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报记者沈隽摄影记者戴昕律陈炜兰雷伟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城市之美,最美在人文。

由丽水日报社、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丽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开展的“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历时三个月,于6月6日上午,在应星楼前,举行了“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的颁奖仪式。

处州府城墙、应星楼、缙云黄帝祠宇、庆元咏归桥、松阳延庆寺塔、龙泉留槎阁、景宁孔庙、遂昌鞍山书院、巾山和厦河双塔、龙泉华严塔被授予“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

谭宅、松阳黄家大院、青田刘府祠、缙云独峰书院、烟雨楼、云和石门桥、松阳詹宝兄弟牌坊、南园、遂昌陈家大屋、缙云城隍庙被授予“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提名奖”。

■“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的全过程

本次评选活动历时近3个月,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各界群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下,顺利完成候选建筑的推荐、确定、公示、读者投票、专家投票、颁奖等过程,每个环节一环扣着一环,向广大市民展示了饱含人文历史内涵的丽水城市建筑风貌。

3月23日,“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拉开了帷幕。

至3月27日为止,全市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及500多名读者,共推荐48座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专家委员会经过多轮的热烈讨论,从前期全市推荐的48处标志性建筑中,最终确定了20处候选建筑名单。

4月21日上午,“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大型采访活动在古色古香的南明门前正式启动,专家与多路记者深入各地,探寻20处候选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截至5月18日,处州晚报开辟了二十个整版进行了图文并茂的介绍,丽水网、处州晚报官方微信、移动新闻客户端“指尖丽水”都制作了新闻专题,本报也进行了动态跟踪报道,让广大市民对20处候选建筑得以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

5月19日零时至25日24时,丽水日报社开通了《处州晚报》官方微信平台投票和丽水网网络投票两条通道。在为期7天的投票时间里,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共有32142名读者参与了本次投票活动。

6月2日,在“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第二次评委会现场,13位专家评委现场进行了投票,结合读者投票情况,最终确定了上榜的十大建筑。

6月6日,“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颁奖仪式上,不仅现场为获得“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及“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提名奖”的20处建筑授牌,还为幸运读者颁奖。

■万众聚焦丽水城市文化

在本次评选活动的推荐、公示、投票等环节,全市共有包括读者、专家学者等3万多人参与其中,体现出全市人民对城市文化的热情关注。为了感谢广大读者对本次评选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在投票期间每天在参与投票读者中抽取幸运观众,还在投票结束后抽取若干名大奖幸运观众。

在6月6日的颁奖仪式上,现场为幸运观众颁奖,获得大奖的几位市民纷纷表示,能参加丽水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投票就是一件高兴的事,能有幸抽到奖就更加开心。

而“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结束了,传承和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处州晚报新闻智库专家谢炳麟建议,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出炉后,更要围绕着这个金字招牌做足文章,首先就是要加强宣传。一方面是对民众的宣传,让民众知晓,从而让大家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更加注重保护好我们的城市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对外宣传,让游客及外来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丽水和丽水的文化特色,赞赏丽水的城市文化品位。在做好宣传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适当的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将标志性建筑作为商品品牌,对外招商引资的形象及媒介,通过规范使用,突出其地位与价值。另一方面,将标志性建筑作为发展丽水生态文化休闲游的重要旅游点,发挥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硬实力的作用。

作为本次评选活动中年纪最大的评委,85岁的原丽水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虞文喜也表示,这次的评选活动,对丽水本土的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进行了梳理和挖掘,对市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再教育。评选的过程也是丽水市民认识丽水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的过程,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的产生必将在提升丽水知名度和发展旅游业等方面带来长远的帮助。

■再次回眸“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

应星楼的巍峨雄阔,华严塔的法相庄严,鞍山书院的静谧幽远……“丽水十大城市文化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圆满结束,一座座建筑已在人们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让我们再来多看一眼他们的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