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旅游改革试验,三年定见分晓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本报记者

阮春生/文

戴昕律/图

●新思路: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导”向“以生态旅游业为引领”转化

发展要素从“以最优惠政策吸引为主”向“以生态环境吸引为主”转化

产业发展从“以产品拓展市场的市场战略”向“以品牌集聚人气的市场战略”转化

●关键词:

加快“旅游+互联网”进程,打造丽水生态旅游升级版

努力使生态旅游业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推动力

争创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园”、国家5A景区

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知名的养生旅游目的地

●新目标:

近期即到2017年,生态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创建1个5A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指标增幅名列全省前茅。

远期即到2020年,生态旅游业的战略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力争创建2个以上5A景区,接待游客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指标增幅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验,一共有97项具体任务,责任具体化,任务指标都细化。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纳入各县(市、区)和各部门履职范畴,切实推动改革中心工作,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互惠双赢,在全国打造“双示范区”。

改革任务一

推进生态旅游全域化

实施城乡风貌提升工程。推进美丽城乡建设“六个一”示范项目,加快推动环城休闲度假带建设。强化中心城市旅游功能,加快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结合丽水旅游主题定位、城市品牌系统建设、主要精品旅游线路实际情况统筹规划,使丽水的城市和乡村、街道和房屋、山水、草木都成为生态公园的一部分,努力实现城市一街一景,乡村一村一品。

开展城市旅游环境大整治。加大“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全面营造多彩林带。全面改善城市交通、住宿、休闲娱乐等硬件设施,提升城市安全度、舒适度和满意度,打造软硬结合的城市大环境,使丽水游客满意度达到全省样本城市的前五位。

创建完成城市中的

5A

景区。按照5A级旅游景区各项标准,整改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等十方面的内容,推动城乡风貌景观化,加快城乡与景区融合发展,力争将瓯江生态旅游景区打造成丽水市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复兴城市传统文化老街区。引进中青旅、华侨城、万达、携程等战略投资者参与文化街区管理,重点推进市区的刘祠堂背、高井弄、酱园弄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完成行春门城墙保护修复项目。激活历史文化街区的商业属性和文化属性,使之成为游客集中购物街区及文化创意产品统一展示、销售窗口。

全面实施旅游“1311”行动计划。“1”即创建1个以上5A级旅游景区;“3”即提升30个高等级旅游景区(产品);“1”即推进100个旅游招商项目,引进一批知名旅游企业、央企、民企投资丽水旅游;“1”即培育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着力建设40个左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小镇,引导特色小镇创建3A级以上景区。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庆元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优二进三”。支持遂昌南尖岩、龙泉山、庆元百山祖等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打造国际水准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丽水瓯江生态旅游景区、千峡湖旅游综合开发、缙云晨龙太空城、云和湖旅游度假区、龙泉山二期开发项目、景宁畲族风情旅游度假区、遂昌三墩旅游综合体、遂昌黄金旅游度假区、松阳田园风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低空飞行、房车休闲度假、自驾游、研学旅行等新兴旅游形式,力争建成若干国内具有示范意义的休闲旅游基地。

推出养生旅游金名片。精炼、提升丽水旅游品牌口号,进一步打响丽水养生旅游品牌金名片。继续注重传统营销渠道,更加注重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宣传丽水养生旅游,与国内外在线旅游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不断拓展丽水养生旅游市场外延。

构建多元化、全域性的旅游接待体系。形成以四、五星级饭店为龙头,精品特色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度假村、农家乐、民宿及其他特色住宿设施为主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鼓励旅行社与高铁游客的“零距离”对接,为高铁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实施游客便利化工程。加紧构建“高铁、高速”有效联运系统,打造航空、高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扩展同城化旅游圈。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旅游交通标志标识。加快通景公路建设,加大联景公路建设力度。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切实推进游客交通“零换乘”,提供高铁旅游直通服务。

大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近三年计划新建、改建旅游厕所431座,持续深化旅游厕所标准宣贯工作,全面提升旅游厕所品质,努力实现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改革任务二

推进生态旅游发展融合化

实施文化旅游品牌工程。依托好川文化、黄帝文化、剑瓷文化、石雕文化、畲族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民俗风情等包装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依托全市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开发乡村民宿。加强重要革命遗址的修复保护,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实施艺术文艺精品工程。聘请文艺精英打造1-2台国内顶级的户外综艺性文艺剧目,实现《印象山哈》等一批精品剧目的定期驻场演出。实施舞台艺术文艺精品创作3年计划。发挥乡村舞台的旅游作用,打造100台特色乡村春晚。

打造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平台、文化资源的培植平台。引入国际上一流的设计团队入驻孵化平台,重点推进绿谷信息产业园、丽水摄影文化产业园、丽汽大修厂创意产业园、丽水装饰设计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建设。

创建丽水文化艺术旅游纪念品系列。将本地艺术作品通过批量化生产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主要有莲都古堰画乡行画,缙云河阳剪纸,青田石雕和印章,遂昌竹炭和黑陶,松阳黑陶,云和木制玩具,龙泉青瓷和宝剑,景宁畲族手工服饰、银饰、布鞋等手工艺品。

