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经济发展进行时

2022年01月01日 10阅读 来源:丽水日报

在农业供给侧,丽水的生态农业走在了全国前列,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消失。

——我市农业全面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创建,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陆续开展。

截止目前,我市已启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示范县9个、示范区10个、示范主体98个,启动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4个,今年继续申报区域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项目2个,并成功创建第一、二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65个。

这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典型,有力推动了我市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为下一步农旅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关停退养一批、整治提升一批、移栏出村一批、入股代养一批”的四个一批整治模式,全面深化了我市散养生猪污染专项整治。

农村变美了,农村不臭了,乡村旅游的“回头客”更多了。截至目前,全市已整治完成10694户,100%完成目标任务,共关停3774家;生态治理提升6586家;移栏出村290家;落实代养44户。

审时度势,丽水生态畜牧业顺势而为,全面升级和替代有农业面源污染的养殖行业。具体来看,丽水市农业局从全面治理向绿色发展转变,进行了“养猪上楼”、养殖小区建设、美丽牧场、中蜂养殖的各种农业转型发展尝试:

以蜂代猪,莲都区已确定可用畜牧用地370亩,为助推中蜂产业发展。景宁、遂昌、云和连续三年每年分别落实600万元、400万元和300万元对蜜蜂产业进行扶持。2017年以来,全市新增畜牧用地502.4亩、新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6个、新建非接触式发酵床养猪试点10个、新建美丽牧场33个、新增散养生猪入股代养点7个、移栏出村点23个,新增生猪存栏1.7万头。

——积极推进农业“两区”土壤污染源头防治,我市不断完善着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评价标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加快推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丽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要求全年全市回收率达到70%以上,处置率达到90%以上,并列入政府考核内容。

——“丽水山耕”、“丽水香茶”等一批区域品牌被打造成丽水放心农产品公共品牌,并开展“绿剑”专项执法行动,强化了源头监管。

——高毒限用农药自律退市及农资生产经营“红黑榜”公示制度、农资监管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县级全覆盖。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全市化肥减量1500吨、农药减量16吨。

在政策层面,我市还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监管政策,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创建工作。

“农林不分家”,在占丽水地表面积80%的森林里,一场场关于生态文明的深刻变革正在悄悄发生。

随着林权改革的继续深化,我市依托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国家林业局《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改革实践案例集》列举了各省各地22个典型案例,丽水就占5例(其中,市本级1例,庆元2例、龙泉1例、云和1例),入选案例居全国首位。

多种模式的林权抵押贷款,为林农和林业经营主体打通融资通道。上半年,全市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3.5亿元,累计放贷187.4亿元,余额57.3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份额、居全国各地级市第一。

林权改革,带来的是老百姓主动对绿水青山的守护,而公益林补偿制度,更是把丽水作为“华东天然氧吧”的生态屏障作用充分彰显。

近年来,我市出台《丽水市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证明管理办法》《丽水市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动开展省级林业股份合作制试点,创建省级示范性家庭林场。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40家,新增林地流转面积4万亩,其中规模林地流转面积1万亩。

丽水美丽林相建设任务逾八成,春季绿化造林工作超额完成,珍贵树种发展行动成效显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半年,我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87.1亿元,同比增长13.3%。

今年,我市还被省林业厅推荐参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的评选,目前正积极和国家林业局对接,有较大希望于今年获得命名授牌。

此外,丽水还大力推广生态林业“一亩山、万元钱”模式。同时,森林旅游休闲民宿经济发展工程稳步推进,2017年预创建森林小镇3个,林业体验园9个,森林人家特色村16个。

林旅融合和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一样,成就了生态文明主导的美丽经济华丽转身。

在大项目方面,华东药用植物园(丽水植物园)项目、白云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绕城西线林相提升改造工程分别进行了集中开工、开始编制初步设计、完成可研编制。

今年来,我市又新增“莲都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白云森林公园积极争创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市全面完成490株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建成8个古树名木主题公园,投入资金915万元。一个属于森林时代的生态经济模式正迈步走来。

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夯实基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生态旅游的灵魂和目标引领,生态旅游也变身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

丽水旅游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为目标,正强力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96.73亿元,同比增长19.79%;全市旅游实际完成投资67.36亿元,同比增长20.57%。

青田县高市生态乐园在去年滑雪场对外营业的基础上,真人CS等项目投入营业;缙云县笕川村在原来花海和灯海的基础上,新增游乐设施,1-6月共接待旅游者11.33万人次,门票收入241.62万元;景宁畲族自治县外舍古镇推出“梦启山哈”古镇灯光节,观光自行车租赁等项目,成为周边县(市、区)及本地群众休闲的热门选择,上半年接待游客11.61万人次;遂昌县南尖岩景区推出我市首条玻璃栈道,五一期间游客接待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94.16%和105.43%……

进入2017年,丽水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旅深度融合,景点接待扩面增量,特色乡村旅游一季接着一季,旅游市场加速升温,要素配套不断跟进,旅游活动外延扩展:

松阳县打造出永不落幕的民俗文化节庆;遂昌县利用境内盘山公路(被誉为浙西川藏线)开拓车友市场;丽水首条高铁站至景区直通车开通,每天往返莲都区各重点景区5个班次,实现交通“零换乘”;

电动租赁汽车在去年莲都区“试水”的基础上,在龙泉、缙云、遂昌、松阳、云和、青田等县(市)大量布点,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乡村民宿”推动旅游停留天数“加时”,一大批高山避暑农家乐(民宿)的7、8、9月份客房需提前预定,基本满房;旅游地商品购物点建设将助推旅游消费持续增长……

一个属于生态乡村游的时代,伴着生态经济绿色发展的号角声,持续刷新着人们对传统旅游的认知和体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