利学步。
宝宝学步的最佳时机
宝宝出生10个月以后,一般都会有尝试走路的强烈愿望,这是宝宝学走路的黄金时间,家长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期,帮助宝宝顺利学会走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在10个月到1岁8个月期间开始学走都属于正常年龄范围,具体到每个宝宝身上,学步的早晚又各不相同。因此,家长也不必过于纠结孩子到底从哪个月开始学步。
学步太晚影响宝宝发育
如果宝宝走路时间过晚,有可能影响今后的运动发展,导致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发展较差,到三四岁时走路仍磕磕碰碰。因此,教宝宝走路时,家长应以更积极的方法帮助宝宝。
宝宝走路太晚小心这些疾病
宝宝走路晚,除了和训练有关,同时也不能忽略疾病的影响。髋关节、脑瘫、总体发育慢都有可能造成宝宝走路晚。如果宝宝屁股、大腿皮肤的褶皱不对称,双腿不一样长,那么家长就要注意宝宝的髋关节是否出了问题;脑瘫的宝宝走路时则会表现为全身僵硬。如果宝宝在学走路过程中出现上述表现,家长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宝宝学步家长别呵护过度
宝宝刚开始学步,容易摔倒,有的家长怕宝宝摔着碰着,教宝宝走路的时候总是用手撑住宝宝的腋下,给宝宝过多的外力辅助,宝宝走路时几乎用不上自己的腿部力量,这样容易影响宝宝自身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反而影响宝宝正常的学步过程。
宝宝学步要注意安全
在宝宝学步的过程中,家长应做好安全工作,如给桌角、柜角装上防撞条,不要在宝宝活动范围内放水桶等,以免发生意外。
手脚发麻是怎么回事?
人对身体无论哪个部位发生疼痛都比较敏感,而麻木感通常会被忽视。有的人很容易就手麻腿酸,那可能会跟下列一些疾病有关:
1.
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长期姿势不正者易发生颈部脊椎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病变形成边缘骨质增生(骨刺),同时伴有颈肌劳损或痉挛。
2.
动脉硬化。多见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同时有颈内动脉硬化狭窄。出现大脑供血不足,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发生功能性障碍,一侧上下肢或半身麻木、乏力和暂时性头痛或眩晕。
3.
营养不良。多见于贫血、肠寄生虫感染、肠胃病变或缺乏维生素B1和钾盐的人,发生肢体供血不足和供能不足。
4.
神经类。有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类的疾病,也会引起肢体麻木或酸痛。如感冒、麻疹、带状疱疹、腮腺炎、白喉、破伤风等等。
5.
中毒性疾病。某些化学品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苯胺、有机磷农药、氯苯乙烷,重金属如砷、铅、汞、铜、锰等及慢性酒精中毒都可以造成肢体麻木酸痛。
6.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难以控制的忧郁、烦躁、失眠、周身不适、麻木、乏力等。
秋天感冒可以按按3个穴位
秋燥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并与当令之燥气结合所致的外感疾病。此种感冒治法以祛风解表宣肺为主,按摩风池、列缺、迎香这三个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头骨下,两条大径外缘凹陷中,约与耳垂齐平。
操作方法:用力旋转按揉,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日1~2次,每次100下,有祛风解表之功。
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可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即为列缺。
操作方法:一手拇指按于另一手的列缺穴,轻轻摩擦,以发热为度。每日2~3次。
迎香穴
本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屈拇指,用拇指的指间关节按压穴位,以有酸胀感为宜,鼻酸流泪,效果更佳。每日2~3次。
需要注意的是,若经穴位按摩,症状仍不缓解,且有持续加重的倾向,请及时就诊。
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