挖掘、整理、抢救、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积极推动具有观赏、体验性的非物质文化“商品化和生活化”。

启动民间手工艺人扶助计划。培育新一代手工艺人,打造“民间手工作坊”系列,为游客提供一个动态展示手工艺制作过程及民俗文化演艺编排过程体验。

推进品牌企业开发工业旅游项目。深入挖掘科普教育的内涵,开展生态科普观光旅游项目。如依托中国青田石雕文化景区,体验青田原石矿石采集,购买青田石雕、青田石纪念品等。

加快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和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和生产。大力发展休闲、登山、探险、露营、水上运动、高尔夫等户外运动用品和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制造业。大力发展数字导览设施、房车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

引导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各县(市、区)每年争创3个以上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民宿)。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养生民宿”,构建乡村“山水、田园、村居”美丽景致。

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向旅游综合体升级。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建设乡村旅游模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

培育一批旅游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农艺学习、自助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

推进休闲养生(养老)旅游多元化模式开发。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养生(养老)房产业、养生(养老)医疗与健康管理业、养生(养老)教育培训业、养生(养老)文化业、生态养生农业、生态养生林业、养生(养老)用品制造业等产业,培育食养、药养、水养、体养、文养、气养等六养特色品牌。

立足“一心四翼”,推进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建设。“一心”是指以市区环南明湖为中心,“四翼”包括:以缙云为主的温泉生态休闲养生基地板块,以遂昌和松阳为主的森林疗养保健文化休闲养生基地板块,以庆元和龙泉为主的高山特色农业休闲养生与森林休闲度假基地板块,以青田、景宁和云和为主的滨水文化生态休闲养生基地板块。

加快培育地域特色养生产业。莲都综合发展养生医疗、养生教育培训、健康管理等产业;龙泉重点发展剑瓷文化养生产业和高山避暑养生产业;青田重点发展侨乡文化休闲养生产业;庆元重点发展高山避暑养生产业和食用菌饮食养生产业;云和重点发展生态人居养生产业;缙云重点发展生态文化休闲养生产业;遂昌重点发展汤显祖文化、竹炭文化、乡村休闲养生相关产业;松阳重点发展茶文化养生产业和健康服务业;景宁重点发展畲药食疗养生产业。

打造区域主题式特色养生旅游商品体系。逐步壮大一批绿色食品、保健品、中医药养生产品,以及铁皮石斛类、蜂产品类、灵芝类、保健酒类等区域特色养生旅游商品。

改革任务三

推进旅游休闲智慧化

建设丽水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丽水旅游信息咨询与服务系统平台,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构建丽水智慧景区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建立丽水景区环境、交通、监控、客流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丽水旅游行业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旅游行业信息的收集、分类、处理、发布的自动化。

全面构建城市智慧旅游体系。以互联网平台和软件平台为核心,将游客、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局(委)四部分主体联结起来,全面实现游客参与互动、便利化购买门票及相关旅游产品。

积极打造各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以加快建设丽水旅游(淘宝)官方旗舰店为突破口,搭建线上、线下互动的丽水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络覆盖及支持技术,提供旅游路线选择、订房、订餐、租车、购票等移动电商服务。

建立旅游行业监管平台。开展旅游管理部门业务管理智慧化建设,实现对旅游行业的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建立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违法信息共享机制。

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鼓励景区引进门禁系统、流量监测系统、智慧服务等先进管理技术,改善游客在丽水旅游的体验。

推进丽水智慧旅行社建设,推动旅行社产品供应商基本信息、财务信息、要素价格等要素的统一在线管理,实现对导游领队及出游团队的在线调度及监管。

推动丽水智慧酒店建设,建设酒店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游客提供更为顺畅的自助服务。

改革任务四

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强化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协调能力。推进生态旅游全域化综合改革,创新发展机制,构建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加强旅游景区和营运机构建设。加大县(市、区)旅游景区管理机构整合力度,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建立旅游综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强市县两级旅游行政综合执法管理职能,完善旅游投诉处理和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规范全市旅游市场秩序。

加快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旅游项目储备库,公布资源目录,确定资源优先开发顺序。对全市重点资源挂牌保护,避免同类地区、同类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恶性竞争。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资、建设、运营旅游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积极发展旅游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

积极开展“国家公园”创建工作。鼓励以县(市)为单位创建或者联合创建“国家公园”,鼓励联合浙皖闽赣等四省区相关城市,共同创建“国家公园”。

建立合力兴旅新机制。市级和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对涉旅项目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打造全市“大旅游”发展格局。突出高铁旅游时代的丽水特色,深化市级和各县(市、区)间的旅游合作,实现客源共享、利益共享,推动全市旅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融入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创建。打通区域间旅游交通通道,建立跨区域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丽水在整个区域中的功能定位、产品特色,在浙皖闽赣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创建中先行先试、走在前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