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家园梦”起飞的地方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乡愁是一种永恒情结,它饱含着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对故乡深沉的爱,是一种美的积淀。

2008年前,乡愁对曾志华来说并不是很清晰,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多赚点钱,如何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

从2008年担任溪头村村委会主任那刻起,曾志华心里开始装了一个更大的“家”。2013年,他又满票当选为村支书,成了整个村庄的“大管家”。

有人曾问曾志华,放着家里的生意不打理,整日忙碌在溪头图个什么?曾志华说,他心中有一个最美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溪头。只想把溪头建得更加舒适宜居,大家庭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溪头村的村头,有一个农民休闲公园,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八棵树的记忆”,整个公园建设是依托村里8棵大树而设计。

建造之初,曾志华发现这里虽然杂乱,却很有特点,溪头山水环绕,有两条小溪流经,在这里汇合形成一个深潭。潭边原有十棵百年老树,故又名“十树潭”,现在还剩下八棵大树,历经岁月风雨,仍然挺拔茁壮,他决定从这里开始做文章。

曾志华率先拿出一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紧接着,村民们纷纷慷慨解囊,最后募集到了5万多元建设款。

空地上搭建的棚寮自发拆除了,边角零地主动贡献出来了。全村老少自发投工投劳,大家一起清理场地。妇女们到河滩捡来几万颗鹅卵石,村里的泥水匠、木匠、石匠组织成了村民施工队。大家还从自家院落、山场挖来了珍稀的树木,移栽到公园里。凉亭上十二个古朴的木构马腿,有十个是村民捐献的……

如今,这里成为村民们的好去处,精美别致的六角凉亭,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与潺潺小溪,组接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美丽画卷。

而“八棵树的记忆”农民主题公园,成了曾志华“家园梦”起飞的地方,也让溪头村开始悄然变化。

2010年,在曾志华的带动下,村民们又自行设计、自己动手在村中心修建了“活水进村”公园。短短半年时间,一块曾经臭水横流的荒废茭白田焕然一新——活水潺潺,小桥亭榭,成了儿童、老人的活动乐园。

2012年,溪头村整体环境风貌改选计划书完成,明确了村庄的各个功能区,计划书的每一项都经过了反复论证,多次听取村民意见,才最终确定。

2013年,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项目落户溪头村。目前,首批16幢竹建筑正顺利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连续举办三届“中国龙泉·国际竹建筑双年展”,该村将逐步成为“亚洲竹建筑的圣地”……

“鱼支书”的“治水经”

水是一个村庄的灵魂,一个村庄的生命。河流不美丽,何以建设美丽乡村?

前些年,因7家青瓷原材料厂尾矿的排入,村里往年清澈的河流,变成了一条白白的“牛奶河”,水里的鱼,也几乎绝迹了。

曾志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儿时那条清澈的河流不时地浮在眼前。他随即追根溯源,带领村干部一次次上门走访对宝溪河水影响最严重的青瓷瓷土加工厂,商讨治理方案。

在曾志华的努力下,7家青瓷瓷土企业都新建了沉淀池,从此污水不排入河流。之后,他又组织人员先后多次对河床淤积的后垟溪700多米长的河道进行清理清运,“牛奶河”从此成为历史。

河水清澈后,村民们接受曾志华的建议,凡有喜事,都要往河里放些鱼苗,比如新人结婚、孩子考上了大学、搬新房,既积好生之德,也盼未来生活如鱼得水。为了保护这些鱼儿,2009年,曾志华组织沿线6个村制定护河公约,在宝溪辖区内禁止毒鱼、电鱼、网鱼、钓鱼。

“志华,有人电鱼!”禁渔初期的一个傍晚,曾志华接到群众举报,赶紧带人前往,守到次日凌晨4点,真的抓到了一个电鱼村民。这位村民在村里亲戚多,就连曾志华也是他的亲戚,说话非常盛气凌人,说情的人也非常多,包括曾志华的母亲。

曾志华想,这是禁渔初期,如果处理不当,肯定会影响禁渔效果,联合禁渔决不能成为一纸空文。他顶住各方面压力,不留情面,与几位村干部连番做其思想工作。最后,这位村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愿出钱放养了6000元钱的鱼苗,为禁渔成功开了好头。

这事,让村里人认识到曾志华治水是动真格的。村民们经常开玩笑教育下一代:“溪头的鱼金贵着,6000元买一顿鱼,吃不起,所以只能爱护不能捉哦!”曾志华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鱼支书”。

如今,鱼成为溪头一景。站在岸边或桥上,可见溪里成群结队的红鲤鱼,村里的老人、小孩喜欢扔点零食,逗引鱼儿……在全省掀起“五水共治”热潮时,溪头人早已在享受着治水的成果,享受着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之趣。

美丽乡村的“土设计师”

“在未来的某一天,将溪头村打造成为让人来了就不舍得离去的梦里乡村,吸引游客,留下游客,让村民们都吃上‘旅游饭’。”这是曾志华上任之初的一个念头。

这个想法得到了乡党委、政府,以及村干部们的支持。于是,曾志华带着村两委一班人,几乎跑遍了省内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那些宜居宜游、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村庄,刺激了村干部的心灵,美丽乡村建设在村里形成共识。从此,曾志华也摇身一变,成为美丽乡村的“土设计师”。

以前,村里发展的是香菇、木耳等阔叶林消耗很大的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把目光对准了农家乐和民宿。

如今,越来越美的溪头村,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客。为此,村里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开辟了70多亩面积的停车场。独具风情的廊桥,别具一格的矿泉水游泳池,成为溪头村的一大特色。而十多家乡村“慢生活”情趣的农家乐、民宿,更是成为溪头村的一道靓丽风景,村民们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农家乐业主陈翠花说:“今年我把溪对岸的老屋装修起来搞农家乐,毛利就有30多万元,村里的5家农家乐,最少的也有五六万元的收入,这在以前我们是不敢想的。”

“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尊重历史传统,尊重村民生活,尊重地方之美。”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曾志华是这样理解的。

如今,伴随着世界一流的竹建筑设计师作品落户溪头,这个偏僻山村正带着龙窑复燃的千年青瓷文化、世界高端的竹文化和优质山水生态资源特色,从容地走上一条乡村休闲旅游的阳光大道。

“小村很简单,村民很质朴,故事很平实,一个偏远山区的小村庄,不想错过这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机会,我们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曾志华的话很朴实,却包含着不平凡的家园梦想。

今年中秋节晚上,曾志华没有陪家人过节,而是约了十来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家名叫“剑落湖居”的农家乐,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为溪头村和其他村庄发展农家乐和民宿献计献策。

曾志华,这个从小村庄里走出来的“土设计师”,正寻思着组建自己的文化创意团队,为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最想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在外打工创业的溪头人,能回到家乡,建设家乡,都能为自己是溪头人而感到自豪。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