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就有关重要文件、事关改革发展全局和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等,听取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全市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精心选题,深入调研,在绿色生态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法治丽水建设等重大问题上建言献策,通过“两会”提交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许多好思路、好点子被市委市政府采纳实施。
统一战线坚持在求同存异、体谅包容中促成共识。市委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深入开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强党外人士“三个自信”。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发挥优势、服务民生,连续8年举办“新春送温暖”社会服务活动。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关键性工作,也是多党合作事业重要的人才基础。建立健全发现培养、管理激励、联系交友、选拔举荐等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日常化联谊、多样化培养,每年举办各类别、各层次培训班、读书会等20多期次、参加培训党外人士近700人次,每年安排党外干部挂职锻炼30多人次。
工作机制和平台不断健全,党外知识分子活力竞相迸发
市委积极引导全市各行业、各领域党外知识分子立足岗位、创业创新,推进各级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建设,目前已成立市县两级知联会分会15家、基层知联会51家,5县(区)实现基层知联会组织全覆盖。深入实施“1+1”市县联动共创同心品牌活动,打造出云和“石浦花海”、莲都暑期小候鸟公益学习班等一批品牌项目。
2014年8月,成立市网络界人士联合会,市委书记王永康为网联会作了“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题词。成立一年多来,市网联会为建设网络清朗空间、推进网络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网络界人士统战工作得到中央统战部肯定,在全国、全省统战系统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重点根据各个群体的个性特征,创建平台载体,探索方式方法,将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起来、把他们的作用发挥出来。成立市留学人员及其家属联谊会,加强留学人员联络联谊,引导他们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研究制定出台律师行业统战工作意见,探索推进律师行业统战工作。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蓬勃开展,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大跨越
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用好用活用足各级民族优惠政策,深入实施少数民族群众增收帮扶行动,每年落实民族发展扶持资金达1亿元以上;大力推进民族地区绿色生态发展,31个村基本建成“魅力畲寨”,莲都利山等3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市210个民族村全部实现“五通”(通自来水、康庄公路、广播、电视、程控电话),25个民族村被评为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全市少数民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现“5年倍增”,景宁畲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大力传承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千年山哈》《畲娘》等文化精品不断涌现,首部反映畲族群众生活的电影《山哈女友》广受好评,畲族服饰设计大赛名扬中外,畲族运动健儿在各类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连创佳绩,畲乡“三月三”品牌逐步打响,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活动。丽水学院成立华东地区首个民族学院,并由省民宗委、市政府与丽水学院三方共建,积极助推畲族文化研究传承和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举办民族工作成就展、民族风情摄影展、少数民族书画展等,每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大力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依法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积极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宗教事务依法管理不断加强,宗教领域保持和谐稳定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鼓励各宗教发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举办“浙江国际华严文化节”、香菇始祖吴三公朝圣暨“民间民俗、多彩浙江”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宗教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捐资500多万元支持“五水共治”和服务民生改善。
宗教事务管理更加有序,建立完善宗教工作基础信息数据库,开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和参加社会保障工作。出台民间信仰事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把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纳入社会化管理。加强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和爱国宗教团体规范化建设,培养强化爱国宗教力量。开展“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和星级场所评选工作,成功创建省级达标场所377处、省级先进场所27处、国家级先进场所2处。协调指导“三改一拆”涉及宗教违法建筑处置工作,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有效制止和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坚决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消除群众对宗教的神秘感,不因盲目信仰宗教。
“两个健康”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
组织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践行“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协调争取浙江省“光彩事业丽水行”“光彩事业山区行”帮扶项目180个、落实帮扶资金2586万元,引导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为“五水共治”捐资8000多万元。
大力吸引丽商回归创业,以各地商会、侨团、同乡会为平台,利用统战社团组织成立、换届、年会等契机,举办各类投资和旅游推介会。组织开展异地商会家乡行、“侨商回家”等活动,加强与海内外浙商、丽商联络联谊,大力推介丽水,落实招商措施。2012年以来,全市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达332.8亿元。基本建成丽水商会大厦,即将投入使用。
积极关注非公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引导和帮助非公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成立丽商服务中心,探索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具体途径。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教育培养机制,组织新生代企业家赴港开展培训交流,选派首批18名新生代企业家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积极拓展商会组织网络建设,促进非公企业自我管理、抱团发展,目前已建成异地商会113家、基层商会23家、行业商会26家,共1万多名会员。
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深化拓展,大陆外统一战线联盟不断扩大
我市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41.5万人,归侨侨眷21万多人。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为侨服务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海外侨务工作联络站,协调维护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基本侨情调查,实现基层侨联组织全覆盖。每年举办“三胞”中秋茶话会、华侨华人子女夏令营,办好丽水华侨大会、“中华文化与华侨华人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友好中华·侨联五洲”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会议和活动,促使海内外丽水籍人士增强根祖观念和爱国精神。
以港澳人心回归为主线,每年举办港澳丽水乡亲家乡行活动,每年组团赴港开展考察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走亲式联络联谊。充分发挥香港丽水同乡会平台作用,成立香港丽水同乡会青年委员会和莲都、龙泉、青田、缙云等县级同乡会,加强与在港丽水乡亲联络联谊,增进丽水与香港两地交流。
增进两岸基层交流沟通,通过举办浙台基层交流周丽水站、“两岸一家亲”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邀请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少年来丽参观考察。召开市台联会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不断扩大对台交流交往,深入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和丽台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统一战线基层基础逐步加强,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围绕“三学三查”(市委常委会带头学、统战部门精细学、各地各单位认真学,查学习贯彻情况、查与条例的差距、查年度工作进度)抓好中央、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研究出台贯彻中央统战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严的态度、实的精神,全面推进统一战线工作,确保会议精神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制度,把统战工作纳入市委对县(市、区)委年度综合考核,针对各地统战资源和工作重点不尽相同的实际,探索统战工作个性化、差异化考核,推进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绩效化。坚持每月召开部局工作例会,总结交流工作,研究部署任务,以分工促协作,以协作促团结,提高机关整体战斗力。加大统战工作调研创新和信息宣传力度,推动统战工作创新发展,提升统战干部研究破解问题、思考总结提炼能力。
加强统战系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实行“统战课堂”人人轮流主讲、上挂下派换岗锻炼、专题业务培训等,统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努力使统战部门真正成为“党外人士之家”,统战干部真正成为“党外人士之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