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巷扉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扩投资、促改革、惠民生,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稳中趋升、缓中趋进、缓中趋实”态势,表现出结构调整、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生态优化等积极变化,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初步核算,全市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1.64亿元。一个好的趋势是,从前三季度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等主要指标比上半年或1-8月出现增幅回升或降幅收窄特点。
总体看,全市经济“稳”的基础在巩固,“升”的势头在积蓄,“进”的势头在强化。
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和发展底线
10月29日,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县(市、区)工作汇报会上,市委书记王永康强调,要保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的战略定力,不计较个别经济指标的一时上下,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和发展底线,善于在不利中发现积极因素,在压力中寻找发力突破口,以“拼命干事”的精神状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从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来看,“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和发展底线”,我市基本做到了。
到三季度末,我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据市环保局统计,全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Ⅰ—Ⅲ类水质达标率为97.9%,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率为90.0%,PM2.5浓度累计均值同比下降9.8%,均排全省第二位。
其中,市区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0%。在2月、7月、8月都位居全国前10,第三季度位居全国第5,其中7月位列全国第2,取得历史上最好成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上,一片日益纯净的山水,成为了丽水日益突出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
10月27日,在刚刚召开的第三届丽水华侨大会上,莲都区政府和斯洛伐克华人、青田华侨叶芬女士签订协议,叶芬女士将在莲都区大港头镇小井村龙庙自然村投资1500万美元。为了山村闲置农房,一举投下近亿元人民币,叶芬表示,将打造出“最高端民宿”。
在此背后,是我市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定力。据统计,2014年以来,我市通过生态工业负面清单,拒绝不符合生态环保生态要求的项目落地,影响投资350亿元。关停企业1439户,约减少产值200亿元,减少税收5.25亿元。
坚决“挤掉黑色GDP”后,我市绿色产业的发展剔除了杂质,获得了空间,树立了形象,集中了力量。着眼未来,这正是经济运行分析中,最需看见的大势与方向所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和发展底线的基础上,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5元,同比名义增长10.1%,比全省9.5的增幅高出0.6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这生动诠释了我市积极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建设进程。
经济运行与发展质量呈向好趋势
仔细分析我市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一个最主要的趋势是,(下转第七版)
(紧接第一版)前三季度,我市经济运行缓中趋升,发展质量缓中趋进。
在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同比明显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50.82亿元,可比增长9.0%。客观的增长之下,服务业占全市GDP比重为48.0%,超过二产3.2个百分点。
同时,工业经济缓中微升。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2.52亿元。与上半年和1—8月份相比,降幅分别收窄1.2个和0.8个百分点。
在体现经济发展后劲的固定投资指标中,我市前三季度经营运行的总体趋势是稳中有升。其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494.31亿元,同比增长9.1%。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全市260个实施类项目完成投资172.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78.4%;其中,1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83.5%。“PPP”项目有序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和金丽温高速丽水北互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值得重视的是,在缓中趋升的经济运行中,前三季度,我市的经济发展质量在缓中趋进,总体体现在工业新产业加快发展、创新主体不断增加、发展新平台加快建设等方面。
经过前三季度的发展,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前三季度的6.4:49.7:43.9调整为7.2:44.8:48.0,产业结构更为合理。
而且,全市新兴产业正在稳步发展。前三季度,我市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分别增长15.7%和25.5%;其中农家乐与民宿分别增长25.0%和40.0%。信息产业较快发展,1—8月,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收入同比增长31.8%,其中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0.9%。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实现网络销售额42.51亿元,同比增长58.7%。全市快递业发展迅速,全市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业业务量和收入分别增长67.5%和55.8%。
在经济运行与发展质量双双向好趋势下,前三季度,我市民生保障缓中趋实,民生支出保障有力,居民收入加快增加,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