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晓敏
叶江
通讯员
卢菲)12月21日-23日,丽水市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主办了“农产品上行”高级研修班。由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汪向东主任,褚橙、潘苹果的知名操盘手胡海卿,通榆模式创始人莫问剑,西域美农创始人李春望等20多位农村电商大咖组成的授课团为来自全国各地200余位农村电商带来了主题分享。帮助大家在“互联网+”经济形势下重新审视县域农业的出路与优势,透视农产品电商化的趋势及方法,少走弯路不焦虑,调准方向找对方法。
“农产品上行”就是以农产品电商为目的,涉及县域与农村资源、人才、服务、供应链重塑的一种生产销售变革方式。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生院教授汪向东认为,我国农产品缺少受市场信任、消费者接受的好产品。一、产品之困:数量。农产品没有一定的规模,电子商务很难持续运作和获利;品种。农产品电商中,生鲜产品电子商务难上加难;季节和产地的因素。解决之道:产业依托上接二(产)连三(产),融合发展;农旅结合,突破农产品、生鲜品易损耗、不耐储存和长途运输的限制;跨区域合作,搭建跨区域调剂货源合作共享平台,解决农产品季节性和产地问题。二、网货之困:产品非标话;货值低,单位物流成本高;品控。解决之道:探索制定产品标准;通过跨区域合作,探索简单多项的B2C变成B2B2C的网货经营和配送方式;配合从田头到发货严格一系列环节的主动品控。三、网销之困:流量;营销技能;品牌缺失;隐含价值挖掘。解决之道:利用多平台和利用微平台扩大销售;粉丝经济与产品品牌打造结合。四、体验之困。解决之道:运用用户思维,注重细节。趋势机遇:农业的“佳沃之困”也是农业创新的机遇,召唤着对农业、对农产品电商有兴趣的多方主体共同进行创业创新。
区域经济规划师、人民大学特聘研究员丁志远老师说,从农产品卖点挖掘角度带来不同视野和观点:创意衍生农产品销售的“+产品”概念,颠覆性的品牌建树手段,构建立体的农产品价值成长体系。
景区+产品:以突出共享的概念创作独一无二的景区,以景区来承载农产品销售活力;
创意+产品:运用文化理念、创意思维,引入各类时尚元素,激活农产品销售活力;
技术+产品:探索产品保鲜、保存技术研发应用,增强产品质量保障;
健康(理念)+产品:以“健康农业”为理念,升级农产品价值,强化产品销售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产品:重新解读“互联网+”概念,深度拓展互联网功能,构建多维立体的销售形态。
丽水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浙江讯唯电商总经理王军龙剖析农产品上行的坑与趋势。指出农产品电商有五大痛点:供应链管理、产品物流品控、区域品牌构建、网络营销推广和人才团队培养。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建立统一仓储、加工处理中心、供货服务平台以及提供网货化服务。新流通需求文创包装、农业主体试点、互联网思维应用普及。区域公共品牌推广、抓事件营销、大平台合作单品引爆。创新人才机制、内养外联、推进产业电商化。
针对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来自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庄庆超认为,区域公共品牌的创建模式:首先具备农产品特质(自然、风物、区域独占、资源共享)。单一产业模式(蒲城酥梨)、母子品牌模式(丽水山耕)、资源整合模式(浪漫山川)。
“天下第一网”“东海第一网”“东北鲜参”“新疆棉花”的聚划算操盘手,原央视7套记者薛倩老师讲述了区域农产品品牌互联网营销策略。
关于供应链管理,西域美农创始人李春望、遂昌模式联合创始人潘君跃、全网最贵辣椒酱卖家倪向明和专注生鲜电商的绿盒电商梁汀汀联合带来了关于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的管理经验。
在如何做好地标品牌互联网化方面,褚橙案例操盘手胡海卿从“渠道、营销、品牌、产品”角度剖析农产品市场拓展。甘肃陇南礼县方县长从政府组织推动层面讲述当地老花牛苹果的触网过程。临安县域电商服务商余斌解读临安坚果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腾飞。
对于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淘宝大学县长电商研修班特聘讲师陈民利教授,特别为县域电商发展的人才培养作了指导。他认为在农产品上行链条的关键是“人和货”,做农产品电商的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新农人”,新农人的核心特征是具备“互联网基因”“文化基因”“创新基因”“群体基因”“情怀与使命感”。丽水市商务局副局长王井泉分享了丽水在电子商务人才培育方面的主要做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