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记者曾暗访过的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龙石溪现在又如何了?带着问题,记者沿着龙石溪逆流而上,再次踏看。
昨天下午3时许,在龙石溪的瓯江入河口,溪水里有不少泡沫和黄色絮状物。泡沫是从龙庆路和通济街交叉口大桥下的雨水管道涌出,而在龙石溪的上游并没有发现泡沫。
记者打电话给龙石溪市级河长联络员,询问相关原因。联络员顺利接听电话给出解释:“因为集中供热的原因,供热管网里的热水最终流入雨水管道。两股水流有温度差,故产生了‘起泡’的现象。”联络员表示,开发区曾用机器人对雨水管道进行探查,发现“起泡”的原因基本可以定性为热水所致。
而黄色絮状物又来自何方?联络员给了记者一个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给出的专业解释是“龙石溪河床上的絮状物是霉菌。在温度适宜、有机物丰富的水体里,霉菌就会大量形成”。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还介绍,龙石溪水体污染主要是氨氮和总磷超标所致的富营养化污染。再加上,龙石溪径流小,难以凭溪流冲刷絮状物;水体内又没有水生动物,无法消耗氨氮和总磷,因而出现了絮状物污染水质的“老大难”问题。
下午4时许,记者走到了南明化工厂附近的龙石溪和支流交汇处。支流上有三层阶梯的河床,每层阶梯上都附着绿色絮状物。于是,记者又一次打通了环保部门的电话。
“上游支流坝内的绿色絮状物,应该是一些绿藻类附着在霉菌上形成的。”
“我已经向水利和第三方检测的同志询问过,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今天晚上,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去采样,尽快给出科学答复。”
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开发区今年已对龙石溪进行了两次清淤,但对该絮状物的清理效果一直不佳,一般清理后3-7天内,溪水又恢复了原状。
对于龙石溪的治理,龙石村的居民纷纷表达了各自的观点。在超市打工的“新丽水人”杨群燕表示,每天晚上,龙石溪都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臭味,她们家一般不开窗户。在无纺布厂打工的吴大爷表示,早上是龙石溪最臭的时候,龙石溪虽说越治越好,但是监管还是不够。居住在附近的李大妈表示,她来丽水开发区一年多,龙石溪总体是越来越好,臭味也越来越少,希望政府继续努力,不要松劲。
景宁大均小溪:
河道少量垃圾煞风景
“早就听说丽水有着‘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的美誉,看着这里的青山绿水,都有点舍不得回去。”昨日上午,来自台州临海市尤溪镇的朱先生随团来到景宁大均乡“畲乡之窗”景区游玩。不过,他并没有和其他游客一样游大均古街,赏畲族歌舞,而是独坐岸边石凳,尽享小溪之美。
让朱先生啧啧称赞的小溪,在附近村民的眼中,犹如一条明净的玉带,点缀着山乡大均,也为景区增色不少。不少村民感慨,“多亏了‘五水共治’,河长们功劳不小”。记者从镇龙桥头出发,沿着河岸步行1公里左右来到唐樟树下,一路上立有三块河长公示牌,上面的河长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这里河长公示牌早就立起来了,县长和乡党委书记都是河长。”今年56岁的雷聪族告诉记者,看到过保洁员前来清理河道,自己今年也去拾过垃圾。
随后,记者下到河道实地查看,只见清澈见底的河水在视野里不断延伸,大片裸露在外的河床上遍布卵石,数只白鹭在上面时而伫立或低旋,1公里左右的河滩看上去较为干净整洁。不过,记者在唐樟树下的沙滩上,看到几处散落的饮料瓶、薄膜袋,旁边还有成炭状的木头,与水清岸绿的景致形成明显反差。
