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危货运输监管现状及对策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蒋仲胜

近期,我市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市道路货物运输管理检查工作的通知》,统一部署,组织各县运管局开展了道路货物运输交叉检查活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实行“零容忍”。当前,我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全市几十家运输企业有600多辆危险货物营运车辆,加之途经丽水的外籍地车辆,我市现有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水平远不能满足道路危险品运输业的发展要求,如何加强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监管,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我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规模小,安全意识淡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业经营主体多,但整体看来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低,市场混乱、产业集中度低。这些企业的资质多为股份制,其中有不少是为了消除个体运输车辆和挂靠车辆而在整改时成立的,实行以车入股租赁经营。公司与租赁者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变相进行个体经营,致使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给安全管理留下隐患。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技术等级低、设备不配套。除部分危险品及石油运输使用专用车外,大多数危险品运输仍使用普通货车或经过改装的车辆运输,安全设施陈旧,操作规范也存在问题。一些企业只顾生产效益,忽视对车辆安全技术性能的管理,缺乏源头管理、动态监管方法和措施,不能够及时掌握车辆技术状况的完好程度。

危险货物运输电子路单不申报或申报质量差。虽然按照相关法规要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实际经营运输过程中,必须及时、有效申报电子路单,但我市目前实际情况是部分企业电子路单不申报,多数企业电子路单申报不及时或信息不正确。一旦在途发生安全事故,政府主管部门无法快速掌握相关信息,无法有效落实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避免次生危害的发生。

监管水平不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危险货物运输一直存在着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审核与监管难,政府监管水平不高,监管手段不足,缺乏切实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的监管手段,无法对危险品运输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等诸多问题。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偏低,虽然普遍安装了GPS系统,但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人员配套,无法落实企业监控职责。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制落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机制还不完善,一般的消防人员缺乏对化学品救援的相关知识和应急培训。同时,缺乏政府各管理部门及企业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

改善我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对策

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要对危险货物运输从业资格培训学校进行严格的培训资格审查,包括培训教师、学校设施及课程设置的审查,以确保培训质量。二要全面加强和落实从业资格的继续教育工作。三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从业企业录用相对高学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人员,对于经常违规违纪或者安全事故多发的从业人员应建立退出机制。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提高经营质量。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经营主体小、散、弱状况得不到改变,安全管理难以达到要求。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限制经营企业的数量。通过控制经营主体的数量,建立适度的垄断经营,遏制无序的压价竞争现象,使严格安全管理的企业能够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定期进行安全生产评估,加强源头管理。由于不同运输企业的筹建方式不同,其生产及安全管理状况也存在差异,根据新安法、交通运输部安全生成标准化,动态监管工作具体要求等,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评估,结合我市现状,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乃至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录,督促各危运企业对照新规和安全生产有关要求,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政府监管水平。以综合监管中心为载体,梳理工作机制,明晰各部门职责,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维护危险货物运输市场秩序为目标。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以科技管理为手段,全面加强市场监管工作,提升运管机构执法的能力和水平,净化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促进全市道路运输市场有序发展,充分保障履行道路运输管理的社会经济职能。通过监管过程与监管结果应用“两个闭环”的建设,构建起一个集“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督查”三位一体的“信息主导、重点防范、精准定位”的行业综合监管平台。

建立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管理部门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健全道路危险货物应急救援系统和机制,建立专业的危险货物应急救援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对危险货物应急救援的培训,以便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使损失降至最低,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与企业的应急反应联合机制,联合进行培训、演习以及事故救援。

(作者单位:丽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