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址:http://blog.sina.com.cn/u/1276738024
■
吱
唔
匆匆忙忙间,2014年就过去了,就像它刚刚到来时一样。随手翻阅这一年写下的日记,心路历程点点滴滴。翻着翻着,便不再乐意去计量这一年读了哪些书、做过哪些事、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欣喜与悲伤。仅仅是希望安静下来省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这颗心是否在这一年里安顿妥当,看看这颗心是否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宽阔了一些。那些读过的书、干过的工作、独自灯下的学习、家人相伴的幸福时刻,都成为这分“安顿”与“宽阔”的组成。
和过去几年一样,每年年终我习惯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我自己对自己这一年的评价。今年,我选了“渡”字。
它最显而易见的意思是“过渡”,是由彼及此的一种变化过程。这种过程的变化在2014年里对我身心的影响格外深刻。因为,我既在这一年的春天成为父亲,也在这一年夏天真正度过了我30周岁的生日。人生角色和年龄阶段近乎同时的变化,让我欣喜而又有些“慌张”地去咀嚼人生的过渡之味。借由这种变化,并带着一点点心有不甘。
我认真地追问自己大学以来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是否依然坚定。如果说,大二大三时由懵懂而渐清晰的理想追求经过了这么多年工作经历的磨砺与“消解”还依然清晰,那么人生角色的变化就相当于吹响了生命能量由集结而进攻的号角。于是,2014年更像是我生命价值的一种分野,昭示着也自我期许着,希望自己在此后的生命历程中为自己的信念与价值追求不断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这种由时间推搡着我的“过渡”,终于将我推搡到了理想的荆棘路前,是再空谈于后方还是披荆于前线,答案已见分晓。而作为父亲,我深信我所做的一举一动都是对孩子最生动的教养。我所要实践的也是我信奉的教育方法,“教育无他,爱与榜样”。
2014年年末的一段时间,我无意中听到一首歌。是由好妹妹乐队和南方二重唱共同的作品,《流浪春天的侧记》。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让我衷情不已。歌曲这样唱道,“你说那些无心流转的时间,留下青春凋零的缱绻,你说那些用心铭刻的眷恋,不过是寂寞路上的装点”。我没有歌者和艺术家的那种缠绵与缱绻,但这不妨碍我在旋律中产生属于我自己的共鸣。这也是“渡”在这一年里给我的第二层涵义。
《说文》中这样解释,“渡,济也”。它还原了“渡”字与水结缘的本意。佛学中也讲渡,它甚至把人生比作无边的苦海,生命最终超我的解脱即是“渡”。小乘佛教,要渡己;大乘佛教,要渡人。一个讲放下,一个讲拾起。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乐意汲取古代中国士人“儒释道”的精神营养,更愿意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理解,人是自然规律的一个组成,我们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发现或知晓自己与自然间的关系与规律。在工作和学习中,讲规律方法比讲机营技巧重要。前者给的是解题过程,后者只能给出“标准答案”,而人生远非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单一命题。于是,就是在这一年里,我理解了曾国藩毕生信条“天道忌巧”的深意。一时淫巧终是局部的、片断的、相对的,而真理的浩然却是整体的、系统的、绝对的。弃巧,让我在渡己的方向上做了减法,不再纷扰莫衷;而是专注于形成系统的、长久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习惯。今日渡己,是希望有生之年里,能有机会为社会为他人奉献一些价值。
曾国藩的另一句话,在2014年也给了我许多精神能量。他在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曾国华、曾国荃两兄弟的家书中这样写道,“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之住啬境,亦兢兢焉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啬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顺境中有以己补人的觉悟,逆境中有自坚不摧的意志——在我看来,这是渡己与渡人的有机统一。
我现在不敢妄称物质和精神有多富足,但却不能不说是在顺境。这样的顺境离不开师长教诲、家人支持,我自知更当怀有一颗珍惜之心、兢兢之心。也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地积累提高,才有可能拥有“以所余补人之不足”的功底和意志。
经过这一年,我也深知这第二层“渡”的孤独感,就像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所说的,“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它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自我要求的道路是孤独的路,就像攀登远山,你要去山外看到新的风景就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而无法让人代劳;但它又和歌里唱得不同,虽然孤独,但不致寂寞。
这一年里,有那么多可爱的人们,或是师长、或是朋友、或是家人、或是同事。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陪我走过一段征程,让我回到灯下独自反省时,也相信在同一片星空下,一定也会有让我仰慕的榜样更深刻地在独自剖析自我。So,
it""s
alone,
but
not
lonely.
新年的钟声迅速地隐没在了新一年的喧嚣当中。元旦三天假日里连续明媚的阳光和湛蓝的天空为养育我的这方水土开了一个2015年的好头。在明亮的窗边,尽管迅捷的新媒体同时传来远方的幸福与不幸,但是不管多少人的眼泪里凝结的是欢喜或是悲伤,生活还是要继续。所有的幸福和不幸同时都教给了我要学会珍惜。我愿意在怀有一颗惜福之心的同时,勤勉努力,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增进见识和本领,以期在有限的机会里,为这个世界再增添一点哪怕微不足道的明媚与湛蓝。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