“那些垃圾应该是游客留下的,小溪其实一直都挺干净。这里的溪鱼最贵的可以卖到七八十块钱一斤,要是没有好环境,哪能养出这么好的鱼来。”正在河岸公路旁边的菜地里松土的蓝师傅说,自己正是看上了家乡的好山好水,才留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原生态的河鱼和自己种的蔬菜直供餐桌,招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接着,记者拨通了村级河长、大均村党支部书记罗世伟的电话探问缘由。“河道上的垃圾,一部分是游客留下的,还有一部分是洪水过境时从上游带下来的,像破布、塑料袋和烂树头等都有。”罗世伟说,上半年以来,曾四次带领党员下河清理垃圾。前次台风造成的洪水过境后,他还组织了六个人连续在河道上捡了十多天的垃圾。
罗世伟还告诉记者,“我也想把河道清理得干干净净,可是由于没有经费支持,聘请的两名保洁员只能保持每周清理一次。眼下未处理的垃圾,我下午打电话安排他们前去打扫。”
云和浮云溪崇头段:
河道有一个2吨重的大铁架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沿着云和崇头镇浮云溪河道查看时,在梯田景区接待中心附近的河道上,发现一处约5平方米的铁架,四周淤泥淤积,杂草夹杂着垃圾,紧连的游步道也布满了杂草。
除河面有少数饮料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外,整条河道还算干净。这也让铁架这一区域在整条河道上尤为显眼。而记者在途中还碰到好几位游客在游步道散步拍照,来自嘉兴的魏勇亮指着铁架说:“这个地方太突兀,一进景区就看到,破坏整体美感。”
“这个架子在这里好像有好几个月了。”一位正在搬运河道旁景区游步道上的泥沙的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首先拨打了云和县浮云溪河长公示牌上的监督电话,在告之情况后,对方表示“会联系相关人员前往查看”。随后,记者又拨打了乡级河长——崇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育金的电话,在确认铁架位置后,说马上前来了解情况。
几分钟后,黄育金、河道保洁员等四人便来到铁架所在河道,“这个架子我们也知道,原来是工程搬沙用的,现在脚架断了,又重,工程老板也就没搬。”黄育金让工作人员联系之后说,下午就让人来处理。
下午3时左右,一辆挖掘机沿河道接近铁架,并开始搬移工作。铁架主人告诉记者,该铁架是为上游电站做挡墙而做的,有2000多公斤,由于之前下大雨就被洪水冲了下来,镇里也有让他搬走,但是由于进入河道的地方新修了游步道,无法进入。他说:“刚刚和镇里工作人员商量了,先从游步道进来把架子移了,游步道有损坏的地方我来修理。”
经过四十多分钟,铁架从河道中移到了100多米外的河岸边,与此同时,河道保洁员也开始在一边清理杂草。淤泥被翻搅,河水变得浑浊,在场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面积较大,还需要专门组织人员对该区块进行治理。
松阳松阴溪象溪段:
防洪堤施工让绿水变黄水
昨日,本报记者来到松阳县象溪镇,对松阴溪(象溪段)的“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记者暗访发现,该区域水质总体很好,河道保洁落实到位,河长公示牌内容真实可靠,河长巡查情况及时记录;在镇政府所在地的象溪村,由于这阶段在进行防洪堤工程建设,有些地段水面出现了浑浊,并影响到下游的象溪一村。
松阴溪(象溪段)河道总长14.5公里,流经吕潭村、雅溪口村、象溪一村、靖居口村等。上午9时,记者步行至松阴溪河道象溪村段,看到有辆挖掘机正忙着在河道边挖泥土,不少黄泥水流进了松阴溪,清澈见底的水一下子就“变黄了”,一片浑浊,并沿着水流波及到下游的象溪一村。
针对此情况,记者根据象溪镇河长公示牌上提供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拨打了电话,找到了河长、象溪镇镇长潘伟光。对于记者反映的松阴溪水变浑浊的问题,他表示,镇里已多次对施工单位进行督促,希望施工过程中不要影响到松阴溪水质。接下来将与水利部门进一步协商沟通,有效控制黄泥水流进松阴溪。
