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八百里瓯江是写在浙西南大地的一首山水诗,那么,“十里云河”美丽乡村风景线就是其中最生动的章节。诗里诗外,山与水缠绵,路与江相伴,谱就绵延六十里的水道新颜、古村新韵和童话风情。
“十里云河”乡村风景线起始于云和与莲都交界的规溪村,沿瓯江迤逦而行,途经规溪、小顺、长汀、石浦等16个行政村,终点至国家4A级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所在地金水坑村,全长31公里。
2013年以来,云和县以“六边三化三美”行动为抓手,依托科学规划布局和明晰的建设定位,先后实施了风景线沿线农房外立面改造工程、沿线绿化美化工程、沿线景观小品建设、精品村旅游点打造、云和湖水上游线,同时深入挖掘沿线船帮文化和瓯江文化资源,因村制宜打造出多彩规溪、红色小顺、沐水长汀、花海石浦、龙门渔家、梓坊人家等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串珠成链,逐步形成了一条“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最美乡村风景线。
2016年,“十里云河”风景线以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精品示范道路”称号,并被誉为“最美自驾游公路”,先后被浙江省绿化与湿地保护委员会、省交通运输厅、省住建厅、省林业厅、浙江日报集团等评为浙江省20条最值得期待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之一、浙江最美绿化通道等。
盘活山水资源
沉寂的空心村逐渐苏醒
“沙滩长汀”“花海石浦”“水上小顺”……“十里云河”风景线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村庄点缀在山水之间。依靠独特的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风景线上沉寂许久的一个个小村庄被纷纷唤醒。
走进石塘镇长汀村,白墙、青瓦、马头墙,湖面、沙滩、棕榈树……四处欢声笑语不断传来,人们带着孩子、呼朋唤友,提着水桶、拿着铲子,三五成群来到云和湖沙滩嬉戏玩耍,欣赏湖面的秀丽风光。
令许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让长汀村名声大噪的山里沙滩,原来不过是一片废弃的荒滩,到处垃圾成堆、搭建着简陋的鸡棚。3年前,这里交通不便、经济薄弱,70%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做小生意养家糊口。留守的村民,靠人均仅不足3分的薄田和在山上种植板栗、茶叶为生,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还低于石塘镇平均水平1000多元。
“长汀村虽然有不少徽派建筑,还有绵延千米的沿湖水岸线,但因为此前找不准发展定位,一直没能聚起人气。”村党支部书记蓝克明说,有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去年年初,云和提出打造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长汀村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纵观丽水瓯江沿线村庄,水资源丰富,却没有一个沙滩可供休闲娱乐,大家想看海,只能远赴其他城市。当时我们的思路是,新辟一条两全其美的路径,既能让游客就近‘看海’,又能带动村庄发展。”蓝克明说,借助云和湖的资源优势,在村里造个“海景”,最终成为共识。
说干就干。从去年2月份开始,村干部全部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修建沙滩。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去年“五一”期间,投资200多万元的沙滩景观带正式迎客,成为丽水市第一个“阳光沙滩”。
为了增添“海景”效果,沙滩上还种了不少30多米高的棕榈树,新置了沙滩长椅、沙滩草棚等设施,曾经的空心村一跃成为“网红”,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紧水滩镇石浦村距云和县城18公里,是“十里云河”水上风景线的最后一站。历史上,往来于瓯江的货运船只,从温州逆航10余天就可以到达石浦,长途奔波的船工们都会在经过水急滩险的紧水滩前,在石浦村休整几天。慢慢地,这片江水冲击形成的平坦之地,就成为船帮人最理想的栖息家园。船工们挣了钱后,便在这里购置田地、山林,建造居所,经过几代船帮人的苦心经营,石浦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船帮古镇。后来,瓯江上游相继建起紧水滩、石塘、玉溪三座电站,瓯江被大坝拦截后,成了碧波荡漾的云和湖,云和境内的瓯江航运中断,石浦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何让日渐衰落的船帮古镇重焕新生?2015年,石浦村干部带领村民在村里种起百亩花海,花开时节,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同年“五一”期间,石浦村一下涌进20万人次游客,国庆期间更是实现旅游收入800余万元。
为了弥补石浦村花期短、产业链延伸不长的短板,去年,石浦村创新推出了花灯展,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花灯吸引了市内外众多游客前来欣赏这场“视觉盛宴”。以花为媒,石浦村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了全面升级。
“十里云河”风景线的形成,悄然改变着沿线村庄的命运,一个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山村,以发展旅游为轴线,实现了“拢指成拳”。
倚靠山水禀赋
六十里美景引燃美丽经济
“瓯乡人家”是云和镇溪口村村民杨爱莲一家开办的民宿,紧临云和湖。51岁的杨爱莲平时最喜欢站在三楼阳台,远眺玉带一般的湖水和郁郁葱葱的苍山。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瓯乡人家”营业额近2万元,对于2年前还在外乡打拼的杨爱莲来说,是始料未及的。
此前,杨爱莲与丈夫办的养殖场陷入发展困境,亏损40余万元。一身债务的杨爱莲被迫做回老本行——裁缝,怀揣向亲友借的800元钱,背上一台缝纫机,踏上了前往温州的打工路。
2015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杨爱莲回家过节,公路边排起长龙的车队和如织的游客让她看得有些“傻眼”。一打听,原来,这些都是专程前往“十里云河”风景线和“石浦花海”的游客。
“虽然之前从亲友的微信里看到了一些村里的变化,但眼前的情景还是让我深受震撼。”于是,杨爱莲作出了一个决定——回溪口村办民宿。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去年3月,“瓯乡人家”正式开业。“女儿把客房信息挂上网,开业前就接了一批订单。现在,我正向女儿学习网络技术,计划租用附近农户闲置房,扩大民宿的经营规模。”
在溪口村,“瓯乡人家”只是一个普通的缩影。而在“十里云河”风景线上,类似的村庄不胜枚举。
石塘镇小顺村距云和县城17公里,村前与石塘水库相依,村后与丽龙高速公路相接,三面靠山,一面临水。作为昔日云和县最大的后靠移民村,小顺村近年来迈出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村民们主动拆除老旧危房,积极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历史,全力创建小顺3A级景区。
除此之外,小顺村还巧借独树一帜的田园风光和渔家风情,积极开发水上摄影项目,以渔民日常劳作为题材,先后成功开发出具有渔家风情特色的“瓯江帆影”“渔家唱晚”等项目,每年都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创作。如今,小顺村已成为丽水市十大摄影基地之一,因此延伸出的观光、垂钓和休闲等产业同样发展得风生水起。
随着乡村休闲旅游业在小顺村的蓬勃发展,村民们嗅到了在家门口创业的商机,纷纷开办农家乐民宿。“小顺村这些年来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村民兰浩祯是小顺村外出务工青年之一,看着村里一天比一天发展得好,2年前,他毅然辞去了在外地的工作,回乡开办农家乐,“在自己的家乡创业,既有奔头,也更有幸福感。”
青山绿水,帆影穿梭,村舍相连,烟火相望。远远望去,“十里云河”沿库风景线身姿摇曳,尽显各种风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