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加快打造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放眼世界,丽水要加快打造“双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瑞士是最好的学习样板。那么,请看本报记者对瑞士发展经验的详细解读。
瑞士手表、瑞士军刀全球闻名;皑皑雪山、乡村风光引人入胜。经济发达,国民人均财富全球第一;环境最好,被誉为“世界花园”、“旅游业摇篮”。
瑞士,是欧洲中部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家,可以用“贫瘠而富有”去描述。所谓贫瘠,是因为瑞士自然资源匮乏,几乎没有矿产资源,全国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区,缺少大片平整的耕地。但是,从生活水准和人均收入来看,瑞士却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瑞士2013年人均财富达到了64.8万美元,已连续6年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之首。更为难得的是,瑞士还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国家。据美国耶鲁大学环境法律与政策中心发布的2014年的《环境表现指数报告》,瑞士又一次以87.67的综合得分夺冠。
瑞士PK丽水:山地多、生态好,三次产业具有相似度
在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产业结构上,丽水和瑞士有着很大相似性,瑞士经验对丽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从瑞士的经济发展与丽水经济发展条件、发展基础作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瑞士与丽水在自然地理特征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二者境内均是以山地为主,山脉纵横,河流交错。瑞士地处欧洲内陆,国土面积4.13万平方公里,全国地势高耸,分为西北部的汝拉山、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中部瑞士高原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1350米。
丽水地处浙西南,被誉为“浙江绿谷”,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1.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区。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73座,龙泉凤阳山、庆元百山祖分别为浙江省第一、第二高峰。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1年位居浙江省第一、中国前列。
而对瑞士与丽水第一产业发展的发展条件、发展基础作对比分析,也可以发现瑞士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可耕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3%,农业就业人口仅占4%。但农业在瑞士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原料,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实验和应用场所,为旅游业提供了优良环境。
近年来,丽水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大力推进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生产标准化、产品精致化、经营品牌化、市场多元化、发展绿色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目前,丽水已率先在全省开展创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361”示范乡镇29个,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示范主体839个,生态精品农产品682个,带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对瑞士与丽水第二产业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瑞士第二产业以传统的食品加工、钟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纺织业为主,供职于第二产业的人员占26%,工业产品注重品牌,数量有限但附加值很高。瑞士的钟表业和纺织业已经有了四百多年发展历史。瑞士矿产资源匮乏,但水资源丰富,被用于水力发电,逐步建立化工、食品加工及机械制造。瑞士高度重视科研,坚信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以保证瑞士产品处于全球的激烈竞争中仍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的丽水,近年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发展工业中不忘环境保护,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生态工业特色之路。特别是深入实施合成革、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低碳化转型发展。同时,大力培育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最后,对瑞士与丽水第三产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瑞士第三产业中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为银行业、保险业和旅游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瑞士法郎可以自由兑换,再加上瑞士“银行保密法”,使得外国资金和存款大量流入瑞士银行,从而大大增加了瑞士的金融实力。瑞士是保险种类最多的国家,各类家庭保险费开支平均占家庭总开支的12%。瑞士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长期对旅游业理论进行研究,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近年来,丽水将生态服务业作为发展生态产业的增长点来抓,以“生态、养生、休闲”为主题培育生态旅游业,推进生态旅游全域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努力将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培育成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同时,发挥“国际休闲养生城市”和“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加快发展养生养老产业。另外,依托特色文化优势,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培育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等,促进生态服务业在地方经济占比不断攀升。
瑞士模式:绕开成本高的重化工业之路,发展旅游、金融保险和精工制造
瑞士缘何能很好地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对矛盾呢?
瑞士驻华大使馆公使莫雅琳道出了根本原因:这主要得益于瑞士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瑞士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绕开了成本高的重化工业之路,而去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保险和精工制造。瑞士整个主导产业群都和其地理区位及资源构成所允许的技术路线相匹配。当今瑞士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作为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被很多国家、地区学习借鉴。
首先,瑞士从本国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战略。
瑞士整个主导产业群都和瑞士的地理区位及资源构成所允许的技术进步路线相匹配。瑞士地处欧洲内陆,无一公里的海岸线,不仅不在交通枢纽地区,而且多山,显然瑞士经济处在制造业产品运输的成本劣势上,瑞士的地理特点决定了主导产业的选择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瑞士的主导产业群包括以传统的食品加工、钟表、化工医药、机械制造、纺织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旅游业、银行业和保险业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瑞士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70%的在职人员效力于服务行业。瑞士产业经济结构的模式是从瑞士本国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和结合本国自然地理区位环境走出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之路。
其次,瑞士坚持走高、精、尖产业技术路线。
瑞士的产品之所以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很多品牌如瑞士手表成为世界知名品牌,享誉全球,主要得益于其将产业路线定位于高、精、尖,将产品的立足点放在高质量和高品位上,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维护产品的优良信誉。瑞士得以实现高精尖的技术路线源于两方面的重要保证,一是瑞士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二是重视科研开发、科技创新,积极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最后,瑞士通过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瑞士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基于产业集群而形成的集群经济早已成为瑞士经济的重要板块和亮点。瑞士钟表产业集群天下闻名,纺织机械产出能力世界领先,医药、食品、银行、保险、旅游等产业也呈现出高度集群的规律。
发展启示:扬长避短、依靠科技、产业集群
瑞士产业发展战略对丽水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特别是瑞士在追求生态和发展的平衡方面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避免了许多西方工业国家曾经“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又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旅游观光等生态经济价值。瑞士制定了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在1902年,瑞士就颁布了《森林法》。严格的国家立法延续至今,使得绿色环保成为了瑞士人的社会习惯。
启示一:扬长避短,制定合理经济发展战略
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发展潜力。去年初,市委专门作出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就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制定适合丽水发展实际的发展新战略。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丽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美好未来之所在。依托自身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探求丽水更高品位、更高水准、更高境界发展的科学路径,是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内在要求;是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在转型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创造新经验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最大限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
启示二:依靠科技,发展经济
瑞士依靠科技,走高、精、尖的产业技术路线为其产品带来了高品质、高附加值,使其在国际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但丽水现阶段的很多产品都存在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链条短、能耗高、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面对着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丽水要想发展经济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引进高科技人才,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走高效优质的路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启示三:积极发展产业集群,走产业集群化的道路
产业集群化的战略,作为产业组织的创新形式,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瑞士的实践充分证明产业集群不但有利于降低产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速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合理流动与配置,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淘汰落后产能规划,突出发展绿色制造业,突出“腾笼换鸟”。同时,以开展“五水共治”为契机,分期分批开展重点行业整治示范和试点,重点开展合成革、不锈钢行业治水、治气、治污工作,推进合成革产业生态化改造,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整治,实施“油改水”生产线改造,逐年提高水性合成革生产线的比重,引导企业退低进高,从旧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向新的“三高一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产品、低碳化)转型发展,生态产业特别是生态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全市的产业集群还处在企业集聚的初级阶段,产业集群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够细致紧密,区域品牌不够突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社会化服务程度还较低。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产业集群发展的保障措施,引进高科技人才,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体系,提高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瑞士的发展模式,已经作为世界最成功的经济模式之一被认可,其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宝贵的实践经验,证明了“生态”和“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完全能够实现!
(本报记者
阮春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