记者继续沿着松阴溪(象溪段)河岸往下走,看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走到下游的象溪一村,记者看到三位河道保洁员正忙着捡枯树枝。“每天都过来捡垃圾,一天工作8个钟头。”河道保洁员张金凤一边忙着捡枯树枝一边说,垃圾捡好装袋后,有专门的车子运到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处理。
在暗访中,记者与潘伟光通话,希望看下河长巡查记录本,特别是河道“病历卡”。在镇政府,记者从松阳县河道“病历卡”中看到,潘伟光自今年年初到象溪镇任职后,每个月多次巡查松阴溪,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提出初步对策,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在河道巡查过程中,我们会进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与相关部门沟通,及时进行解决。”
暗访中,记者还拨打了象溪镇河长公示牌上的监督电话,联系上了镇“治水办”负责人蓝水林,了解如何监督河道保洁工作。他说,“我们经常下去监督,每个星期至少下去一次。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下大雨、发洪水,我们就得多下去。”
在暗访中,松阴溪(象溪段)的周边村民对该区域的水质、河道保洁给予了积极评价。“以前河道垃圾没人管,现在有专门保洁员捡垃圾,水也变得很干净,生活环境挺好的。”象溪一村村民丁润枝说。
龙泉安仁:
村民不良习惯让河长感到烦恼
龙泉安仁,一个以美味“鱼头”而闻名的地方。央视7套《每日农经》栏目拍摄“安仁鱼头”节目时就夸赞过安仁优越的自然水质。然而,这盛产好鱼的好水现在却因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而受影响,就连当地的河长也感到烦恼。
秋日的张畈村,到处都弥漫着收获的味道。穿村而过的安福溪水流不大,但清澈无瑕。溪中成群的小石斑鱼在温暖的阳光下追逐打闹,岸边几位头戴草帽的泥水师傅赶制着河堤护栏。离泥水工人不足一百米的辽畈坑河堤上,水泥护栏已经安装完毕,散落着些水泥碎块和个把烟头,废弃的水泥包装袋铺了3米有余。
记者拨通了辽畈坑村级河长张春华的电话并反映了相关情况,对方当即回应马上派村干部来处理。还没等到村干部的到来,一村民刚好骑着电瓶车巡河路过,看到这一地的建筑垃圾,下车打电话叫来几个人,三下五除二就把地上打扫干净了。原来,这位骑车的村民是张畈村村委主任潘建平。“这些垃圾是这几天我们村做工程留下的,全部都要送到垃圾场去。”潘建平说,自己是安福溪的村级河长,隔壁河的卫生也偶尔兼顾下。
都说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在安仁镇上的安仁溪,看起来目能及底,却已没有安福溪水来得清澈透明。站在安仁镇政府举目眺望,宽阔的安仁溪边浣洗衣物的村民仍有不少,河堤下一些小土坯被平整为菜地,一些黑色遮阳布将地里的菜围成一圈,水面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鸭子结伴游过。
“为了防止河里的鸭子将菜吃掉,大家都会用塑料布把菜保护起来。”路过的村民项伟平说,镇里的干部也多次上门劝说过村民不要在河道里养家禽,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观念一时改不过来。不过,他对安仁溪现在鱼翔浅底的现状还是表示满意。
正当记者欣赏色彩艳丽的景观鱼时,一个卷着裤腿的村民拿着渔网迅速地在溪中布网。记者随即拨通了村级河长谢伟平的电话。接到记者的举报后,谢伟平立即赶到现场。不过溪中的村民也十分“警觉”,撒下一网就匆匆上岸离开了。扑空的谢伟平告诉记者,现在溪中放养景观鱼后,连钓鱼都是不允许的,村民们的护鱼意识正在不断提高,不过还是会出现个别不自觉的村民。
石练镇练溪:
水利工程施工让河水犯“浑”
昨日,记者来到遂昌县石练镇对练溪河流进行暗访。通过现场走访,记者发现练溪水况总体良好,没有化工油污、白色垃圾等漂浮物,但泥沙混杂的河水,显得十分浑浊。
练溪段沿石练镇顺流而下,全长30.94公里。“五水共治之后,现在的练溪相比以前干净了很多,村民都很自觉,溪面上都看不到垃圾,生活环境好多了。”附近柳村村的村民黄金海说。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练溪上游的石坑口村,这里是练溪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下游石练镇几个行政村取水口均位于此地。记者在取水口看到,这里水质清澈,但是该段河道边有少量垃圾漂浮物,而且蓄水池容积不大,缺少过滤设备,只能使用天然泥沙过滤的初级方法。
往下走几公里的地方,就是石练镇防洪堤坝工程现场,两辆挖掘机正在开足马力工作。随着“咚咚咚”的打桩声,不少黄泥水流进了练溪,从这里开始,清澈见底的水就开始变得浑浊起来。
针对发现的情况,记者找到了位于练溪河边的河长公示牌,首先拨通了公示的乡级河长邵小根的电话。邵小根是石练镇党委书记。电话中邵小根表示,每个星期镇里都会两次去河道监督巡查,重点检查防洪堤施工河段,保证不出现施工垃圾。虽然现在水看上去比较浑浊,但只要工程一停工,半天时间河水就会清澈,水质是没有问题。
在了解到河长如何监督河道保洁工作后,记者在练溪换乘点对面发现河道附近有少量生活垃圾。随即,记者拨通了公示牌上的监督电话,20分钟后,湖山水利站站长张春松赶到了现场。一边顺手捡起垃圾,张春松一边拨通了淤溪村党支部书记张小波的电话。“我马上就组织村里进行清扫,并对这段区域加强巡查。”张小波表态说。
临走时,记者在练溪边碰到了正在饭后散步的宁波游客陈建伟。“遂昌空气环境都棒,吃的也很有特色,如果这里河水能更清一点,那就更好了,以后我肯定常来。”陈建伟笑呵呵地说。
庆元竹口溪:
镇级河长电话无人接
竹口镇位于庆元县西北,西与福建省松溪县交界,是庆元县较为偏远的乡镇。竹口溪流经全镇,因溪得名。竹口溪的河长制落实情况如何,昨日上午,记者赶赴该镇竹上村、竹中村和竹下村的竹口溪河段实地走访后发现,河道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卫生问题,有些河段沿线有洗衣物、种菜、养鸭、采砂等现象,沿线村民素质仍有待提高。
在竹下村,大老远就能看到防洪堤边上的河道堆满了废旧水泥块和砂石,严重影响了河道美观。按照河(段)长公示牌上公布的信息,记者联系上了竹下村村级河长吴国才。吴国才在电话里表示,河道中的废旧水泥块和砂石是防洪堤建设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但是在与工程责任方——县水利局协调解决中进度很慢,问题没得到及时解决,村民们也希望早点能将这些堆积物清理干净。
沿着竹口溪一路往上走,在竹中村的廊桥下,记者见到一名妇女直接在河边洗拖把,另外还有两名妇女正在洗衣服,洗刷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则直接排入溪中。没过多久,又有一名妇女来到河边洗起青菜来,不少烂菜叶就直接丢进了溪水里。附近店铺的老板告诉记者,村里有不少人为了图方便,习惯在河边洗衣物。而同样在廊桥下面,有人直接将废弃瓦片丢弃在溪水中。在廊桥周边的溪水底部还依稀可见有不少麻袋、衣裤、瓷碗片、树枝等垃圾。
在竹中村的河边,有人开垦荒地种起菜来,废旧的遮阳网和塑料袋竖立在菜地上,边上还有一个破旧的露天化粪池,在烈日下散发着阵阵恶臭,十分影响河道边的美观。
记者在竹中村河道边的显著位置,并没有看到河(段)长公示牌。向附近村民打听后,记者与竹中村村级河长陈永友取得了联系。陈永友表示,近期将组织人员对河道及沿岸垃圾进行清理,并加强对村民的劝导,提高村民素质。
记者还注意到,竹上村、竹中村和竹下村沿线的竹口溪溪水都比较浑浊,水面上还漂浮着不少白色泡沫。特别是在竹上村,浑浊情况就更为严重,有些河段还成片长起了乌黑色的苔藓。此外,在竹上村,还存在村民养鸭子和采砂现象。
今年89岁的村民吴荣田告诉记者,受上游工程施工影响,溪水时不时浑浊的情况已经有一年多了,这种说法得到了多位村民的证实。竹上村村级河长李启平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上游水利工程施工,对水质确实影响不小。另外,村里也将及时清理河道垃圾,并对村民养鸭子和采砂等现象进行劝导。
最后,记者按照河(段)长公示牌上公布的信息,从中午12时28分至12时58分,分别3次拨打镇级河长电话和监督电话,但是一直没有人接听。截至记者昨晚发稿,仍未接到电话回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